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铁路车站规划的基本要求及流线规划原则

铁路车站规划的基本要求及流线规划原则

【摘要】:铁路车站规划需满足下列基本条件。以流为主流线规划是车站合理规划与布局的依据,车站规划与总体布局应以流线规划为主,以流线明确清晰、短捷顺畅、互不干扰作为主要目标。同时,“以流为主”也是在提倡以流动的观念对待车站总体布局,不能简单地将车站规划成人员滞留的场所和庞大的停车场,而应强调它在流动中形成的效率。

铁路车站规划的总体要求为:总体布局模式适宜,各组成部分规模合理,车站广场交通组织方案遵循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的原则,各交通方式间换乘模式和各交通站点布局合理,铁路车站与城市道路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便捷,各种流线简捷、顺畅,建筑功能多元化、用地集约化,并留有发展余地,统筹考虑车站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铁路车站规划需满足下列基本条件。

(1)以人为本

分析和把握所在地区的区位优势,以充分发挥和体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代化为目标,为旅客和业主提供更畅通、更安全、更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从旅客的角度出发,切实分析和掌握人在车站中的活动规律,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规划的整个过程之中。人性化要求主要体现在提高换乘速度和安全性、减少换乘障碍、改善换乘环境、提高空间利用率等诸多方面,并按规定设置保障人身和行车安全、方便旅客出行等方面的设施。

(2)以流为主

流线规划是车站合理规划与布局的依据,车站规划与总体布局应以流线规划为主,以流线明确清晰、短捷顺畅、互不干扰作为主要目标。同时,“以流为主”也是在提倡以流动的观念对待车站总体布局,不能简单地将车站规划成人员滞留的场所和庞大的停车场,而应强调它在流动中形成的效率

(3)运能匹配

铁路能力要点线协调,点的能力主要就是车站的能力。在进行车站规划时,应该科学、合理地进行运量调查及预测,进而合理确定车站分布、规模,使得车站能力满足铁路运量的要求。车站布局应以车站整体及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需求为导向,分清主次、统筹兼顾,实现功能的总体最优。

(4)协调发展

以国家及省、市经济发展整体规划和区域交通发展规划为导向,把铁路车站建设规划融入交通大网络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使铁路运输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并适度超前。作为综合交通体系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运量需求的增长、新交通方式的引入和车站周边用地的开发都会给车站的社会总客流量和铁路客流量带来非线性的急剧增长,铁路车站规划与总体布局必须考虑到这种发展过程中的变化,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

铁路车站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车站及站区设施建设是国家、城市公用事业方面的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对城市各方面影响较大。故要根据实际,坚持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结合、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切合实际,量力而行,使规划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要远近结合、以近为主、先近后远、近细远粗,妥善处理近期和远期的关系,充分发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势,各展其长,协调发展。铁路车站规划与总体布局应与车站周边区域的城市规划有机融合,使车流、人流能够方便地进出车站。此外,还应按站区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的要求,将车站塑造为具有现代化都市特色的交通运输空间,创造出令人满意、具有明晰空间特色的规划布局形态。

(5)节约资源

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张,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所以,车站建设应相对合理地确定车站各组成部分的规模需求,在满足车站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少占用土地。应充分考虑运营及养护维修,减少各种能源消耗,加强环境保护和安全卫生。

(6)注重文化

铁路站房建成后往往会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物,因此站房与广场的建筑规划与设计应尽量体现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要尽量使沿线的车站建筑物既有整条铁路线的统一要求,又要体现各个车站的特点,从建筑形态角度体现唯一性。我国近十几年来建设的高速铁路车站在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范例,如北京南站。

(7)高速铁路车站规划要求

高速铁路车站规划应符合系统功能要求,符合运输需要,便于运营管理,方便旅客乘降,并应留有进一步发展的条件。

枢纽内客运站的数量应根据枢纽客运量、引入线路数量、客车开行方案、既有设备配置、枢纽客运布局及城市总体规划等因素综合确定。

当枢纽内有两个及以上客运站时,应根据客车路径顺畅、点线能力协调、旅客乘降方便等原则,按引入方向、客车类别、客车开行方案等方式进行客运站分工。

大型铁路枢纽客货运布局,宜采用“客货分线、客内货外”的布置方式。大型客运站应与城市交通系统有机结合,宜构建为综合交通枢纽,实现旅客便捷换乘。

有多条线路引入的大型客运站,宜根据引入线路不同的功能定位按线路别分场布置;在困难条件下,也可采用分线分场立体交叉布置,并应根据运输需要,按主要线路跨线、次要线路换乘的原则设置跨线车联络线。仅有第三方向引入的客运站,也可按方向别合场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