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主义反映在景观建筑作品上,其特点是赋予建筑各种各样的形式内涵,与现代主义建筑追求的秩序、整齐简单划一的形体设计倾向相比,解构主义建筑师常常采用各种散构和分离的手法,把习以为常的事物颠倒过来。景观建筑是一个城市面貌和景观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其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它的存在恰好成为解构主义在设计领域影响的主要对象。解构主义正是极力反对这种整体性,它拒绝综合,崇尚分离,主张冲突、破碎,反对和谐统一。......
2023-08-21
(一)当代景观建筑文脉延续的途径
城市文脉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文化积淀,不同的城市会形成特有的地域文化。现代景观建筑要真正融入一个城市文脉环境中,就必须结合城市历史文化的发展,在设计手法上对其地域文化特征提炼后进行有效的传承,但前提是必须保护好城市原有的历史文化,使其不受破坏。没有历史文化的建筑终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淘汰,因此,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传承对于城市景观建筑形象的表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通过城市空间的连续性延续
在城市空间结构中,不同地段会呈现出不同的历史形态特征。城市就如同一个网络,以各个建筑元素将不同的历史区域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个丰富的序列空间。在这些空间里,以建筑为主体的历史文化环境成为其空间特征,并以历史脉络成为人们体验城市序列空间的导向,这样不但可以使人们对城市空间获得清晰的认知,还能使人们迅速识别城市主体形象。这种传承途径有助于城市景观建筑的形成。
3.通过城市地段的肌理加以延续
城市的肌理是指建筑和建筑之间的公共空间及局部延伸到建筑内的半公共空间所形成的相互关系,这是城市空间形态的二维反映。城市地段肌理的延续是指在城市历史地段景观建筑设计中,对原有地段肌理特征做一定程度的修复、继承。城市历史地段的肌理大多是很有特色的,延续它们的城市肌理是保持空间形态认同感的重要环节。
4.通过城市建筑的多样统一性延续
一个城市的景观空间特征不是靠一两个单一的标志性建筑形体来表现的,更多的是由大量普通建筑所具有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多元性所决定的。由于城市文脉具有延续和变异的特点,当城市文脉发生变化时,作为城市文化主体之一的景观建筑,同样也会表现出多样化形式。尤其是当今丰富的物质生活、多样化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对城市审美的要求提高,由此影响人们对城市特色形象的认同。通过城市建筑的多样统一性传承可以丰富城市活力,但其表现形式必须与城市文脉环境保持协调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理想的城市环境。
5.通过城市环境中人的心理继承性延续
生活在城市的居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城市环境形成一种历史记忆,并因此产生依附于特定文脉环境的认同心理。这种认同心理的继承性也是城市现代景观建筑的精神功能的表现。人们对景观建筑的认同心理,与他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历史传统积淀所形成的思维定式密切相关。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在新建筑环境中寻找原有的生活方式与环境的影子,这同文脉因素中所包含的历史脉络连续感是相一致的。因此,通过城市环境中人的心理继承性来传承文脉,有利于人们与城市景观建筑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对城市产生归属感。
(二)当代景观建筑文脉延续的设计方法
延续当代城市景观建筑文脉的设计方法要符合整合理念,其着眼点是对现成结构的把握、使用和改良,实现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具体设计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1.修复
“修复”是针对文物建筑而言的,是“修旧如旧”。也就是在修缮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保留真实的历史信息。对于重要的历史景观建筑,修复是保留城市记忆的重要方法。
文物建筑是历史信息的载体,对于城市文物建筑和景观来说,它们原有的使用功能在现代社会可能早已失去意义,而它们的生命就在于其所含的历史信息,失去了这些信息,它们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同时,历史信息是不能混淆的,更不能复制、伪造的。因此,对城市历史城市文物建筑用“修复”的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2.调和
调和是指设计对象内各部分追求类似性、连续性和规则性,以构成完整的设计手法,常运用于调整历史地段空间形态、对历史地段原有景观的扩建、增建和添加各类设施的过程中。根据新旧元素的主从关系,可以分为两种方式:按历史景观形式调和、按新景观形式调和。其中,按历史景观形式调和,即从地段整体历史氛围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原有建筑形态的特点,寻求新景观建筑可能的形态,使地段整体获得统一的视觉效果。同时,新元素又采用新的材料、工艺、技术和新的形式,与原有历史景观形成区别,以保持历史信息的可识别性。按新景观形式调和,即可以看作地段旧建筑、构筑物形式的更新,原有建筑、构筑物被统一到新建筑的形式中。
3.对比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被表现形态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在新景观建筑总体量和总面积明显小于旧景观建筑、分布比较分散且旧景观建筑的历史比较悠久的情况下,选择对比的方式是比较理想的。
4.转化
转化是直接利用原有景观建筑形态,通过变换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转化原构筑物的存在方式,来达到尽可能保留原有的结构和形态的目的,这种手法适用于非文物类的历史地段。非文物类历史地段既不需要当作文物古董加以严格保护,又不能推倒重来,因此可采用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的理念,运用转化手段使地段获得再生。
有关景观文化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文章
解构主义反映在景观建筑作品上,其特点是赋予建筑各种各样的形式内涵,与现代主义建筑追求的秩序、整齐简单划一的形体设计倾向相比,解构主义建筑师常常采用各种散构和分离的手法,把习以为常的事物颠倒过来。景观建筑是一个城市面貌和景观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其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它的存在恰好成为解构主义在设计领域影响的主要对象。解构主义正是极力反对这种整体性,它拒绝综合,崇尚分离,主张冲突、破碎,反对和谐统一。......
2023-08-21
(一)意识形态对景观建筑的影响意识形态集中反映了该社会的经济基础,表现出该社会的思想特征。(二)宗教信仰对景观建筑的影响社会的发展和政权的交替,使各个时期出现了不同的宗教信仰及特定的民俗文化,两者是形成建筑空间与建筑色彩的重要原因。......
2023-08-21
城市景观是由城市实体建筑、城市空间要素、基面、城市小品等组成,但并不是这些成分的简单堆砌,而是按一定原则组合在一起的。(二)城市景观的特点其一,城市景观都是依据一定的自然景观建立起来的,自然景观奠定了城市景观的基础,也制约了城市景观的轮廓。其二,城市景观不只是物质空间的外显表现,同时也有着深刻的内涵。城市景观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都是景观整体系统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
2023-08-21
(一)建筑本身即为景观建筑不但要为人类提供舒适的居住条件,同时,作为空间环境的主要实体与空间形态的构成要素,其本身就是一种景观元素。景观建筑是现代景观理念、方法和文化背景相结合而形成的对建筑设计的新的审美方式和创作手段。......
2023-08-21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景观建筑表现出以下特点。这些论点表明,景观建筑是由技术支撑的一种艺术品。现代景观建筑作为实用性艺术,本身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与技术的支撑,也注定要受到不断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的极大影响和制约。这些基本生态观点与知识,已为景观建筑师所理解、掌握并运用,并发展成为一种设计趋势。......
2023-08-21
(一)人性化景观建筑设计1.人性化景观建筑设计的思想内涵现代设计对于人性化的体现触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物理层面的关怀将人体工学运用到景观建筑设计中是典型的满足人们物理层面的需要。培根在他的《城市设计》一书中所阐述的“下一个人的原则”对我们今天的城市景观建筑建设是颇有启发的。......
2023-08-21
(一)城市景观的分类1.规模体系分类景观规模一般运用城市建成区的面积予以衡量。这是城市景观的第一功能,同时也是城市景观其他内涵的基础所在。也就是说,城市景观是人类精神对自然的加工,是人类社会组织制度、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载体。而且,城市也是区域文化集中的代表。除了与生理需要密切相关,城市景观环境的设置还与包括人们交往方式在内的社会需要相吻合,否则就会产生问题。......
2023-08-21
人文景观设计涉及范围广泛。人文景观设计建立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上,具有多学科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其任务是保护和利用、引导和控制自然景观资源,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引导人的视觉感受和文化取向,创造高品质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景观设计按其涉及范围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不同层面的人文景观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各有侧重。......
2023-08-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