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提升客运设施通过能力

提升客运设施通过能力

【摘要】:铁路客运设施的通过能力包括到发线通过能力和客车整备场通过能力。1)到发线通过能力客运设施的到发线通过能力是指在一定的列车运行图、车站设施、作业性质和旅客列车技术作业过程情况下,到发线一昼夜能够接发的最多旅客列车数。表4.15车站各部位最大通过能力表

铁路客运设施的通过能力包括到发线通过能力和客车整备场通过能力。

1)到发线通过能力

客运设施的到发线通过能力是指在一定的列车运行图、车站设施、作业性质(有无货物列车接发)和旅客列车技术作业过程情况下,到发线一昼夜能够接发的最多旅客列车数。

对该能力产生影响的主要主要因素包括各种列车占用到发线的时间、车站接发各种列车的比重、列车到发的不均衡性、空费时间、旅客列车到发线数量、车站站型等。

(1)能力计算

车站到发线通过能力可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 N──到发线通过能力,列/d;

   M──旅客列车占用到发线通过能力;

   t──车站规定一昼夜内停止接发旅客列车的时间,min;

   α空费──旅客列车到发线空费系数,根据模拟、回归分析,其计算公式为:

  t占均──平均一列旅客列车占用到发线的时间,min,且:

其中,α、α、α、α为通过、站折、始发、终到旅客列车占一昼夜接发旅客列车总数的比重,α=1.0;

t占通,t占折,t占始,t占终──通过、站折、始发、终到旅客列车每列占用到发线的时间,min,且:

其中,t,t——接车、发车占用到发线时间,min;

t转入,t转出──客车车底由到发线转到整备场或由整备场转到到发线的转线时间,min;

t通停,t折停,t终停,t始停──各种旅客列车在到发线上的平均停站时间,可根据列车技术作业过程予以查定,min。

(2)高速客运站能力计算

高速客运站到发线的通过能力可按密集到发情况下,到发线一昼夜能够接发的最多的列车数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N——高速客运站到发线通过能力,列/d;

   I间隔——列车运行图规定最小发车间隔时分,min。

2)客车整备所通过能力

客车整备场(所)通过能力是指在一定的列车运行图、整备线作业方式、整备线数量及整备车底条件下,整备场一昼夜能够整备的最多车底套数。

客车整备场通过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运行图规定的始发、终到旅客列车开、到时刻,旅客列车性质,整备作业方式,空费时间及整备场离客运站的距离以及取送客车车底的调机台数等。

整备场通过能力采用利用率法进行计算:

式中 n──根据列车运行图或设计年度运量确定的需在该站整备的始发、终到客车对数(市郊、站折旅客列车不计);

   t——每列车底占用整备线的时间,min;

   M──整备场整备线数量,条;

   α空费──空费系数,按下式计算,其中,t为每列车底摊到的空费时间,min。

根据我国郑州、武昌长沙、三棵树等12 个整备场所查定资料的数理统计分析结果,占用时间t为泊松分布,空闲时间t为负指数分布。当累计频率为80%时,将t分为8 h、9 h、10 h 3 档,t分为3 h、4 h、5 h 3 档后,根据整备车底的性质和数量分别取值,见表4.14。

表4.14 t、t取值表

根据表4.14 中所列数据和上述公式计算出空费系数α空费和利用率K 后,则可求得该整备场的通过能力N:

3)通道及楼梯通过能力

站房的进出站通道、换乘通道、楼梯、自动扶梯宽度应根据车站高峰小时发送量按表4.15计算确定,并应符合消防疏散要求。

表4.15 车站各部位最大通过能力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