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景观建筑与解构主义:景观文化学理论与实践

景观建筑与解构主义:景观文化学理论与实践

【摘要】:解构主义反映在景观建筑作品上,其特点是赋予建筑各种各样的形式内涵,与现代主义建筑追求的秩序、整齐简单划一的形体设计倾向相比,解构主义建筑师常常采用各种散构和分离的手法,把习以为常的事物颠倒过来。景观建筑是一个城市面貌和景观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其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它的存在恰好成为解构主义在设计领域影响的主要对象。解构主义正是极力反对这种整体性,它拒绝综合,崇尚分离,主张冲突、破碎,反对和谐统一。

(一)解构主义哲学对景观建筑设计的影响

解构主义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法国,由哲学家德里达基于对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的批判,提出了解构主义的理论。他的核心理论是对于结构本身的反感,认为符号本身已经能够反映真实,对于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为重要。

解构主义反映在景观建筑作品上,其特点是赋予建筑各种各样的形式内涵,与现代主义建筑追求的秩序、整齐简单划一的形体设计倾向相比,解构主义建筑师常常采用各种散构和分离的手法,把习以为常的事物颠倒过来。在他们的作品中,轴线已被转移,均衡、对称的手法亦被肢解,并且通过重叠、扭曲、裂变把整体分解成无数片断,造成多层次的扩散,在冲突与对立中构成奇异的解构空间。当然,解构主义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设计,尽管不少解构主义的建筑貌似零乱,但它们都必须考虑到结构因素的可能性和室内外空间的功能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解构主义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构成主义。

所以,从审美模式方面,如果说现代、后现代、晚期现代建筑所关注的都是审美的结果,即读者理解其美学意图后的审美愉悦的话,解构主义建筑师强调的是审美的“过程性”,即“读者”阅读时的审美愉悦,故他们强调的不是文本的“可读性”,而是“可写性”。

解构主义是建筑发展过程中对解构哲学理论的思考和探索,也是对主流文化的挑战。解构主义发展对造型语言会产生持续的影响,能进一步扩大景观建筑设计的艺术视野,丰富现代景观建筑设计的形式语言。

(二)解构主义设计的形式语言与表现特征

1.解构主义设计与“反形式”和“反美学”

现代艺术进入20世纪之后,开始了针对传统秩序的解体过程,大体上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形成了普遍观念,广泛地影响了建筑及城市景观的设计创作。

景观建筑是一个城市面貌和景观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其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它的存在恰好成为解构主义在设计领域影响的主要对象。不论解构主义还是反构成主义建筑,它们都有自身独立的设计语言,它们将各种城市空间元素或城市中的系统甚至是理性的元素符号重新加以组合,进行冲突性的布置、叠加,使空间的内外部产生变形、扭曲、解体、错位、颠倒,造成一种无秩序、不稳定、不和谐的城市景观形象,与传统的形式美法则强调和谐统一、讲究局部服从整体的建筑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也就是“变形”或“反形式”的城市建筑。显然,它们不符合形式美的规律和整体性原则。解构主义正是极力反对这种整体性,它拒绝综合,崇尚分离,主张冲突、破碎,反对和谐统一。

2.解构主义设计的多义性与模糊性

解构主义设计一反西方传统美学和现代建筑美学所体现的明确主题采用虚构、讽喻式拼贴、象征性手法、滑稽地模仿、在矛盾对立中引进第三者……这些手法使后现代建筑呈现出游弋不定的信息含义、空间构成的模糊性、主题的歧义性和时空线条构筑的随机性。解构主义设计从形态关系出发,探索纯粹几何形态的构成性,以感觉性、自由性的方法创作作品。在具体手法上引入“构”“动”“多媒体”等因素,运用冲突、穿插叠合、错位等技法,形成对比极强的、不稳定的视觉形象与构图效果,因此,解构主义的作品在空间处理上既像内又像外,既用抽象构成又使用具体手法,产生了暧昧、含混与虚幻的效果。

解构主义建筑正是由于本身的模糊性和多义性,使得其艺术语言也呈现出纷繁复杂的面貌。吴焕加教授在《建筑与解构》一文中,总结出解构建筑一些共同的形象及形式特征:① 散乱,形象构成支离破碎,疏松零散,避开轴线和团块状组合,在形状、色彩、比例、尺度等方面的处理上极度自由;② 残缺,不求齐全,力避完整,许多局部显得残损缺落,或追求未完成感;③ 突变,种种元素和各个部分的连接常显突然,不求预示、过渡,却显生硬、牵强,如同偶然相碰;④ 动势,采用大量倾倒、扭转、弯曲、波浪等富于动态的体形,形成失稳失重,如同即将滑动、错移、翻倾。

每种风格的设计手法都有它特定的特质和意义,解构主义设计也是一样。首先,在形式语言上作出了独特的探索,对新的审美意识的发现、对传统的价值提出质疑等作为其积极的一面。其创作倾向在思想方法、艺术特征、美学原则、价值观念等方面,对以往的基本原则及规范提出了质疑,是其形成和存在的前提。其次,解构主义建筑师致力于另一个方向的探索,发展了一系列与机遇和偶然性相联系的设计方法。这类探索拓宽了创作视野,表现并强调了具有特殊性或偶然性的事物,丰富了设计手法和语汇。填补了建筑创作技法上的空白。最后,解构设计致力于揭示、挖掘、运用以往创作活动中被忽视、被抑制的方面,特别是开拓那些被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忽视和抑制的创作可能。因此,可以认为解构理念的重心在于发展和揭示建筑设计中被忽视、被抑制的事物,其实践活动唤醒了一种陌生的审美意识,即对长期以来一直在正统审美概念之外的冲突、破裂、不平衡、错乱、不稳定等形式特征的审美。

【注释】

[1](美)约翰·O.西蒙兹巴里·W.斯塔克.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 俞孔坚,朱强,王志芳, 等译.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2](美)苏珊·戈瑞(Susan Gray). 向大师学习: 建筑师评建筑师[M]. 谢建军, 李媛, 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

[3](美)培根(Bacon, E.D.). 城市设计[M].黄富厢, 朱琪译.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