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神木县农副土特产品与日用杂品的经营,企业及供销社的角色与规模

神木县农副土特产品与日用杂品的经营,企业及供销社的角色与规模

【摘要】:全县农副土特产品的购销与日用杂品,主要由县农副产品公司、畜产品公司及各基层供销社经营。县农副产品公司则逐步缩小经营规模,改以主要营销日杂用品、烟花爆竹等,年营业额在200万元左右。另外,有“五哥哥”“金土地”“黄土情”等多家农副土特产运营公司,先后跻身于神木县土特产的营销行列。

全县农副土特产品的购销与日用杂品,主要由县农副产品公司、畜产品公司及各基层供销社经营。全县土特产品主要有:中药材、山羊绒、羊毛、皮张、各种豆类、葵花籽、花生、红枣、芝麻等。日用杂品经营的品类有:日用餐具、皮具、灶具、扫帚、山货、调味品等。

1980年以后,县农副产品公司主要依靠基层供销社在农村的网络进行收购营销。在1987—1988年,爆发了一场羊绒毛收购大战。由于当时羊绒毛收购价格猛涨,有众多个体商贩介入其中,牟取暴利。一时间,倒贩羊绒毛,羊绒毛掺沙造假,成为全县城乡群众谈论最多的话题。神木县最早加入这场商战的人淘到了第一桶金。不久,羊绒毛、皮张价格回落。1991年又再度回升,有更多的人加入其中。这场商战给国营专营企业带来巨大冲击。首先是国有供销商业逐渐失去以往的主体地位,走向萧条。县农副产品公司、畜产公司等失去依托,购销一落千丈。1991年底,农副产品公司农副土特产品年收购总值为694.4万元,收购山羊绒18.6吨,羊毛439吨,皮张4.7万张;收购各种豆类654.5吨,葵花籽752吨,花生22.6吨,红枣70.3吨,芝麻64吨。1987—1991年间,国营专营公司农副产品购进总额年平均1573.6万元,年平均销售1800万元,共实现税利130多万元。

1992年之后,县畜产品公司业务陷于停滞状态。1994年实行了公有民营、分散经营的体制改革,率先退出了本行业。县农副产品公司则逐步缩小经营规模,改以主要营销日杂用品、烟花爆竹等,年营业额在200万元左右。至2009年,该公司也实施了国有民营改制,标志着国有商业在这一领域终结。

国营企业退出后,许多私营企业、个体户迅速填补了市场空白。1998年,神木县兴盛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主要经营羊绒毛收购、加工、销售,兼营其他副食批发、零售等,注册资本50万元。2005年,神木县四妹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以“四妹子”品牌的小米、绿豆、红小豆、红枣为主导产品,并致力于陕北剪纸、旅游产品、小杂粮繁种、科研示范基地建设,是一家集生产加工、市场营销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另外,有“五哥哥”“金土地”“黄土情”等多家农副土特产运营公司,先后跻身于神木县土特产的营销行列。

全县日杂用品经营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南关街,均为个体经营,规模较小。经营的品种也较先前大幅减少,商户数量也呈逐年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