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景观建筑与社会文化:景观文化学的理论与实践

景观建筑与社会文化:景观文化学的理论与实践

【摘要】:(一)意识形态对景观建筑的影响意识形态集中反映了该社会的经济基础,表现出该社会的思想特征。(二)宗教信仰对景观建筑的影响社会的发展和政权的交替,使各个时期出现了不同的宗教信仰及特定的民俗文化,两者是形成建筑空间与建筑色彩的重要原因。

(一)意识形态对景观建筑的影响

意识形态集中反映了该社会的经济基础,表现出该社会的思想特征。每个社会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是占社会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在社会政治和相关的意识形态下,景观建筑设计也反映出了不同社会阶层的社会愿望。

纵观历史,北京古城以永定门—正阳门—紫禁城为中轴,呈对称布局。紫禁城位于中轴北端,是全城的重点。南北纵长约960m,东西约760m,矩形平面。其建筑群基本采取沿轴线南北纵深发展,对称布置的方式。这种严格的中轴对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阶层关系,反映出统治阶级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是对封建制度的一种政治回应。除了紫禁城,其他建筑一般采用统一的蓝砖灰瓦、四合院模式,宛如军队般的陈列着,在紫禁城前表现出低微和恭顺。

(二)宗教信仰对景观建筑的影响

社会的发展和政权的交替,使各个时期出现了不同的宗教信仰及特定的民俗文化,两者是形成建筑空间与建筑色彩的重要原因。

(三)传统文化对景观建筑的影响

对传统文化及历史主义的适从,是当代景观建筑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建筑文化的历史沿袭性,倡导建筑文化必须遵循时空和地域的限制,肯定文化的民族差异性,承认审美活动中的怀旧成分,反对统一的审美时空观和国际大同的文化观念。

但是,历史主义的创作观念并不要求人们全方位地进行传统的复兴,也没有把古典式样作为一种完美范式来模仿,而是把历史作为人们参考的对象和直觉体验形式。因此,历史主义者的作品表现出既传统又现代的种种特性:如用现代建筑材料表现历史文脉;采用变形的古典柱式、断裂山花、拱心石等找回人们失落的情感;在建筑中表现各种历史性主题等。

(四)地域主义对景观建筑的影响

当代景观建筑思潮也表现出对地域文化的倾向,其特点是对西方技术和本地区、本民族文化均采取有选择吸收的态度。在创作中不是刻板地遵循现代建筑的普遍原则和概念,而是立足于本地区,借助当地的环境因素、地理、气候特点,刻意追求具有地域特征与乡土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他们反对千篇一律的国际式风格,摒弃失去场所感的环境塑造方式,以抵制全球化文明的冲击。他们经常借助地方材料并吸收当地技术来达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