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城市景观文化建设的重点与理论与实践

城市景观文化建设的重点与理论与实践

【摘要】:为了更好地发挥景观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功能,避免“奇奇怪怪”的建筑带来的视觉污染,提升景观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景观文化建设应着力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三)注重景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一致各种形态的景观在城市文化发展中的展现,说明景观能激发城市的文化活力和吸引力,同时,也难免造成景观的“混搭”,从而使得城市的视觉秩序混乱。

为了更好地发挥景观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功能,避免“奇奇怪怪”的建筑带来的视觉污染,提升景观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景观文化建设应着力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注重景观对传统文化的吸收与传承

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基础,视觉时代里,城市的文化形象与塑造更加趋向于可视感更强的维度,但抛离城市所处的传统,一味追求“欧风”“美风”,就会失去城市本身的文化性特征,形成身份的迷失。挖掘与吸收城市传统文化的内容,既是增强景观文化内涵的必要性方式,也是利用现代途径方式传承历史文脉,增强传统文化感知度的关键要素。例如,北京前门大街的改造在某种程度上遵循的正是这一原则,改造后的前门大街在形态上融合了现代建筑理念与传统的文化底蕴,增强了传统文化对景观的内容性支撑,有助于加深这一景观在市民观赏中的印象。

(二)注重科技对景观的支撑作用

当代富有创意性的景观应有科技的支撑,技术的更新与应用为景观在内容和形式的多元性展示提供了可能。室外墙体景观是科技支撑下的重要景观形式,北京国贸蒂芙尼3D灯光秀、广州塔音乐灯光秀等是以一种极富创意巧思及视觉震撼力的方式,展示了现代科技对城市景观的创造。当代最为时尚的城市景观不是对“幼稚” 模仿的回归,也不是对图像“在场”的玄学的死灰复燃,而是在新兴技术的支持下,以内容创意为核心的景观生产。可以说,以科技为依托的景观生产,在与现代创意充分融合的情况下,景观作为文化的一种高级形态,将进一步加强景观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引领性作用。由于科技对景观文化的支撑,景观所具有的视觉冲击力和由此而产生的震撼与快感,比其他类型的景观更加鲜明,这也为进一步发挥城市景观的娱乐和消费功能奠定了基础。

(三)注重景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一致

各种形态的景观在城市文化发展中的展现,说明景观能激发城市的文化活力和吸引力,同时,也难免造成景观的“混搭”,从而使得城市的视觉秩序混乱。如位于北京老城区的城市综合体—北京银河SOHO虽然荣获了国际大奖,但与周围的胡同、四合院等风格极不协调,引发争议。[23]这种现象说明城市现代化的速度过快,在对西方建筑风格和景观设计的单纯引入时缺乏必要的沉淀,急于标明自己城市的国际化品格,从而使得城市成为西方先锋景观设计实验的场域。虽然在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尤其是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出台了一些相关措施,如限高、风格协调等相关条款,但在执行中受到多方面的掣肘和限制,使得现代景观与传统景观之间距离隔离难以实现,造成了风格混搭的现状。因此,景观时代的城市建设,协调多种景观风格间的搭配,不仅是景观设计者应该考虑的,也是城市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