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广场的功能布局与车站的规模、类型、性质和时代发展有紧密联系。随着车站广场功能的发展,其功能空间布局主要表现为3 个阶段、3 种模式。这一布局模式目前在中小型铁路车站中仍继续沿用。图7.7平面式车站广场布置图设计举例以北京站广场为例,广场呈长矩形,广场一侧连接城市干道,一侧接站房,站房出入口沿广场依次排列,分别是出站口、进站口、贵宾室、售票厅、行包房等。......
2023-08-21
车站内除正线以外的站线主要包括以下9 种。
1)到发线
到发线是办理列车到达、出发作业的线路,如图5.2 中的线1、3、4、5。
(1)到发线数量
中间站的到发线数量应根据运量和运输性质确定。单线铁路中间站应设两条到发线,以使车站具有列车三交会的条件,对提高作业效率和加速车辆周转十分必要,也能适应某些特殊车辆如水槽车、机械化养路的工程车和轨道车以及不能继续运行而必须在车站摘下停留的需要。双线铁路中间站应设2 ~3 条到发线,以使双方向列车有同时待避的机会。对作业量大的单、双线铁路车站,可设置3 条或3 条以上到发线。
另外,下列中间站的到发线数量可根据需要增加:
①枢纽前方站、铁路局局界站、补机始终点站、长大下坡列车技术检查站、机车乘务员换乘站;
②有两个方向以上的线路引入或岔线接轨的中间站;
③有摘挂列车进行整编作业的中间站;
④采用长交路的区段;
⑤办理机车折返作业的中间站。
当车站同时具备上述两项及以上作业时,其线路数量应综合考虑,不宜逐项增加。
(2)超限货物列车到发线
为保证超限货物列车在站内的通过和交会,除站内正线须保证能通行超限货物列车外,在各区段内应选定3 ~5 个中间站(包括给水站)设置超限货物列车到发线。单线铁路应另有一股道,双线铁路上、下行方向各有一股道能通行超限货物列车。
超限货物列车运行线通常在线路上加圆圈表示“”,如图5.2 中的线Ⅱ、3。
上述通行超限货物列车的车站一般选择到发线数量较多的中间站,以利于超限货物列车和其他列车的会让和越行。
2)牵出线
牵出线是指设在到发线或调车场的一端,并与到发线连接,专供车列解体、编组及转线等牵出作业使用的线路,如图5.2 中的线12、14。
中间站是否设置牵出线,应根据衔接区间正线数、行车速度高低、行车密度大小、车站调车作业量以及货场设置位置等因素确定。双线铁路中间站应设置牵出线。对单线铁路中间站,当路段设计行车速度大于120 km/h,或平行运行图列车对数在24 对以上,或车站调车作业量大时,一般应设置牵出线。
当中间站上有岔线接轨且符合调车作业条件时,可利用岔线进行调车作业。不设牵出线的单线铁路中间站,可利用正线进行调车作业。
当利用正线或岔线调车时,为避免调车作业越出站界,进站信号机可适当外移,外移距离应满足调车作业的需要,但不应超过400 m。其平、纵断面及视线等条件应适合调车作业的要求。在困难条件下,曲线半径不应小于300 m,坡度不应陡于6‰。
牵出线的有效长度应满足摘挂列车一次牵出车列长度的需要,一般不小于该区段货物列车长度的一半。当受地形限制或本站作业量不大时,至少应满足每次能牵出10 辆、有效长度不小于200 m 的要求。
3)货物线
与货场连接,用于办理货物装卸作业的线路称为货物线,如图5.2 中的线13。
为了办理货物的装卸作业,中间站应铺设货物线。其数目和长度与货物装卸量有关,应根据需要确定。
为了便于车站的正常运营工作,中间站一般铺设1 ~2 条货物线。其长度除应满足平均一次来车的长度外,还应保证货物线两侧有足够的货位。
中间站货物线与到发线间的间距,在线间无装卸作业时,一般不小于6.5 m。线间有装卸作业时,一般不小于15 m。
集装箱、长大笨重货物、散堆装货物装卸线的间距,应根据装卸机械类型、货位的布置、通道的宽度以及相邻线路的作业性质等因素确定。
4)调车线
为了集结车辆、解体和编组区段列车及摘挂列车(有的还办理直通或直达列车的解体作业),停放本站作业车或其他车辆而设置的线路称为调车线,如图5.2 中的线6、7、8。
5)机车走行线
在有机务段的车站内设置的专为无作业机车通过而铺设的线路,如图5.2 中的机1 线。机车走行线的位置,以减少机车出入段与接发车交叉干扰次数和缓和交叉的严重程度为原则进行确定。一般的中间站不设机车走行线。
6)机车出入段线
机车出入段线是为保证车站与机务段间机车出入畅通,设置在机务段与到发场之间的线路,如图5.2 所示。
7)机待线
机待线是设置在有机务段的车站远离机务段一端的咽喉区,供机车停放等待的线路。机待线一般设在区段站内,宜为尽头式,如图5.4(a)中“J”线;必要时也可为贯通式,如图5.4(b)中“J”线。
图5.4 机待线
8)其他线路
其他线路是指存车线、机车整备线(图5.2 中的机2、机3 线)、机车检修线(图5.2 中的线9、10、11)、禁溜线、峰下迂回线等。
9)高速铁路站线
高速铁路车站线路平面布置应根据引入线路数量、线路客运能力、客车作业量及开行方案、车站性质及运营要求确定。
车站到发线数量在越行站应设2 条,在中间站可设2 ~4 条。始发站和有立折作业的中间站到发线数量应根据车站最终承担的旅客列车对数及其性质、列车开行方案、引入线路数量和车站技术作业过程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高峰时段列车密集到发的要求。我国高速铁路车站股道数量排名前20 的车站及股道数量如图4.15 所示。目前,股道数量最多的车站为西安北站,共有2 股正线和32 条到发线,共34 条股道。
车站咽喉区布置应符合列车接发需要和能力要求。
车站咽喉区布置应紧凑,并应减少正线上道岔数量。当有动车段(所)出入线引入时,其引入端咽喉区布置应符合列车到、发,动车出、入段(所)平行作业数量的要求。
车站可在两端各设一条单渡线组成八字渡线。个别与相邻站间距较近的车站,可不设渡线。始发站的两端和有始发作业的中间站有发车作业端,应设一组八字渡线。
当正线长度为100 km 左右时,宜在车站内设置一条施工作业车停留线;每200 km 左右还应增设一个大型养路机械、卸砟车和换轨车停留基地。停留线或停留基地内的线路有效长度应为650 m。
有关铁路车站的文章
车站广场的功能布局与车站的规模、类型、性质和时代发展有紧密联系。随着车站广场功能的发展,其功能空间布局主要表现为3 个阶段、3 种模式。这一布局模式目前在中小型铁路车站中仍继续沿用。图7.7平面式车站广场布置图设计举例以北京站广场为例,广场呈长矩形,广场一侧连接城市干道,一侧接站房,站房出入口沿广场依次排列,分别是出站口、进站口、贵宾室、售票厅、行包房等。......
2023-08-21
图5.2车站线路图Ⅱ—正线;1、3、4、5—到发线;6、7、8—调车线;9、10、11—站修线;12、14—牵出线;13—货物线;机1—机车走行线;机2、机3—整备线;机4—卸油线正线正线是指连接区间并贯穿或直股伸入车站的线路,如图5.3 中的线Ⅱ。站线站线是指车站内除正线以外的线路。但这些车站不办理铁路营业业务,仅为取送车服务,均不列入国家铁路的营业车站。图5.3正线示意图......
2023-08-21
图6.25分散等候式布局示意图集中等候式布局以分配广厅为主的集中式布局过去主要应用于大型和特大型车站。图6.27高架候车式布局示意图(上海站)快速通过式布局快速通过式布局是适应车站功能复合化而形成的空间组织与布局类型。图6.28快速通过式布局示意图这种模式多见于国外的中小型车站,较为典型的是加拿大渥太华车站、荷兰鹿特丹总站。图6.29荷兰鹿特丹总站布局示意图图6.30青岛北站候车大厅......
2023-08-21
车站广场的分类标准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是根据广场地理位置、广场空间形态、广场与站场、站房关系等因素来划分。根据车站广场在城市中所处的地理区位不同,可将车站广场分为以下4 种类型。图7.1单向广场图7.2双向广场环行广场随着铁路车站站场、站房和广场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推进,广场与站房、站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图7.3环行广场图7.4叠合广场(珠海站)......
2023-08-21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根据布线高程、运营性质、结构横断面、站台形式和客流量规模等的不同进行分类。1)按布线高程分类按敷设形式、布线高程不同可分为高架车站、地面车站和地下车站。高架车站车站位于高架结构上,分为路中设置和路侧设置两种。地面车站车站位于地面,采用岛式和侧式站台均可,路堑式为其特殊形式。中间站中间站设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上,是仅供乘客上、下车的车站。......
2023-08-21
旅客站台有多种类型和布局形式。1)站台分类按照与站房的平面关系划分旅客站台按其与站房和车站到发线的相互位置可分为基本站台、中间站台和分配站台3种,如图4.11 所示。通过式客运站中,靠近站房一侧的站台称为基本站台,设在线路中间的站台称为中间站台。图4.13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分类①岛式站台。乘客可以同时在两侧站台上下车,可以适应列车中途折返的要求。图4.14旅客站台与到发线相互位置图......
2023-08-21
交通功能是车站广场最重要的功能,广场交通组织的基本要求是安全通畅和便捷高效。广场流线组织的具体要求有如下4 个方面。广场上需要进行分流的交通流包括人流与车流、客流与货流、进站交通流与出站交通流、机动车流与非机动车流等。合理布置广场上各种交通设施,规划旅客换乘路线,最大限度地保证进出站旅客的交通效率。......
2023-08-21
布局研究各专业车站内车场、机务、车辆、客运、货运等各种建筑物与设备的相互位置及其规模,提出合理的车站布置方案,提出车站及枢纽各种建筑物与设备综合运用的优化方案。运营铁路开通后,研究铁路车站的运营管理、养护维修、扩能及改造等问题。......
2023-08-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