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是由城市实体建筑、城市空间要素、基面、城市小品等组成,但并不是这些成分的简单堆砌,而是按一定原则组合在一起的。(二)城市景观的特点其一,城市景观都是依据一定的自然景观建立起来的,自然景观奠定了城市景观的基础,也制约了城市景观的轮廓。其二,城市景观不只是物质空间的外显表现,同时也有着深刻的内涵。城市景观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都是景观整体系统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
2023-08-21
城市景观基本上采用广义的景观定义,即城市景观是城市空间与物质实体的外显表现。
(一)城市景观与城市环境
环境,顾名思义,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其中心是人类,因此环境的定义为:围绕人类生存的各种外部条件或要素的总体,包括非生物要素和人类以外的生物体。
人类的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指围绕人群空间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物质、能量的总体。构成自然环境的物质种类有很多,主要有空气、水、土壤、动植物、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这是人类存在的物质基础。人类居住的地球,自内向外呈带状构造,与我们关系最近的是地表的几个圈带—水圈、岩石圈、大气圈,这几个圈带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又产生了土圈与生物圈,共同组成了人类的自然环境,为人类生存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社会环境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等要素,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们通过长期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社会环境一方面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另一方面又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而不断得以丰富与发展。社会环境分有形的环境和无形的环境。有形的环境按空间范围划分,可以分为居室环境、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城市环境等;按利用方式划分,则可以分为聚落环境(院落、村落、城市等)、生产环境(工厂、矿山、农场等)、交通环境(机场、车站、道路等)、文化环境(学校、教育区、文物古迹保护区等)。无形的环境包括经济关系、道德观念、文化风俗、意识形态,还包括人的社会心理、精神状态、文化氛围等。
环境也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环境通常是指物质的,即“有形的环境”。1989年12月26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一章第二条指出:“本法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而广义的环境不仅包括有形的要素,还包括各种无形的要素,如前面提到的社会环境中无形的部分,无形的环境并不是依靠人们从视觉上去感知,而是依靠人们从心理上去认知。
有形环境与无形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有形环境是无形环境的载体,而无形环境是有形环境的内涵,人们是从有形环境中认知无形环境的。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人们对有形环境的认知,可以呈现三个层面:一是外显层面,即人能通过感官体验到的一切,如方位、形状、尺度、颜色、比例等,它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二是抽象层面,即形式层面所包含的结构性要素,通过空间的结构框架、功能使用及典型符号,表达环境的特征及与用途有关的特点(如可识别性、可理解性、可记忆性),它必须经过理性的辨认才能作用于人的知觉;三是意义层面,即隐藏在形象结构中的内在文化含义,使人产生精神上的共鸣,环境中的历史、文化、生活和具有象征性的人文要素,在环境的创造者及使用者之间产生信息传递,从而赋予环境一定的意义,这种意义在一定的文化框架中起作用。其中,抽象层面与意义层面都属于无形的环境范畴。
城市环境是环境定义在城市中的具体应用。由此可见,城市环境包含范围极广,城市环境涵盖城市景观,城市景观相当于狭义的城市环境。
(二)城市景观与城市空间
实体和空间是城市景观的两个基本要素。城市中的各种实体,即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树木等,构成了城市物质环境,而由这些实体组成的外部即为城市空间。一般说来,城市空间主要包括街道空间和广场空间。城市空间从形式来看是虚无的,但与城市实体同样重要,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城市空间是人们公共生活的场所,城市人的集会、休憩及交往,许多都发生在城市空间中。如果城市全部是实体(建筑)而缺乏空间的话,那么这样的城市与监狱又有什么区别?世界上不少城市成为败笔,就在于其建筑与空间比例不协调,结果使城市丧失了应有的活力。
城市景观既包括城市中的各种实体,同时也包括了这些实体的外部空间,因此可以说,城市景观的概念远远大于城市空间的概念。
(三)城市景观与城市形态
“形态”一词,最早来源于希腊语,是形与逻辑的统一,意指形式的构成逻辑。城市形态是由空间结构与具体形式共同作用构成的,城市形态的基本组成是街道、开放空间与建筑,包括城市功能分区、城市规划结构、城市用地形态、城市自然状况等因素。城市形态与城市景观范畴大致相同,城市形态所包含的,也都是城市景观中所包含的。只是城市形态的动态性较强,而城市景观是着重从静态意义上而言的。
有关景观文化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文章
城市景观是由城市实体建筑、城市空间要素、基面、城市小品等组成,但并不是这些成分的简单堆砌,而是按一定原则组合在一起的。(二)城市景观的特点其一,城市景观都是依据一定的自然景观建立起来的,自然景观奠定了城市景观的基础,也制约了城市景观的轮廓。其二,城市景观不只是物质空间的外显表现,同时也有着深刻的内涵。城市景观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都是景观整体系统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
2023-08-21
城市文化是城市景观的内涵,城市景观是城市文化的外在显现。城市景观象征着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是构成城市文化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决定城市外在品位的显性标识。城市景观的每一个特征,无论突出与否,都已经和这样那样的文化发生了关联。因此,评价一项城市景观设计的优劣,体察蕴涵其中的文化特性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城市景观的这一特性体现了时间和空间的跨度。......
2023-08-21
(一)城市景观的分类1.规模体系分类景观规模一般运用城市建成区的面积予以衡量。这是城市景观的第一功能,同时也是城市景观其他内涵的基础所在。也就是说,城市景观是人类精神对自然的加工,是人类社会组织制度、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载体。而且,城市也是区域文化集中的代表。除了与生理需要密切相关,城市景观环境的设置还与包括人们交往方式在内的社会需要相吻合,否则就会产生问题。......
2023-08-21
为了更好地发挥景观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功能,避免“奇奇怪怪”的建筑带来的视觉污染,提升景观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景观文化建设应着力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三)注重景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一致各种形态的景观在城市文化发展中的展现,说明景观能激发城市的文化活力和吸引力,同时,也难免造成景观的“混搭”,从而使得城市的视觉秩序混乱。......
2023-08-21
城市文化景观遗产保护流程、动力机制要有保障机制才能得以技术上的实现。因此,城市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首先是国家各个层面的立法机构出台针对文化景观遗产的专门性法律法规,并加以分类,制定相应类别的法律保护条款和技术规范。其次,加大城市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执法力度,强化城市文化景观遗产破坏行为的惩处力度。......
2023-08-21
(一)城市文化景观遗产的概念城市文化景观遗产的概念研究相对较迟。因而,作为文化景观遗产中的一个亚类,城市文化景观遗产出现得更晚。(二)城市文化景观遗产的特征作为文化景观遗产的一个亚类,与城市的特性紧密关联,具有比较突出的城市性特点。不同城市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差异导致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从而造成城市文化景观遗产的地域差异。在空间形态上,城市文化景观遗产成为统一的文化区。......
2023-08-21
舒尔茨指出,场所精神与历史文化传统关联极大。(二)“新陈代谢城市”理论与“共生城市”理论日本的“新陈代谢城市”理论与“共生城市”理论是相继出现的,是相辅相成、相互涵盖的建筑与城市设计理论,也是对城市景观的一种文化阐释。但这种新陈代谢并不是一个完全以新代旧的过程,他们主张在城市中引入时间因素,明确各个要素的周期,在周期长的因素上加上可动的、周期短的因素,这样的城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陈代谢城市”。......
2023-08-21
名山大川、自然景观,既是旅游观光的游览地,也是旅游景观文化之源。自然景观之美、人文景观之璀璨,孕育了光辉灿烂的旅游景观文化。峡谷是山地景观中常见的旅游景观,因峡谷陡峻、险恶、水流澎湃、雄伟而形成峡谷旅游景观文化。这些峡谷景观封闭的人居环境,孕育了多姿多态的地域性峡谷景观文化,如在怒江大峡谷北段丙中洛怒江曲流河段的峡谷旅游景观文化。......
2023-08-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