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是由城市实体建筑、城市空间要素、基面、城市小品等组成,但并不是这些成分的简单堆砌,而是按一定原则组合在一起的。(二)城市景观的特点其一,城市景观都是依据一定的自然景观建立起来的,自然景观奠定了城市景观的基础,也制约了城市景观的轮廓。其二,城市景观不只是物质空间的外显表现,同时也有着深刻的内涵。城市景观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都是景观整体系统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
2023-08-21
城市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有机组织,是一个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生态系统。城市承载着人们社会文化生活和日常工作的功能,满足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人们对景观有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借助景观造型、色彩、肌理、材料及空间表述某种特定的精神含义和文化寓意,渲染某种特定的气氛,如历史文化感、积极向上的精神、民族文化的表现、宗教气氛的渲染。城市文化是城市景观的内涵,城市景观是城市文化的外在显现。城市景观的设计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优秀的城市景观必然会反映出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的人文思想,充分肯定人的行为及价值。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就有什么样的城市景观。在我国以君权为核心的封建时代,便有了中轴线结构的帝王故都;西方以神权为核心的中世纪社会里,教堂大行其道;以科技为核心的工业时代,方格子建筑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可以说,城市景观是人类的爱与恨、欲望与梦想在自然中的投影,是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
城市景观属于人工自然,从来就是文化载体,它要求一种贯穿历史、体现时代文化、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精神产品,而不是独立于人之外的自然。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无论是区域景观、广场景观、街区,还是园林的规划和改造中,都要考虑城市整体的环境构架,研究城市的历史文化、地域风俗,要依据实际情况,尊重当地习俗文化,要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景观来进行设计。城市景观的设计,大到高楼大厦、城市广场,小到雕塑、喷泉、路灯、花圃,无不体现了设计者的文化追求和艺术修养,以及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和认知水平。动人的城市景观应是自然美感和人文蕴涵的结合。从不同时期、不同人文背景下城市景观的变化,可以发现设计理念的不断演变,而体现在城市景观中的不同文化类型,正说明了城市景观的设计应尊重文化。唯有如此,景观才能与周围的环境相互协调,形成统一的集合体,起到美化城市、树立城市形象的重要作用。
城市景观象征着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是构成城市文化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决定城市外在品位的显性标识。从古代城市建筑到现代城市景观积淀下来的城市文化十分丰富,特别是那些标志性景观建筑和堪称“文物古迹”的历史遗迹,如城市中的一段古城墙、一座古桥、一个古寺庙等,都是城市的记忆,无不具有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给人以教育、启迪或享受。城市景观的每一个特征,无论突出与否,都已经和这样那样的文化发生了关联。当人们在欣赏评价城市景观时,有形的景观外表可以给人以视觉享受和美感,但深层次的文化解读,更能使人领会到设计者的匠心独具和城市景观的本质意义。解读城市景观就是要求观察者去发现甚至赋予城市景观以意义,比如城市里来来往往的人群,一种流动的形态,反映出了一个整体而特别的城市景观。人文思想的体现已成为时代文化的核心。因此,评价一项城市景观设计的优劣,体察蕴涵其中的文化特性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城市景观的文化属性主要体现在:
(一)城市景观的文化差异性
文化差异性是指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之间在文化上的差异。由于历史、地理、语言、传统、宗教等因素,致使人类在风俗、信仰和行为上彼此存在分歧,从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不同文化体系下的价值体系决定了人们对于社会、自然的不同看法,人类按照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去改造世界,赋予自然以文化意义,因此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大地景观。
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城市景观因其地域特征、时代特点、民族精神的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文化属性。
1.地域性
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空间特征的不同,使得城市形成了与生俱来、与众不同的地域特色,在人类长期的社会发展活动中产生了具有区域特征的文化现象。每个城市都有其特殊的性格、形象和风貌,景观的设计始终应在地区性的文脉关系中进行,许多地区具有明确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功能,只有了解了这些与当地生活相关的功能,才能设计出符合地域特征的城市景观,这也是景观构思,规划设计的依据。
2.历史性
在城市漫长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城市和人类共同造就了反映城市特征的城市历史文化,每个历史时代都在城市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由此人们按照各自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人文传统建造城市景观,城市景观便成了直观而立体的突显城市形象和气质的显性标志及感性认知对象。城市景观的这一特性体现了时间和空间的跨度。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每一种文化都有自身深远的历史渊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每一种文化都可能遭受现实文化的影响和渗透,形成新的文化集合形式,表现出新的文化内容,因而景观设计应该体现历史的传承性和时代的更新性。
3.民族性
人们在长期的与自然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生活习俗。民族是早期人类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出于对集体力量凝集的需要,以血缘、亲缘、宗教、地域等各种复杂因素为基础,构成较为固定的、随血脉代代相传的人群集合体。各族血缘的归属感、维护感、认知感等形成了各个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体现在景观设计中便是民居建筑、庆典和祭礼场所等的不同风格特征。民风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造就一方景观。
(二)城市景观的文化多元性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文化多元主义的时代,这既是一种语境,又是一种氛围。在这一语境下,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日益增多,仿佛身处在一个硕大无垠的“地球村”,在地球村里,有众多的民族、众多的文化和文明,大家都意识到各自的及对方文化的优劣长短及差异,互相取长补短,使得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也正是因为有多种文化的存在,才能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而不至于变成一个乏味、单调的世界。
文化多元性在现实物质世界里有许多表现形式,城市景观便是其中之一。城市景观文化的多元性形成因素有很多,表现在当代社会,由于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导致各国联系的日益加强,推动了本国与他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城市在原有传统文化基础上不断吸收、融合外来文化,不断积淀和发展形成了新的多元文化集合形式。作为城市物质载体的城市景观也体现出多元文化的特征,成为城市发展中重要的时间和文化坐标,有些城市景观还是多种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除了这些以外,城市景观本身多元性还包括与设计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设计目的和主要方法的多样以及设计实施技术方面的多样性。城市景观的文化多元性主要表现在:① 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并存;② 主流文化与个性文化的并存;③ 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并存。
社会因素也是造成景观多元性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什么社会群体服务是景观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人们对景观开发空间、使用目的、文化内涵的需要的不同会影响景观设计形式中诸多元素的改变。考虑到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和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对景观环境的感受不同,景观设计必然会呈现多元性的特点。
(三)城市景观的文化生态性
人类的一切创造活动都以自然界为基础,以自然界为对象。因此包括人类所有创造活动的文化,都与自然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类对环境的利用和影响是通过文化的作用来实现的。人与自然之间,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流通、转换进行文化创造活动,人类的活动和自然界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文化生态系统。所以,文化生态性指的是自然环境与人类文化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和性质。
在城市中,通常可以看到建筑的周围有抽象的人工雕塑、挺拔的树木、潺潺的流水、开阔的草坪,草坪上奔跑的孩子在嬉戏,整个景观给人的感觉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其实,城市景观就是自然资源与人文特色结合的产物。城市景观的建造要依赖于众多的自然条件,如大地、水、气候等自然环境;同样,自然景观在转变为文化景观的过程中,不仅有物质文明的渗透,也有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自然资源表现了城市景观的生态现状,增加了景观自身的美感和可欣赏性;人文特色反映了景观设计的依据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城市景观的发展方向既受制于自然规律,又受制于各种社会制度下人类对自然界利用、改造的程度和方式。自然资源和人文特色的有效融合体现了城市景观的最终表现力。因此,对这类城市景观的设计必须建立在两者相互关联和相互借鉴的基础之上。
(四)城市景观的文化融合性
18世纪70年代以后,欧洲的技术文明向其他地区传播。技术不再像工业时代以前各文明社会中那样作为一种工具发挥作用,而是成了组织一切活动的方式。这种方式竭力把一切活动技术化、条理化,把技术扩散到整个文化中去。欧洲的兴起将整个地球变成了人类的资源和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促进了19世纪文化融合的趋势的出现,这种趋势在20世纪后大大加强。纵观各大城市在这一时期的演变,人类开始着力构建一个结构复杂、规模宏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社会,导致人们在诸多方面的共同之处比差异性要多,这种趋同的态势变得极为普遍。文化融合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全球联系的建立。虽然殖民时代仅仅是人类漫长历史中的一段插曲,但它却使世界范围的文化扩散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由于文化接触的结果,一个地区的文化在与其他地区的文化接触中,必然会受到它们的影响,从而接受它们的一部分文化,与本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一种新的文化,整个世界便成了文化的综合体。
城市景观也是如此。由于技术的传播和全球联系的建立,各个民族在继承本族文化的同时,又借用和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按照时间序列在特定的区域不断地融合沉积,形成多层文化叠置的、具有多重文化属性和特征的文化景观。人们看到的城市景观中,既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又有外来文化的烙印。如许多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城市景观往往既带有当地文化的特色,又带有帝国主义国家文化的色彩。在新时期,人们设计城市景观在考虑地区文脉的同时,兼取外来文化的精华,将两者加以有机结合,从而建造出具有文化融合特征的城市景观。
有关景观文化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文章
城市景观是由城市实体建筑、城市空间要素、基面、城市小品等组成,但并不是这些成分的简单堆砌,而是按一定原则组合在一起的。(二)城市景观的特点其一,城市景观都是依据一定的自然景观建立起来的,自然景观奠定了城市景观的基础,也制约了城市景观的轮廓。其二,城市景观不只是物质空间的外显表现,同时也有着深刻的内涵。城市景观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都是景观整体系统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
2023-08-21
(一)城市文化景观遗产的概念城市文化景观遗产的概念研究相对较迟。因而,作为文化景观遗产中的一个亚类,城市文化景观遗产出现得更晚。(二)城市文化景观遗产的特征作为文化景观遗产的一个亚类,与城市的特性紧密关联,具有比较突出的城市性特点。不同城市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差异导致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从而造成城市文化景观遗产的地域差异。在空间形态上,城市文化景观遗产成为统一的文化区。......
2023-08-21
(一)城市景观的分类1.规模体系分类景观规模一般运用城市建成区的面积予以衡量。这是城市景观的第一功能,同时也是城市景观其他内涵的基础所在。也就是说,城市景观是人类精神对自然的加工,是人类社会组织制度、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载体。而且,城市也是区域文化集中的代表。除了与生理需要密切相关,城市景观环境的设置还与包括人们交往方式在内的社会需要相吻合,否则就会产生问题。......
2023-08-21
舒尔茨指出,场所精神与历史文化传统关联极大。(二)“新陈代谢城市”理论与“共生城市”理论日本的“新陈代谢城市”理论与“共生城市”理论是相继出现的,是相辅相成、相互涵盖的建筑与城市设计理论,也是对城市景观的一种文化阐释。但这种新陈代谢并不是一个完全以新代旧的过程,他们主张在城市中引入时间因素,明确各个要素的周期,在周期长的因素上加上可动的、周期短的因素,这样的城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陈代谢城市”。......
2023-08-21
人文景观设计涉及范围广泛。人文景观设计建立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上,具有多学科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其任务是保护和利用、引导和控制自然景观资源,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引导人的视觉感受和文化取向,创造高品质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景观设计按其涉及范围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不同层面的人文景观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各有侧重。......
2023-08-21
借助名著、名人、史实或文学作品的景观文化构建旅游景观文化效应已成为开辟旅游市场的重要方式。此外,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影视作品拍摄场景作为旅游景观文化也备受广大游客青睐。迪士尼乐园已经成为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游乐型旅游主题公园,成为集游乐、文化、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旅游景观。除了像三国城、水浒城、大观园等拍摄基地转为旅游景观文化外,有的还借助了影视的原型或外景的拍摄地而构建和渲染了旅游景观文化。......
2023-08-21
名山大川、自然景观,既是旅游观光的游览地,也是旅游景观文化之源。自然景观之美、人文景观之璀璨,孕育了光辉灿烂的旅游景观文化。峡谷是山地景观中常见的旅游景观,因峡谷陡峻、险恶、水流澎湃、雄伟而形成峡谷旅游景观文化。这些峡谷景观封闭的人居环境,孕育了多姿多态的地域性峡谷景观文化,如在怒江大峡谷北段丙中洛怒江曲流河段的峡谷旅游景观文化。......
2023-08-21
(一)意识形态对景观建筑的影响意识形态集中反映了该社会的经济基础,表现出该社会的思想特征。(二)宗教信仰对景观建筑的影响社会的发展和政权的交替,使各个时期出现了不同的宗教信仰及特定的民俗文化,两者是形成建筑空间与建筑色彩的重要原因。......
2023-08-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