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神木县志(1987~2012)-疾病防治与控制成果

神木县志(1987~2012)-疾病防治与控制成果

【摘要】:甲状腺肿大也是地方病种,为防止该病发生,神木县号召城乡人民食用碘盐。对锦界、大保当、尔林兔等镇进行了大骨节病普查,确诊大骨节病患者284人,免费治疗有效率93%。2012年,全县发现乙类传染病9种965例,丙类传染病5种540例,主要肝炎414例,肺结核384例,梅毒87例及其他传染病,均及时发现治疗,有效控制了传染病的传播。

地方病防治

1987—1991年主要是防氟改水。氟中毒是地方病种之一,县财政投资6万元用于防氟改水,解决了重病区村民卫生饮用水问题,受益人口2159人。甲状腺肿大也是地方病种,为防止该病发生,神木县号召城乡人民食用碘盐。

1992年以后,主要投放毒饵灭鼠,经过监测,鼠的密度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

2008年,对氟病重发的贺家川、店塔、孙家岔、尔林兔等镇抽取5个自然村进行监测,氟中毒的体征在儿童氟斑牙,成人氟骨症表现较严重。大骨节病防治:对大保当、尔林兔、锦界等镇发病区,对5个自然村抽取了大骨节病患者864例进行了免费治疗,有效率93%。对全县13个乡镇29所中小学25949名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甲病普查,共筛查出不同甲状腺患者2095人,免费治疗达到73.5%。布防防治:对布病疫情高发的太和寨等9个乡镇14个村从事养殖业2230人进行监测,确诊布病患者39人,给予免费治疗。鼠疫防治;对店塔、中鸡、西沟集中投放了三百多袋灭鼠药,降低了鼠密度。

2009年,对县城中小学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甲状腺普查,查出甲状腺患者1046名,免费治疗达97%。对栏杆堡、贺家川等乡镇布病区的2245人进行了监测,发现有62例患者,免费治疗。对锦界、大保当、尔林兔等镇进行了大骨节病普查,确诊大骨节病患者284人,免费治疗有效率93%。对麻家塔鼠情进行监测,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捕鼠,效果显著。

2010年,对南部乡镇10个村布病高发区2008人进行调查,患者有27例,全部免费治疗。在锦界、大保当、尔林兔等镇进行了大骨节病普查,确诊患者422人,给予患者免费治疗,有效率达88.5%。

2011年,在太和寨、万镇、沙峁、栏杆堡、大保当、花石崖、高家堡、马镇、神木镇、大柳塔、孙家岔、乔岔滩等乡镇进行了氟骨症普查,确诊患者823人,对患者免费治疗。对尔林兔部分村进行家鼠情监测,对仓库、粮站、房间进行鼠布夹300夹,起到了很好作用,未发生鼠情。

2012年,对城区五所小学进行了甲状腺肿大调查,对210人抽取样本,患者8人,给予免费治疗。对中南部乡镇村庄布病高发区2120人进行了布氏菌病调查,监测332人,发现16例,免费治疗。对中鸡镇进行了家鼠情监测,对仓库、宾馆、房间进行布夹300夹,成效显著,未发生鼠疫。

传染病控制

1987年以后,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腮腺炎、麻疹、百日咳。消化道传染病有蛔虫病、痢疾、肝炎等。2008年,全县发现乙类传染病7种1376例,丙类传染病6种169例、肺结核668例,乙肝498例,布病74例,细菌性痢疾54例,梅毒38例,均得到有效控制。2009年,全县发现乙类传染病9种1235例,肺结核538例,乙肝535例,布病46例,细菌性痢疾34例,淋病23例,控制了传染。2010年,全县发现乙类传染病7种1027例,丙类传染病6种617例,肝炎483例,肺结核395例,细菌性痢疾55例,淋病35例,布病32例,还有麻疹、梅毒等,均有效控制。2011年,全县发现乙类传染病9种719例,丙类传染病5种740例,肺结核349例,肝炎282例,布病27例,梅毒16例,猩红热15例,得到控制和治疗。2012年,全县发现乙类传染病9种965例,丙类传染病5种540例,主要肝炎414例,肺结核384例,梅毒87例及其他传染病,均及时发现治疗,有效控制了传染病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