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神木县商贸市场发展情况(1987-2012)

神木县商贸市场发展情况(1987-2012)

【摘要】:1987年以后,原有的商贸流通形态逐渐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神木县坚持“政府决策、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工商监管”的原则,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建市场的办法,动员全社会力量兴建市场。年末,全县共有综合集贸市场28个。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有驼峰、沙渠、同丰、南关、水龙、大柳塔、店塔、锦界等大型农贸市场;建材家具市场主要有王庄、广汇和水龙3家;五金机电产品市场集中在惠泉路。表9-41-22012神木县主要商品市场基本情况统计表

1987年以后,原有的商贸流通形态逐渐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神木县坚持“政府决策、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工商监管”的原则,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建市场的办法,动员全社会力量兴建市场。

1987年,全年市场建设投资6.91万元。其中,县城投资2.08万元,农村投资4.83万元;新建市场1处,改建2处,新增市场占地5500平方米。年末,全县共有综合集贸市场28个。

1988年,市场建设投资4万多元,建成县城“东兴综合市场”和“大柳塔农贸市场”。

1989年,市场建设投资6.5万元,新建尔林兔畜产品专业市场1处,县城惠泉路饮品市场1处,新增市场占地面积4243平方米,使全县固定集市达到32处。

1990年,投资73.76万元,兴建县城驼峰路市场;于此同时,大柳塔镇前柳塔村村民小组全体村民自筹资金开始建设福康综合市场。

1991年,全年新建、改建市场4处,完成投资180万元,新增市场营业面积5600平方米。1992年,神木镇南关一村建成驼峰市场,店塔镇店塔村建起农贸市场。

1995年,建立神木镇沙渠市场。

1996年,兴阳综合市场(原店塔镇工业品市场)开始兴建。

至2000年底,全县市场建设投入4000多万元,有各类市场44个,占地31.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年成交额2.18亿元。

2001年以后,市场建设呈现出专业分工越来越明显、功能越来越完善、城乡协调有退有进的特点。商品交易市场从规模的扩展向“集约型模式”趋近,向质量提升型转变。农村综合市场在结构调整过程中,一部分市场越来越大,另一些市场越来越小,甚至退出或转换其业态结构,变成农产品超市等。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旧货流通和资源再生利用市场建设,县境内有废旧物资回收公司90多家,网点遍布城乡及矿区。2008年,全县试点实施商务部,名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并与“新网工程”“家电下乡”活动紧密结合,大力推进超市下乡,打造标准化“农家店”,有效地释放城乡市场需求,激活城乡居民消费活力,健全和完善城乡消费网络。至2010年,共建成配送中心8个,农家店98个,农资店57个,网点覆盖率达100%,农村商贸物流网络初步形成。

2012年,全县已建成各类大小专业批发、综合市场40多个,数量上与2000年比较并无明显变化,但在规模和质量上有显著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有驼峰、沙渠、同丰、南关、水龙、大柳塔、店塔、锦界等大型农贸市场;建材家具市场主要有王庄、广汇和水龙3家;五金机电产品市场集中在惠泉路。第一新村已建成神木机电产品市场;成品油经营市场由国有主渠道转向社会分散经营,全县加油站网点已经发展到101个。

1990—2012年间,全县商品交易市场直接从业人员近5000人,间接从业人员近3万人。2012年,全县消费品市场交易额达16.27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51.98%。其中,交易额过亿元的市场5处。

表9-41-2 2012神木县主要商品市场基本情况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