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神木县人口构成及变化,民族、性别、年龄统计表

神木县人口构成及变化,民族、性别、年龄统计表

【摘要】:民族构成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县除6名回族居民外,其余均为汉族。神府煤田开发建设后,神木县外来人口急剧增加。表2-5-52010年神木县分性别、民族人口统计表单位:人续表年龄构成神木县人口年龄构成,到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已进入成年型。表2-5-72010年神木县人口年龄分组统计表单位:人性别构成1987年以后,神木县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全县人口增长进入了科学增长和计划控制的法制轨道。

民族构成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县除6名回族居民外,其余均为汉族。神府煤田开发建设后,神木县外来人口急剧增加。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神木县除汉族外,有回族、蒙古族满族苗族彝族土家族藏族、东乡族、壮族、朝鲜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居住。其中,汉族人口45453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9.79%;各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95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21%。

表2-5-5 2010年神木县分性别、民族人口统计表 单位:人

续表

年龄构成

神木县人口年龄构成,到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已进入成年型。1987年以后,由于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和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在整体上呈下降趋势。2010年同1990年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19.5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比重上升了18.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6个百分点。

1990年,神木县0~14岁人口为104208人,占总人口的34.3%;15~64岁人口为183201人,占总人口的60.3%;65岁及以上人口16406人,占总人口的5.4%。

表2-5-6 1990年神木县人口年龄分组统计表

续表

据神政发〔1991〕7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的通知》称:“我县60岁以上老年人已有24000多人。”占总人口的7.7%。

2000年,神木县367758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6840人,占总人口的29%;15~64岁人口为241435人,占总人口的65.7%;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483人,占总人口的5.3%。

2010年,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67596人,占总人口的14.8%;15~64岁人口为360249人,占总人口的79.1%;65岁及以上人口27648人,占总人口的6%。

表2-5-7 2010年神木县人口年龄分组统计表 单位:人

性别构成

1987年以后,神木县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全县人口增长进入了科学增长和计划控制的法制轨道。但是重男轻女、养子继嗣等封建传统思想仍在城乡居民中普遍存在,选择性别地人工终止妊娠,甚至遗弃女婴现象时有发生,全县男女比例一直居高难下。

1987年,神木县总人口280623人。男性人口148380人,占52.9%;女性人口142243人,占47.1%;总人口性别比(以女为1)为1.04。

1989年,全县总人口293841人。其中,男性人口155622人,占53%;女性人口138219人,占47%;总人口性别比为1.13。

2000年,全县总人口367758人。其中,男性人口196717人,占53.5%;女性人口171041人,占46.5%;总人口性别比为1.15。

2010年,全县总人口455493人。其中,男性人口255305人,占56%;女性人口200188人,占44%;总人口性别比为1.28。

表2-5-8 1989年神木县各乡镇人口性别结构统计表

续表

表2-5-9 2010年神木县各乡镇人口性别结构统计表

文化构成

1987—1990年间,随着神府煤田开发建设步伐的加快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神木县文化教育事业出现了两种不同趋向:一是全县机关干部、企业职工、社会知青及工商业者,对科技兴业的认识进一步加深,通过自学进修、自费委培等途径,不断提高文化水平;二是一些城乡青少年认为,没有文化照样能赚钱,有的中途弃学从商,导致新文盲、半文盲数量增加。1990年,全县6岁及以上人口共有255824人,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有109422人,占42.8%;小学文化程度85820人,占33.5%;初中文化程度45223人,占17.7%;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14365人,占5.6%;具有大学(大专以上)学历的仅有1002人,占0.4%。

表2-5-10 1990年神木县按乡镇分组的文化程度统计表 单位:人

续表

1990年以后,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也受到了全社会普遍重视。1992年开始,神木县实行“三级办学,两级管理”,即县、乡、村三级办学,县、乡两级管理,明确分工,并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1995年,全县每个乡镇办1所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各村、组成立扫盲机构。1996年,全县普及了六年义务教育,小学入学率达到96.1%;同年,县职教中心成立,开设电子计算机、工民建筑等专业,同时兼办成人教育农业适用技术培训。1998年,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全县实现“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2000年以后,神木县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非义务教育和特色教育,涌现出一批社会办学机构,在全县形成了政府保障重点,社会、个人共同参与的办学格局。2008年,神木县在全县范围内实行12年免费教育,同时加大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的力度,力争做到全县从小学到大学不出现因经济原因失学、辍学的学生。

2010年,全县6岁及以上人口共有424409人。未上过学的有40849人,占9.6%;小学文化程度105116人,占24.8%;初中文化程度150904人,占35.6%;高中文化程度79960人,占18.9%;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47580人,占11.2%,与1990年相比增加10.8个百分点。

表2-5-11 2010年神木县按乡镇分组6岁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统计表 单位:人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