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景观建筑与文脉主义在景观文化学的理论与实践中的作用

景观建筑与文脉主义在景观文化学的理论与实践中的作用

【摘要】:城市地段肌理的延续是指在城市历史地段景观建筑设计中,对原有地段肌理特征做一定程度的修复、继承。这种认同心理的继承性也是城市现代景观建筑的精神功能的表现。人们对景观建筑的认同心理,与他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历史传统积淀所形成的思维定式密切相关。对于重要的历史景观建筑,修复是保留城市记忆的重要方法。

(一)当代景观建筑文脉延续的途径

1.通过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

城市文脉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文化积淀,不同的城市会形成特有的地域文化。现代景观建筑要真正融入一个城市文脉环境中,就必须结合城市历史文化的发展,在设计手法上对其地域文化特征提炼后进行有效的传承,但前提是必须保护好城市原有的历史文化,使其不受破坏。没有历史文化的建筑终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淘汰,因此,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传承对于城市景观建筑形象的表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通过城市空间的连续性延续

在城市空间结构中,不同地段会呈现出不同的历史形态特征。城市就如同一个网络,以各个建筑元素将不同的历史区域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个丰富的序列空间。在这些空间里,以建筑为主体的历史文化环境成为其空间特征,并以历史脉络成为人们体验城市序列空间的导向,这样不但可以使人们对城市空间获得清晰的认知,还能使人们迅速识别城市主体形象。这种传承途径有助于城市景观建筑的形成。

3.通过城市地段的肌理加以延续

城市的肌理是指建筑和建筑之间的公共空间及局部延伸到建筑内的半公共空间所形成的相互关系,这是城市空间形态的二维反映。城市地段肌理的延续是指在城市历史地段景观建筑设计中,对原有地段肌理特征做一定程度的修复、继承。城市历史地段的肌理大多是很有特色的,延续它们的城市肌理是保持空间形态认同感的重要环节。

4.通过城市建筑的多样统一性延续

一个城市的景观空间特征不是靠一两个单一的标志性建筑形体来表现的,更多的是由大量普通建筑所具有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多元性所决定的。由于城市文脉具有延续和变异的特点,当城市文脉发生变化时,作为城市文化主体之一的景观建筑,同样也会表现出多样化形式。尤其是当今丰富的物质生活、多样化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对城市审美的要求提高,由此影响人们对城市特色形象的认同。通过城市建筑的多样统一性传承可以丰富城市活力,但其表现形式必须与城市文脉环境保持协调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理想的城市环境。

5.通过城市环境中人的心理继承性延续

生活在城市的居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城市环境形成一种历史记忆,并因此产生依附于特定文脉环境的认同心理。这种认同心理的继承性也是城市现代景观建筑的精神功能的表现。人们对景观建筑的认同心理,与他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历史传统积淀所形成的思维定式密切相关。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在新建筑环境中寻找原有的生活方式与环境的影子,这同文脉因素中所包含的历史脉络连续感是相一致的。因此,通过城市环境中人的心理继承性来传承文脉,有利于人们与城市景观建筑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对城市产生归属感

(二)当代景观建筑文脉延续的设计方法

延续当代城市景观建筑文脉的设计方法要符合整合理念,其着眼点是对现成结构的把握、使用和改良,实现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具体设计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1.修复

“修复”是针对文物建筑而言的,是“修旧如旧”。也就是在修缮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保留真实的历史信息。对于重要的历史景观建筑,修复是保留城市记忆的重要方法。

文物建筑是历史信息的载体,对于城市文物建筑和景观来说,它们原有的使用功能在现代社会可能早已失去意义,而它们的生命就在于其所含的历史信息,失去了这些信息,它们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同时,历史信息是不能混淆的,更不能复制、伪造的。因此,对城市历史城市文物建筑用“修复”的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2.调和

调和是指设计对象内各部分追求类似性、连续性和规则性,以构成完整的设计手法,常运用于调整历史地段空间形态、对历史地段原有景观的扩建、增建和添加各类设施的过程中。根据新旧元素的主从关系,可以分为两种方式:按历史景观形式调和、按新景观形式调和。其中,按历史景观形式调和,即从地段整体历史氛围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原有建筑形态的特点,寻求新景观建筑可能的形态,使地段整体获得统一的视觉效果。同时,新元素又采用新的材料、工艺、技术和新的形式,与原有历史景观形成区别,以保持历史信息的可识别性。按新景观形式调和,即可以看作地段旧建筑、构筑物形式的更新,原有建筑、构筑物被统一到新建筑的形式中。

3.对比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被表现形态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在新景观建筑总体量和总面积明显小于旧景观建筑、分布比较分散且旧景观建筑的历史比较悠久的情况下,选择对比的方式是比较理想的。

4.转化

转化是直接利用原有景观建筑形态,通过变换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转化原构筑物的存在方式,来达到尽可能保留原有的结构和形态的目的,这种手法适用于非文物类的历史地段。非文物类历史地段既不需要当作文物古董加以严格保护,又不能推倒重来,因此可采用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的理念,运用转化手段使地段获得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