首页 理论教育铁路车站功能分区及候车区设置

铁路车站功能分区及候车区设置

【摘要】:铁路站房按功能划分为公共区、办公区和设备区三大部分。北京南站出站流线如图6.16 所示,其出站集散厅如图6.18所示。候车区图6.18北京南站进出站集散厅根据规模与功能的不同,候车区可分为候车大厅、候车厅、候车室。图6.20北京南站中央候车大厅售票厅特大型、大型铁路客站售票厅应设置在铁路客站站房进站口附近,中型、小型铁路客站售票厅可设置在铁路客站站房候车区附近。

铁路站房按功能划分为公共区、办公区和设备区三大部分。各区应划分合理、功能明确、管理方便。

1)公共区

公共区是乘客、接送站人员、货主等有关人员可以使用的区域。

站房内的公共区包括以下各部分功能空间:集散厅、候车区、售票厅、行包托取厅、进出站通道、站台等。

根据使用性质特点,公共区划分为付费区(已检票区域)和非付费区(未检票区域)两部分。车站内部的集散厅、售票厅、行包托取厅、旅客服务设施(问讯、邮电、商业、卫生间)等区域为非付费区;进站通道、绿色通道等为付费区;候车室内有的区域是付费区,有的是非付费区,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公共区空间应开敞、通透、明亮,旅客服务设施齐备、流线清晰、组织有序。

(1)集散厅

集散厅是铁路客站站房内,对进站、出站旅客进行疏导的大厅。

铁路客站站房应设进站、出站集散厅。小型铁路客站站房的进站集散厅宜与候车区(厅、室)合并设置,进站集散厅使用面积不应小于250 m2;出站集散厅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50 m2;进出站厅合并设置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350 m2。中型及以上铁路客站进站、出站集散厅应按高峰小时发送量确定其使用面积,进站集散厅使用面积应按不小于0.25 m2/人计算确定,出站集散厅使用面积宜按不小于0.2 m2/人计算确定。

①进站集散厅。进站集散厅是旅客进入车站的入口大厅,也称进站广厅、进站厅。其主要功能是分配进站客流,同时也可兼有票务、安检、临时聚集等候等功用。

集散厅内可设置问讯、小件寄存、自助存包、邮政、电信、小型商业设施、医务室等旅客服务设施。

应在进站集散厅等主要旅客人口处设置安检区。安检区的使用面积应根据安检设备设置数量、布置方式及安检作业要求综合确定,且每处安检区最小使用面积应满足设置两组安检设备的要求。

进站集散厅应靠近各种车辆停靠落客区域,让步行旅客容易到达。在新型、特大型车站中,为方便从城市不同方向到达的人流进站,站房设计常采用多方向、多入口的形式,一方面方便乘客,另一方面缓解客流进站相对集中的问题。例如,北京南站采用东西南北4 个方向的进出站口,分别解决了出租车、小汽车与公交车的进站流线,如图6.16、图6.18(a)所示。

②出站集散厅。出站集散厅也称出站广厅、出站厅,是铁路到达旅客(出站旅客)换乘其他交通工具的分配空间,与进站集散厅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出站集散厅应设置旅客厕所和检补票室。检票口外应设足够面积的接客缓冲区域。在设计中应加强通过性和导向性,使其尽量靠近车站广场上主要交通车辆的离站停车场,并有明确的交通引导系统。北京南站出站流线如图6.16 所示,其出站集散厅如图6.18(b)所示。

(2)候车区

图6.18 北京南站进出站集散厅

根据规模与功能的不同,候车区可分为候车大厅、候车厅、候车室。候车区设计应开敞明亮、视线通透,尽量考虑有好的室内外景观和宽阔的视野,为候车旅客提供宜人的环境。候车区根据车站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设计方式,以满足旅客不同的候车行为需要。高速铁路车站的旅客虽然需要一定的候车时间,但不必强调座椅严格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设置,着重考虑方便、通畅和景观等因素,应分区域设置候车区,如普通候车区、无障碍(老弱孕残人士)候车区、吸烟区、商务贵宾区、母婴候车区和哺乳室等。

候车区面积应根据最高聚集人数确定:普通铁路候车区使用面积不小于1.2 m2/人,软席候车区不小于2.0 m2/人;城际铁路一般采用通过式与等候式相结合的流线形式,候车区使用总面积应根据最高聚集人数并按不小于1.2 m2/人确定;高速铁路的车站候车区标准可以适当提高,不再区分软席和普通候车区,一律按最高聚集人数乘以1.5 m2/人控制候车区面积(贵宾室除外)。车站最高聚集人数计算应考虑列车到发频率和旅客的候车时间等因素。

候车区是铁路车站站房最重要的功能空间之一。候车空间的布置方式根据需要在平面上可分为集中式、横向分散式、纵向分散式、综合式等形式,可根据车站特点选用,如图6.19 所示。

图6.19 候车区平面布置方式示意图

当代铁路车站候车区发展的特点是由不同方向独立候车区的设置模式逐步向集中候车区或综合候车区转变,候车空间由分散向集中转变,这可有效提高候车空间的使用效率,简化旅客通过流程。候车区空间开敞,普通候车区、无障碍候车区、商务贵宾区、母婴区以及商业服务区等功能空间采用绿化、座椅、服务台等软质界面进行区域划分,如北京南站中央候车大厅(图6.20)。

图6.20 北京南站中央候车大厅

(3)售票厅

特大型、大型铁路客站售票厅应设置在铁路客站站房进站口附近,中型、小型铁路客站售票厅可设置在铁路客站站房候车区附近。售票厅应设置公安制证窗口。

随着电子售票形式的不断完善,铁路部门的售票形式也日趋多样化,旅客购票方式也更加灵活方便。在铁路车站内售票方式一般有2 种形式,即设置人工售票和自动售票,包括网络售票车票打印机。这两种售票方式还可以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集中式是指站房独立设置售票厅,如长沙站、北京站、武昌站等。售票厅的数量可以根据站房的规模、等级等设置1 处、2 处或多处。售票口的数量应根据车站的建筑规模和最高聚集人数或日发送量合理确定。分散式售票是将售票处、车票打印设施分散设置在高架进站集散厅和地面快速进站通道附近等位置,方便旅客使用。同时,售票窗口的数量还应考虑季节性客运高峰的需求因素和增开售票窗口的条件。每个售票厅宜预留1 ~2 个售票窗口。

集中式售票窗口根据售票厅在站房中的位置不同,其设置可以分为以下3 种形式。

①设在综合候车室内,如图6.21(a)所示。其特点是售票厅位置明显,在空间使用上具有较大的机动性,旅客流线行程短,但购票旅客对候车旅客影响较大。这种布置适用于中、小型车站站房。

②设在营业厅内,如图6.21(b)所示。其特点是旅客购票与候车互不干扰。这种布置适用于中型车站站房。

③在站房外单独设置,如图6.21(c)所示。售票厅与候车室用通廊或通过广场相连,旅客行走流线长。这种布置适用于特大型、大型车站站房。

图6.21 售票厅位置示意图

1—旅客进站流线;2—售票厅;3—候车室

自动售票机一般分散设置在高速铁路及城际铁路车站内,售票口和自动售票机数量可根据旅客情况经计算确定。

售票厅、售票机应设在进站方向的当中或右手侧,可减少买票、打印车票客流与进出站客流的交叉。过去有些车站的售票厅设在进站方向的左手侧,增加了购票客流与进站客流的流线交叉。

(4)行包托取厅

客货共线铁路客站宜设置行李托取厅(处),特大型、大型铁路客站的行李托运和提取应根据旅客进站、出站流线分开设置;中型铁路客站的行李托运处与提取处可合设;小型铁路客站可设行李托取点。

办理行包业务的铁路客站应设置行包通道。特大型、大型铁路客站的行包库宜与跨越线路的行包地道相连。

行李、包裹托取厅的位置应与旅客托运、提取行包的顺序及行包流线紧密结合,尽量减少与其他流线的交叉。行包托取厅的位置还应考虑与站房的候车室、站台和广场的有机联系,与跨线设施及行包运输方式的密切配合等因素。

①设一个行包房兼办托运和提取业务。根据其不同设置位置又有以下两种形式。

a.设在旅客进、出站流线之间,如图6.22(a)所示。其特点是旅客上车前托运行包和出站后提取行包的流程较短;但旅客出站流线、行包托取和行包专用车辆流线集中,容易堵塞,不利于安全和使用,同时也不利于设置室外行包堆放场,故只适用于中、小型车站站房。

b.设置在站房的右侧或左侧,如图6.22(b)、(c)所示。其特点是旅客流线、行包流线和车辆流线间干扰较少,便于设置室外行包堆放场。图6.22(b)对来托运行包的旅客比较方便,图6.22(c)对离站提取行包的旅客比较方便。由于出站后立即提取行包的旅客较少且较集中,故大、中型车站只设置一个行包房时,最好采用图6.22(b)的布置形式。

②设两个行包房分别办理托运和提取业务,这种方式如图6.22(d)所示。发送行包房布置在站房右侧,到达行包房布置在站房左侧。这种布置既能方便进出站旅客托、取行包,又能避免旅客流线与行包流线的互相干扰。但这种布置对行包仓库利用不灵活,管理人员需增加,行包搬运不便。这种布置适用于大型、特大型车站站房。

大型及以上车站的行包房宜设在地下或多层行包库内,各层间采用垂直升降机和皮带搬运设施搬运行李。中转行包量较大时,宜单独设置中转行包房。

图6.22 行包托取厅位置示意图

1—旅客进站流线;2—旅客出站流线;3—行包流线;4—托取行包房;5—站房;6—到达行包房;7—发送行包房

(5)站台

铁路站台一般设在站场范围内,详见第4 章第3 节。若是桥建合一的车站,则一部分站台也设在站房内,站台与房屋结构共同受力。在这种情况下,也需要在站房范畴内讨论站台的有关问题。

铁路站台是方便旅客上下列车的基础设施,一般分为基本站台和中间站台两种,如前所述。站台可作旅客临时候车使用,可设置休息座椅。地道、天桥等跨线设施的出入口和楼梯不宜布置在基本站台上,以使站台通畅无碍,方便旅客行走。

(6)进出站通道

铁路客站的天桥、地道等跨线设施是旅客进入和离开站台的通道,为付费区。天桥和地道的出入口应与进出站检票口相配合,以减少旅客在站内的交叉干扰。旅客地道设双向出入口时,宜设阶梯和自动扶梯。天桥、地道的楼梯一侧应设旅客行李坡道,方便旅客使用,详见第4章第6 节。若是高架车站,需要将进出站同道与站房一起设计、建设。

(7)其他服务设施

问询处、综合服务台可根据需要设置在集散厅或候车区。

铁路客站站房应根据车站规模和旅客进站、出站流线设置站内商业设施。

旅客厕所的设置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的有关规定,厕位数宜根据最高聚集人数按每百人2.5 个计算确定。候车区(厅、室)内任意一点至最近厕所的距离不宜大于50 m,大型、特大型站厕所应分散布置。

铁路客站站房应单独设置旅客用开水间,开水间应与卫生间隔离设置。

铁路客站站房应设置母婴服务设施。特大型、大型、中型铁路客站应设置独立母婴室,宜设置母婴候车区;小型站宜设置独立母婴室。母婴室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0 m2

2)办公区

车站办公区是供车站工作人员使用的区域。站房内的办公区宜集中设置于站房的次要部位,并与公共区有良好的联系条件,与运营有关的用房应靠近站台。

办公区包括管理区和内部作业区。

(1)管理区

站房内需设置管理及辅助用房,为公共区提供服务功能。办公用房可以相对集中布置,采用开敞空间的形式,可供客站管理人员灵活使用。

①客运管理用房。客运管理用房包括客运主任室、客运室、值班室、安检办公室、检票员室、补票室、广播室等。

②驻站单位用房。驻站单位用房包括公安值班室、办公室;大型、特大型站房根据需要设置军事代表办事处;边境站需设置海关、边防、卫检、动植物检疫以及银行等驻站用房等。

③行政办公与职工生活用房。行政办公用房根据站房规模和单位级别、组织机构编制、配备的定员情况确定,一般应设会议室或电话会议室、站长室、值班站长办公室、接待室、各部门办公室、职工活动室等。职工生活用房主要包括休息室、更衣室、浴室、食堂等。

(2)内部作业区

①售票室。售票室是售票员进行售票作业、迅速准确地出售大量客票的工作场所,应很好地解决网络、采光、通风、隔音等室内环境设计问题。售票室内地面宜高出售票厅0.3 m,并宜采用木地板。售票室的大小取决于售票窗口的多少,售票室附近应集中布置票据库、财务室、各种办公用房、机房等相关设备用房。中型及以上铁路客站应设进款室,特大型、大型铁路客站应设总账室。售票室根据售票厅的位置(图6.21)进行布置。

②行包库作业区。行包库作业区包括行李包裹托取厅及营业室、行包库房、主任室、计划室、行包办公室、安全室、票据库、总检室、装卸工休息室、牵引车库、维修间、拖车存放处、数据中心等用房。对于大型、特大型站应分设到达、发送、中转行包库,建设用地紧张时可考虑设置地下行包库或多层行包库。为缩短行包流线,避免与旅客流线交叉,行包库的位置应靠近旅客列车的行李(包)车。

行包库需考虑机械作业要求,室内净空高度不应低于3 m。考虑行包体积和重量的特点,行包库与提取厅之间一般情况下只是划分作业区,不用隔墙分隔,设行包托取柜台分隔,柜台应留出不小于1.5 m 宽的运输通道。

3)设备区

车站设备系统是保证铁路正常运营,为旅客提供舒适、健康、安全的交通服务的技术系统。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车站技术设备也不断地更新发展。目前,铁路车站设备用房主要有智能中枢系统用房、电视监控系统用房、电子显示系统用房、通信信号设备用房、控制室、空调机房、配电用房、水泵房、锅炉房等。设备区用房的规模与布局应根据车站等级、设备的工艺与使用要求确定。

设备区应远离公共设施,并尽量利用地下空间。

4)设计举例

(1)客货共线铁路中间站

设计时,站房规模通常根据旅客最高聚集人数确定。设计年度运量一般取运营后十年的运量。客货共线铁路中间站由于客货运量小,作业简单,往往将站长室、行车运转室合并设于旅客站房内。

中间站站房一般属于中、小型站房。其最高聚集人数,中型站房可达600 ~3 000 人,小型站房在600 人以下。小型站房约占铁路站房的70%,一般采用标准设计。

小型站房布局通常采用候车与营业合一的综合候车室形式。图6.23 所示为某中间站站房平面布置示例。

图6.23 某中间站站房平面布置图

1—综合候车室;2—售票室;3—客运值班室;4—间休室;5—继电器室;6—运转室;7—开水间;8—仓库;9—站长室

(2)客运专线中间站

厦门至深圳铁路某站站房面积为2 067 m2,属于客运专线普通中间站。该站第一、二层各功能区的布置如图6.24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