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神木县志:佛教兴盛,庙宇完善

神木县志:佛教兴盛,庙宇完善

【摘要】:2012年,全县有佛教僧尼上百人。后又陆续修建禅房、斋堂、厨房等设施,成为一座功能齐全的佛寺。光绪三十一年曾在此举办过陕北佛教临济宗支派首次传戒仪式和法会。原称“宝峰寺”,为佛教千年古刹,整座庙宇掩映于万株天然侧柏林中,古柏森森,苍劲翠郁,是黄河上下数百里少见的奇观。2001年当地信士焦向明投资重建,修建了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地藏王诸神殿,重塑佛像,雕绘殿宇,成为一座完整的佛教

神木县群众信佛者很多,但以此为业者较少。男子住寺院,俗称“和尚”,女子住尼姑庵,俗称“姑子”。神木县的佛教宗派不是很分明,以禅宗为主,大部分不分宗派,甚至佛道相混。除禅宗外,大保当班禅庙有藏传佛教,班禅庙位于神木县大保当镇西北20公里处的红都赖梁,每年五月十三、七月初八,都要举行大的祭祀仪式。

1991年农历4月15日,县城东山万佛洞开始恢复筹建,共有会首18名。2000年,神木县佛教协会成立,下辖万佛寺、蜂寺、河津寺、白龙寺4处佛教寺庙,有皈依居士近百人。2010年,訾家河万佛寺竣工开光典礼上,请外地高僧举办了为期7天的“梁皇宝忏法会”,有百余名信徒参加。前来敬香拜佛的陕蒙两地信众有2万余人。2012年,全县有佛教僧尼上百人。

神木县分布在城乡的石窟、佛寺有数十处,规模较大的有崇峰寺、万佛寺、万佛洞、西津寺、极乐寺、龙兴寺等。

崇峰寺 神木最早的佛教石窟,建筑北魏太和年间(477—500)。位于县城南60公里处的贺家川镇天台山。天台山山势险峻,窟野河、黄河从东西山脚下流过,在山前汇合,前人称谓“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崇峰寺最先建的是石窟大殿,当时的许氏大夫(名崇峰)请人在石壁上凿窟,内雕佛像壁画佛家本生故事,后又在崇峰顶建寺庙,主祀佛祖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以及其他佛菩萨,诸佛各安其位。后几经劫难,有过几次大修,民国二年(1912)因“檐牙倾圮,屋角摧残”,会长张天德和主持然塘督力重修,竣工后,举行了盛大的开光典礼,有近万人参加。

东山万佛寺 刻筑于明代的佛教石窟,位于县城凤头山南山腰,原有大窟3孔,开凿于明代之前。明嘉靖年间北人南侵,祸及佛寺,庙窟被毁。万历丙戌(1586)玉泉寺主持净玄子募集巨资重建。经几年努力,凿壁扩庭,外建挑檐披厦,内雕塑佛像,刻顶画壁,重放光彩。后毁于同治回民起义,只留石柱两根,上有碑文。1990年复修,外起台基,内重塑佛像,诸神侍立,彩画两壁,外筑披厦,歇山挑檐,二层楼阁,上有藏经楼,下挂“大雄宝殿”匾,石窟庭总体积830立方米,为榆林地区最大。后又陆续修建禅房、斋堂、厨房等设施,成为一座功能齐全的佛寺。

高家堡万佛洞、千佛洞 原筑年代不详,有人推断为北魏时所建筑,位于高家堡东约1公里处的土望山坡上,为完整的佛教石窟。门楣窗户上下两层为整体石雕,刻工精细,石窟洞口前有4根八角石柱,刻有对联,东西石壁上有摩崖石刻,题“小江南”“别开天地”等。庭室为长方体,总体积约为500立方米,四周神台与石柱一体刻成。窟内顶部刻祥云、莲花等吉祥图案,正面为佛祖坐塑像,四壁为小佛雕刻,中间两柱亦刻满小佛像,至今色彩鲜明,熠熠生辉。因窟内小佛雕近万尊,故名万佛洞。在万佛洞西800米处为千佛洞石窟,单室,坐北面南,呈长方体,总体积约为320立方米,神台与窟一体刻成,正面神台2层,上层有3尊石佛像,下层为诸菩萨,其中2尊无头,东西两壁刻有9层小佛像,是千佛洞名称由来。

东山极乐寺 是神木较大的佛寺,位于县城东九龙山顶。创修年代已无从考证,从现存碑文看,康熙年间神木道罗翊时重修,规模盛大,曾修20多孔窑洞式禅房,不仅广纳云游僧人,亦可举办重大佛事法会。光绪三十一年(1905)曾在此举办过陕北佛教临济宗支派首次传戒仪式和法会。

新建极乐寺是在原基址上向北扩展建设的,占地15亩。山门前是汉白玉九龙浮雕照壁,两侧有一双汉白玉石狮。门楼两边为哼哈二将,接着是护法群雕,中为九龙喷水,左右有钟鼓楼,再进是天王殿,前为弥勒殿,后为韦陀殿。进中门后,左通斋堂,右通禅房,登三层平台,有左右厢殿对称,右上殿为地藏王菩萨,下殿为护教神迦兰菩萨,左上殿为观音、达摩、慧能、百丈怀海禅师殿,下殿供奉妙多宝菩萨。再进即为中轴大雄宝殿,五间双挂耳歇山式建筑,殿高14.8米,正中挂“大雄宝殿”匾,内正中供奉佛祖释迦牟尼,左右侍者为迦叶、阿难。主台左为药师佛,右为阿弥陀佛,两侧十八罗汉配祀。殿后依次为东方三圣、西方三圣、华严三圣等佛。寺内58尊神像全为民间高手雕塑,三宝慈眉善目,香气扑人,古朴典雅,诸神简捷明快,雄浑粗犷,精细流畅,各有所含,各具形态,线条分明流畅,内容丰富多彩。

极乐寺雄峙东山顶,俯视县城,不仅为佛教圣地,也为神木平添一景观。

訾家河万佛寺 位于县城北35公里处中鸡镇束鸡河村訾家河黑圪垯山顶上,与大柳塔隔河相望,寺院原名“全神庙”,祭祀佛祖、菩萨、关帝、药王、仙家众神。始建年代已无考,旧碑记载光绪二十一年(1895)重修,后毁圮。2007年当地信士訾贵林、訾贵谦兄弟出资倡导,在原址上重修庙宇,规模形制超前,更名万佛寺。同年三月动工,经年而成,全寺占地45亩,自南向北分三院。主体中院大雄宝殿,高15米,为三层楼阁,一楼祀三佛,二楼祀西方三圣,东西龛内有450尊铜像,三楼祀华严三圣,殿前耸立铁铸万佛塔二尊,高5米,东西两壁刻汉白玉五百罗汉浮雕,两厢为文殊、千手观音、送子观音、普贤、准提、地藏王等殿;前院建有天王殿、孤魂大王殿、仙家阁、长廊、禅房,院中间立高12米铜旗杆两根,龟座石碑两通。天王殿两层,一楼祀弥勒佛、韦陀和四大天王,二楼祀观世音菩萨;后院主殿为两层,一楼中为关帝,东西为玄武、东岳;二楼中为三清殿、东玉皇、西三清。东厢依次为孔圣、文昌、魁星、药王诸殿,两侧为窑神、马王等殿。门前有牌楼,南为大戏台。整个寺院以佛为主,融合儒、道,诸神齐聚,三教同处,浑然一体。整个寺院气势宏伟,金碧辉煌,雕梁画栋,凤翔龙腾,流光溢彩,神像栩栩如生,各显神态。

马镇西津寺原属府谷县,是修建较早的佛寺。旧碑记,元中统二年(1261)重修,位于县城东南60公里处的马镇镇马镇村与合河村之间,与山西省兴县东津寺隔黄河对峙。原称“宝峰寺”,为佛教千年古刹,整座庙宇掩映于万株天然侧柏林中,古柏森森,苍劲翠郁,是黄河上下数百里少见的奇观。据存碑记载,元、明、清历朝多次重建。清末寺庙香火鼎盛,有十余位僧人主持佛事。20世纪40年代毁于战乱,仅存基址残壁。2001年当地信士焦向明投资重建,修建了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地藏王诸神殿,重塑佛像,雕绘殿宇,成为一座完整的佛教四合院。并建长廊亭阁供游人休憩,成为一集宗教文化与旅游观景、休闲娱乐三位一体的胜地。

龙兴寺 神木境内修建较早的佛寺,位于县城西南30公里处解家堡办事处东南的蜂寺圪堵,根据石窟存明天启四年(1624)碑记:“夫龙兴寺者,前建于元国大德六年(1302)。”明成化七年(1471)曾奉皇帝诏令重修,寺内藏有《华严经》《报恩经》《法华经》《金光明经》《孔雀经》《地藏经》《五经》《金刚科义》《药师经》《瑜伽焰口施食》等19部经书,庙内廊下置有明嘉靖,清雍正、乾隆咸丰、光绪时的6通石碑,从中可见各个时代重修情况。寺庙位于蜂寺圪堵东南坡上,正殿坐东北面西南,整体建筑依山势而建,由1四合院和周围自由式布局的庙宇共8处建筑组成。正殿释迦牟尼坐落西北端,与观音殿、地藏菩萨殿、弥勒佛殿组成四合院落。建筑群南端为娘娘庙,西侧建有财神殿,正殿东墙外是三世佛殿,弥勒佛西侧为马王爷庙、观音殿、娘娘庙,内保存有较完善的旧壁画。

此外,还有东山古佛洞、七佛洞、观音寺,西山观音殿等。遍布城乡的各种庙宇中多有佛殿、观音殿,较大的有河津寺、白龙寺(岫岩寺)、伽蓝寺、普照寺等。北部地区除班禅庙藏传佛寺外,还有普汉大佛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