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政策宣传与对台工作,神木县统战工作的成就和优势

政策宣传与对台工作,神木县统战工作的成就和优势

【摘要】:政策宣传1987年成立统战工作领导小组,1988年建立统战理论学习制度,定期组织统战成员集体参与统战理论学习、研讨。2011年,县委统战部被省委统战部评为“统战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和统战信息工作优秀直报点”,2012年被中央统战部评为“中国统一战线”宣传先进单位。对台工作县委统战部认真宣传党的对台政策,开展海外统战工作,以经贸为突破口,利用统战系统与海外联系广泛、接触多的优势,加强对台宣传工作。

政策宣传

1987年成立统战工作领导小组,1988年建立统战理论学习制度,定期组织统战成员集体参与统战理论学习、研讨。

1991年,统战部在全县进行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的宣传教育。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形式,开展广泛宣传,累计举办广播讲座22次,发表电视讲话8次,办宣传专栏15期。

2011年,县委统战部被省委统战部评为“统战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和统战信息工作优秀直报点”,2012年被中央统战部评为“中国统一战线”宣传先进单位。

公有制经济工作

2007年6月,县工商联换届后,有会长1名,副会长22名,执委53名,先后成立3个行业联合会。同年8月,统战部会同工商联,组织30多位民营企业代表到山西省进行了为期3天的参观学习,重点考察了大寨的新农村建设情况和山西的煤转化项目。2008年6月,针对东南沿海出现产业向内地转移的趋势,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40多人到沿海发达地区考察,就广东佛山市陶瓷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与华夏陶瓷产业联盟负责人就合作建设神木陶瓷工业园及研究服务基地进行了座谈。2008年,统战部先后邀请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苏源泉、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章武到神木讲课,就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做了专题报告。2009年,统战部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40余人,赴山东、广东等地考察,引进了银丰陶瓷、红枣深加工等项目,成为在县委统战部牵线搭桥下第一次引进的非煤产业项目。2010年,组织非公经济人士参加“感恩神木,千人报告会”,积极牵线搭桥,号召参与“双百帮扶”的企业转变帮扶形式,开发农村资源,帮助农民家庭走上致富道路。同年,全县非公经济人士新建农业产业化组织126个,种植业43个,养殖业40个,农畜产品加工业43个,新建住房364间,呈现出“乡乡有任务,村村有工程,人人谋发展”的局面。2011年1月份,神木县第一个异地商会——西安神木商会组建,成为西安市第一家县级商会。西安神木商会成立后,先后遴选一批知名企业家到神木实地考察。对神木县非公经济转型发展建言献策,引导非公经济利用资金优势,进行二次创业,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先后有11位非公经济人士投资近2亿元,兴建农业产业化项目16个,新增就业岗位120人。商会不断提升服务功能,提高商会参政议政水平,为非公经济人士参与社会管理打造新的平台,一大批非公经济人士通过工商联渠道参与到全县经济社会事务管理中。

非公有制经济是神木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12年底,神木非公有制企业累计达到2664户,总产值623亿元,从业人员10万余人,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占GDP的60%,财政贡献率超过70%以上。2012年,县工商联有会员667名,基层分会和行业商会11个,其中团体会员11个,企业会员68个,个人会员558名。

党外人士工作

2007年,统战部通过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民主协商会等形式,使党外人士了解全县重大经济社会活动和重点建设项目,引导他们考察论证全县经济发展战略,发挥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180多条,其中被采纳的有100多条。其中,统战部与县政协、县旅游局共同呼吁的红碱淖水面萎缩严重、面临干涸的危险的提议,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8名全国在陕政协委员联名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关于抢救性对红碱淖自然湿地进行保护的建议》的提案,呼吁国务院将红碱淖自然湿地列为“国家级自然湿地保护区”。

落实民族政策

1987—2012年,县委以稳定为中心,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群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走共同富裕之路。截至2012年底,全县共有14个少数民族,共307人,分布在大柳塔镇、店塔镇、县城区范围。蒙古族最多,有124人;满族70人,回族41人,彝族23人,朝鲜族12人,布依族5人,瑶族5人,侗族4人,苗族4人,土家族11人,壮族3人,藏族2人,白族2人,维吾尔族1人。神木县少数民族全部杂居、散居在全县几个乡镇,未形成少数民族聚居的村落。

落实宗教政策

1992年,统战部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保护正常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配合公安部门,打击“邪教”组织,坚决开展制止乱建乱修庙宇宫观的专项行动,防止了不法分子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1995年,统战部配合执法部门,采取果断措施,在广泛教育的基础上,对高家堡镇影响较大的4名非法活动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坚决遏制了非法宗教活动。同时配合民政部门对吕祖洞等寺庙高声播放诵经磁带给予坚决制止。1997年第五届政协委员会换届,推荐宗教界人士李厚则为县政协委员。2000年同民政部门筹建组织成立了“神木县佛教协会”,保障宗教活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引导宗教界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支持宗教界人士在爱国、爱教、守法的前提下开展活动。2007~2010年,每年3~4月份专门举办3期宗教场所管理组织成员、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代表参与的政策培训班,从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爱国爱教、社会责任诸多方面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2009年神木县在629个村配备了由党支部或村主任兼任村级统战宗教联络员,并为联络员落实了岗位补贴,为全市唯一落实村级统战联络员补贴的县区。2012年统战部被省委统战部评为“全省统战宗教联络员制度建设先进集体”。

对台工作

县委统战部认真宣传党的对台政策,开展海外统战工作,以经贸为突破口,利用统战系统与海外联系广泛、接触多的优势,加强对台宣传工作。一是通过广播电台、寄出神木画册图片等宣传全县优化政策、投资环境和资源情况,让台湾更多了解神木,提高神木的知名度,拓宽“三引进”(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人才)渠道,吸引台商来神木投资,为全县客商和台商牵线搭桥,提供合作信息。二是开展智力支边活动,为全县“希望工程”争取资金。三是召开“三胞”(台胞、港胞、澳胞)亲属座谈会,在“三胞”亲属中开展“四个一”(写一封信、介绍一批产品、引进一批资金、介绍一些项目)活动,让“三胞”了解神木县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神木县对外开放优惠政策。2001—2012年,统战部加强对台工作,加大涉台教育,先后在全县的中小学举办了多次涉台教育。2008年8月,接待了台胞高宗仁先生,83岁高龄的高宗仁先生看到神木的发展变化,感到十分高兴,希望两岸尽早实现“三通”,两岸统一大业能够早日实现。2012年统战部参与了中共榆林市委统战部组织的对台联谊考察团,赴台湾进行考察学习,加强与台胞的交流,向台胞宣传神木的巨变,欢迎台胞回乡投资,创办企业。

民主党派

2012年底,全县共有民主党派成员41名。其中,民革党员3名,民盟盟员7名,民建成员11名,民进会员4名,农工民主党党员14名,九三学社成员2名。共有民主党派组织2个:2009年6月组建成立农工民主党神木县支部,2010年12月组建成立了民主建国会神木县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