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市场监管实行“三定一包”的管理办法,在农村集贸市场聘用了33名牲畜交易员协助管理。实行“许可证”和定点经营的办法,重点加强对羊绒市场的管理。抽查农资经营户1894户次,检查农资市场102个,抽样送检化肥、种子等40多批次,没收仿冒农药157瓶,不合格化肥3吨,取缔无照农资经营户23户,受理农资投诉56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9.6万元。......
2023-08-20
2002年县级机构改革机构调整时,将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列入县委工作部门单独设置,既是县委的工作机构,又是县政府的工作机构。2003年2月底正式独立运行。2003年6月6日成立内设机构“神木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机构编制管理
2003年,全县有55个部门、直属事业机构、人民团体和公检法机关、乡(镇)办理了《党政群机关机构编制管理手册》,占到应办理总数的76%;有211个事业单位办理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手册》。在办理过程中,编办对1990年1月1日以后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身份进行重点审核,保证《机构编制管理手册》的真实、准确、可靠。
2003年,实行分册管理。主要是完成了乡镇中小学教学工作人员的分册。至2004年底,全县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全部办理《机构编制管理手册》,其中党政群机关77套,事业单位244套。到2004年12月20日,全县各机关、单位共核定编制10721名,其中行政编制1195名,事业编制9526名,实有11791人,其中在岗人数9564人,非在职人数583人,离退休人员1644人;其中县级5730名,乡镇3354名。
教育系统的机构改革及编制调整
从2009年开始陆续撤销了万镇、花石崖、西沟、贺家川、高家堡5个乡镇的中学;将马镇、沙峁、栏杆堡、永兴、麻家塔、乔岔滩6个乡镇的中小学合并为九年制学校;撤销了解家堡、太和寨中小学校和锦界第二小学;撤销乡镇教学点229个,将李家畔、刘石畔、呼台、前坡等教学点升格为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新建7所幼儿园,成立了第九小学、第十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等机构。
县乡机构改革
2003年完成县级机构改革,制定和印发了各部门职能配置和人员编制的规定。各部门完成《职位说明书》和竞争上岗工作。县级机构改革中,县委、政府工作部门、直属事业机构减少到39个,减少了9个,精简18.5%;人大、政协及群团机关基本保持原有机构及编制。县级机关的行政编制由475名精简到367名,实有人员468名(不含工勤人员)中分流101名,提前完成了人员分流任务;清退借调人员和临时人员168名;完成轮岗98个,占到应轮岗的93%;在18个部门118个岗位推行了人员竞争上岗制度。同年,完成了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起草制定并印发了各乡镇《机构改革方案》和《“三定”方案》,定编制、定职能、定机构。乡镇行政编制由624名精简为508名,事业编制由421名精简为343名。乡镇机关实有人员643名。全县乡镇事业机构减少到135个,减少了19个,精简了13%。
行政审批清理
2003年,编办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对不属于政府职能或不应由政府直接管理的审批事项,分期分批予以取消;对有规定、有依据,但不符合现实情况的,重新进行审核;对需要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公开审批程序和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将原有232项行政审批项目取消16项,保留216项(其中审批项目77项,核准项目51项,审核项目54项,备案项目34项),精简了7%。县级机关调整职能29项,其中取消16项,转移10项,强化3项。
事业单位管理
2004年,完成事业单位新设立登记13户,变更登记39户,年检216户,注销登记29户。全县法人事业单位总数249户,其中完成法人登记的229户,登记率为92%,年检率为100%。
2006年,全县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应年检295户,年检率为100%;共办理事业单位设立登记5户,变更登记25户。2005年底,全县共有各类事业单位331户,登记300户,登记率为91%。
2007年,全县共有各类事业单位329户(含直属事业机构),其中不具备登记条件的事业单位15户,应该登记的事业单位为314户,登记305户,登记率为97%。新设立登记6户,变更登记44户。全县应年检各类事业单位299户,年检率为100%。
2008年,全县共有各类事业单位336户,其中不具备登记条件的事业单位22户,应该登记的314户,登记310户,登记率为99%。新设立登记6户,变更登记42户。应年检各类事业单位304户,年检率达到100%。
2009年,全县共有各类事业单位357户,其中不具备登记条件的事业单位35户,应该登记的322户,登记321户,登记率为99%。新设立登记27户,变更登记93户。应年检各类事业单位321户,年检率达到100%。
2010年,全县共有各类事业单位319户,年检310户,共办理变更手续23户,新设立登记9户,注销9户。
2011年,全县共有事业单位343户,已登记的322户(含省委托登记及社会团体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未办理登记的事业单位25户,这25户中大部分是机构已成立未配备工作人员,有的是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对举办单位依附程度较高。应登记的322户事业单位中,年检合格的305户,年检未合格的13户,办理变更的25户,县政府机构改革上划2户,新设立登记3户。
2012年,有各类事业单位341家,年检304家,变更60家,新设立16家,注销3户,不合格18家。
表12-58-3 2012年神木县机关人员编制情况统计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表12-58-4 2012年神木县科级事业单位统计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有关神木县志(1987~2012)的文章
1987年,市场监管实行“三定一包”的管理办法,在农村集贸市场聘用了33名牲畜交易员协助管理。实行“许可证”和定点经营的办法,重点加强对羊绒市场的管理。抽查农资经营户1894户次,检查农资市场102个,抽样送检化肥、种子等40多批次,没收仿冒农药157瓶,不合格化肥3吨,取缔无照农资经营户23户,受理农资投诉56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9.6万元。......
2023-08-20
与此同时,县乡企局会同技术监督局和安检室等单位,规范企业安全质量、计量等管理,先后帮助近200户企业完善了安全、质量、计量管理制度。2007年,针对神木县乙炔气体行业多年来降价竞销、经营不景气等问题,对经营管理体制进行变革,建立了以瓶入股、分散生产、统一管理、统一价格、统一销售、按瓶分红的经营管理机制。1988年,县乡镇企业局举办了企业财会管理人员培训班,有30人参加了学习培训。......
2023-08-20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神木县在全县范围内以村为单位,将耕地质量高、集中连片、基本农田所占比例较大的耕地,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2007年,神木县被列入全国第一批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地区。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神木县新的矿山建设项目必须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按法定程序,报经环保部门批准。依法签订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书,并按照规定缴纳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
2023-08-20
神木县工程造林主要有“三北”防护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长城沿线造林等。第四项骨干工程,是营造固沙护岸林工程。东山绿化第五项骨干工程,是营造农田牧场防护林和用材林。其中,人工造林78万亩,飞播造林37万亩,经省、地有关部门验收,北部风沙区林草覆盖度达79.6%,造林保存率达78.6%。第一期1985—1990年,造林......
2023-08-20
第五十一条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按照社会保险财务、会计制度相关规定及管理层级设立收入户、支出户、财政专户。第五十三条社保经办机构根据批准的基金年度预算及执行进度,按月向财政部门提出用款申请。第五十八条基金支出包括养老保险待遇支出、转移支出、补助下级支出、上解上级支出、其他支出等。第六十二条省级社保经办机构每年年终进行基金决算。......
2023-07-20
主要职能为编制全县盐业计划,贯彻执行盐业生产、经营环节的法律、法规,检查监督盐业市场,组织实施碘盐配给制工作。随着公司对碘盐宣传力度的加大,碘盐销售量开始逐年攀升。同时,盐务局进一步加强盐政管理,累计查获各类非法盐品1000余吨,没收600余吨,罚款近200万元,涉案2346起,结案2346起,结案率达100%。......
2023-08-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