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砌体结构工程施工现场概述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现场概述

【摘要】: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一般按1∶200~1∶500比例完成绘制。图3.1.1所示为某学生宿舍建设工地在主体分部工程施工阶段的施工平面图。图3.1.1施工平面图3.1.1.2参观进行工地现场参观按照前述参观计划并针对后面叙述的参观议题进行。

3.1.1.1 知识准备

参观单位工程施工现场,理解施工现场平面规划布置的含义,应从施工平面图入手。施工平面图的设计绘制,是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总平面图上设计、规划各种为施工现场服务的临时设施,并绘制成施工平面布置图,简称施工平面图。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一般按1∶200~1∶500比例完成绘制。

1.施工平面图设计原则

(1)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下,现场布置要尽量紧凑、节约用地。

(2)合理布置施工现场的运输道路及各种材料堆场、加工厂、仓库位置、各种机具的位置,尽量使得运距最短,从而减少或避免二次搬运。

(3)施工区域的划分和场地的临时占用,应符合总体施工部署和施工流程的要求,减少相互干扰。

(4)力求减少临时设施的数量,也可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物,以降低临时设施费用。

(5)临时设施的布置,尽量便利工人的生产和生活,使工人至施工区距离最近,往返时间最少;生产、生活、办公区域宜分离设置。

(6)符合节能、环保、安全和消防要求。

(7)尊重当地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关于现场文明施工的有关规定。

2.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设计步骤

(1)熟悉、分析有关资料。

(2)确定主要垂直运输机械或大型起重机械设施的平面位置。

(3)选择砂浆及混凝土搅拌站位置。

(4)确定建筑工程主要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及设施设备、构配件在工程现场的堆场或仓库的位置。

(5)确定场内运输道路。

(6)确定各类临时工作或生产、生活设施位置。

施工进展到不同分部工程阶段,施工平面布置内容会有所不同,对应施工平面图内容也不同。图3.1.1所示为某学生宿舍建设工地在主体分部工程施工阶段的施工平面图。

图3.1.1 施工平面图

3.1.1.2 参观进行

工地现场参观按照前述参观计划并针对后面叙述的参观议题进行。在参观过程中,指导教师切忌成为“旅游导游”或“博物馆讲解员”,而应在参观前已做知识准备的基础上,围绕下列参观议题,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有关的参观和讨论。指导教师做行进中的“导路员”、讨论中的“主持人”,当大家意见或看法不一致的时候,要有意识地站在“少数人”的立场上,避免马上给出标准答案(更何况现场管理中许多问题,本来就不存在非此即彼的答案),以使问题的探讨或分析不断地发展下去。由于参观时间有限,观察过程应该紧紧围绕参观主要议题推进,重点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比如,为什么应首先确定垂直运输机械设施的位置,施工供水、供电管路布局应考虑哪些因素等。对于学生当时不理解或者不明白的问题,既可以现场短暂讨论解决,也可以带回课堂,留待第2单元施工准备工作讲课中一并讨论解决。

1.施工现场参观议题

施工现场周边原有建筑位置、街道走向、拟建工程的布局,以及场内各种临时建筑、临时设施的位置、相互关系;现场道路的走向,材料的堆放地点,电线架设或埋设状况;施工及施工人员生活用水、取暖、燃气管线分布,排水、排污处理,管路走向;现场主导风向推测等。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工程施工的顺利进展及施工人员的生活产生影响,都可以纳入关注的议题。

特别提示

这里的参观议题为编者推荐议题,指导教师和学生可根据知识准备中有关施工平面图的设计步骤和原则,对议题内容做出调整。

2.议题的讨论

议题讨论围绕施工平面图的作用展开,指导教师引领学生加深对施工现场合理规划设计的重要意义的理解。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施工平面图在某种意义上,是施工部署期在现场空间上的体现,反映已建工程和拟建工程之间,以及各种临时建筑、临时设施之间的合理位置关系。

(2)现场布置得好,就可以使现场管理得好,为文明施工创造条件;反之,如果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得不好,施工现场道路不通畅,材料堆放混乱,就会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成本,以及施工人员的正常生活产生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