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栗堡村隶属于三胡乡,来凤县自元以来实行土司治理,至乾隆元年改土归流建县止,长达数百年,沉淀了深厚的土司文化。散毛土司位居来凤县有史记载的七个土司之首,土司治所位于猴栗堡村十四组和十五组,距离来凤火车站约1千米,名老司城,老司城得名应该是对应改土归流后新建县城来说的。散毛土司遗址及文物老司城改土归流后就废弃不用了,土司上层远迁汉阳、孝感,土司城遭多次毁损,现只有少许遗迹可寻。......
2023-10-19
高家堡镇距县城65公里,东与神木镇解家堡办事处接壤,东南与贺家川镇太和寨办事处为邻,南连花石崖镇,西邻榆阳区大河塔镇,西北与大保当镇相连,北接锦界镇,全镇总面积444平方公里。镇内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石峁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高家堡古城。镇政府驻地高家堡村。
1988年,全镇有5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990年以后,合并部分行政村,截至2012年,全镇共辖1个办事处,4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5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467人。耕地39220亩(其中水浇地12560亩),林草地143000万亩,荒山荒沙地425000万亩。
高家堡镇西北部为风沙草滩地区,东南部为丘陵沟壑区。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旱涝、风灾、霜冻等。境内有秃尾河、永利河两条河流,东川沿秃尾河,西川沿永利河,两条河流在高家堡村汇合流入下游黄河。境内有优质的煤炭、岩盐、沙石资源。新榆神路、旧榆神路、神佳公路三条干线和境内古十路、金沟路、李阳路交织全镇,形成便捷畅通的公路网。
农业 高家堡镇主要产业为农业,主要种植玉米、小麦、土豆、黑豆、大葱、白菜等。2000年以后,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民收入很大部分来自打工收入,传统农业逐步衰落。2012年,东部山地区农民主要种植玉米、土豆,以及小杂粮,川地农民主要种植玉米、土豆,外出务工人员占全镇总人口的60%,农民人均纯收入11200元。
工业 2000年以后,镇区成立了5家煤炭生产企业,2008年整合为2家。2012年底,全镇有砖厂2家,制管厂2家,石料生产企业6家。
文教卫生 2012年,有镇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各1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41处,藏书8万余册。有幼儿园1所,中心小学1所。合计学生172人,教师16名。有镇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室6个。全镇41个村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
表1-2-10 2012年高家堡镇各行政村、自然村统计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乔岔滩办事处
2011年6月28日,撤销乔岔滩乡并入高家堡镇,为办事处。乔岔滩办事处距县城75公里,北与高家堡相接壤,东北与神木镇解家堡办事处相邻,东南与花石崖镇相邻,西与榆阳区安崖镇隔秃尾河相望。办事处驻地乔岔滩村。
1984年10月,乔岔滩公社改为乔岔滩乡,全乡共有55个行政村,19300人。1998年,合并行政村后,由原有的55个行政村合并为30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2012年,全办共有17972人。总土地面积为349.6平方公里,有耕地80000亩。其中,水地7770亩。
办事处境内大部分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由于水土流失使得地势崎岖、沟壑不平,部分为沿河滩地。地面海拔高差为1000米,最高点为高仁里峁村的高庙梁山,最低点在寨捐村墕秃尾河处。境内属黄河水系,秃尾河为黄河支流,从办事处北部流入南部流出,境内河道长18.8公里。有两条河汇入秃尾河,从西有窄离川河汇入,从东有小川沟河汇入。全办河流全长43.9公里。
农业 乔岔滩办事处主导产业为农业,主要种植谷子、玉米、马铃薯、高粱、各种豆类等农作物。1992—1994年,投资43.13万元,修通5公里马家滩灌溉水渠,乔岔滩乡开始引入并试验种植水稻,取得成功后,向全乡沿秃尾河村组推广种植。2003年,开始引入试验种植超吨产田玉米,2010年,玉米亩产量达到全国优秀水平。2010年,开始逐步发展育苗产业,到2012年,乔岔滩育苗保存面积达5000亩,成为乔岔滩第一大产业。
198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10元;2000年,为3800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900元。
商业 2007年,修建完成1公里的马家滩村商业一条街。2012年,全办共有个体工商户21家,中小企业14家和合作社12家,2012年,总产值670万元。
教育养老 1997年开始由于农民进城,学生人数减少,40多所小学逐渐关闭,到2012年,只剩乔岔滩九年制学校,共有11名学生,8名教师。2011年,乔岔滩敬老院建成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850平方米,共有居住间21套,可供70名孤寡老人入住,有食堂、娱乐室、健身房、卫生间、浴室等设施。2012年,共有48位五保老人和孤寡老人入住,工作人员有20人。
集镇建设 1987年12月,马家滩、乔岔滩、王家墕、石圪崂、阳沟塔等村首先通电,之后各村逐步实现户户用电;1996年,阳道墕村首先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农户开始使用自来水,到2012年,全办实现村村使用自来水;1998年,修通乔岔滩乡至花石崖镇、乔岔滩至凉水井村通村油路,2007年,修通旧榆神路蔡马路段;2002年,开始农网改造,到2012年,全办完成农网改造;至2012年,共新修、维修沿秃尾河护岸6.3公里。
表1-2-11 2012年乔岔滩办事处各行政村、自然村统计表
续表
续表
有关神木县志(1987~2012)的文章
猴栗堡村隶属于三胡乡,来凤县自元以来实行土司治理,至乾隆元年改土归流建县止,长达数百年,沉淀了深厚的土司文化。散毛土司位居来凤县有史记载的七个土司之首,土司治所位于猴栗堡村十四组和十五组,距离来凤火车站约1千米,名老司城,老司城得名应该是对应改土归流后新建县城来说的。散毛土司遗址及文物老司城改土归流后就废弃不用了,土司上层远迁汉阳、孝感,土司城遭多次毁损,现只有少许遗迹可寻。......
2023-10-19
栏杆堡镇位于县城东南部23.7公里处。镇政府驻地栏杆堡村。栏杆堡镇属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地形特点是:沟壑纵横、山峦重叠、山大沟深、支离破碎,虽黄土层较厚,但是,水土流失严重。交通栏杆堡镇距离神朔铁路22公里。2005年,建成栏杆堡镇汽车站,日发客运汽车4班次,容量80人次。医疗卫生全镇有医疗卫生机构1个,门诊部1个,有床位10张。表1-2-192012年栏杆堡镇各行政村、自然村统计表续表续表续表续表续表......
2023-08-20
公元1901~公元1976德国物理学家沃纳·卡尔·海森堡由于在取得整个科学史上的最重要的成就之──量子力学的创立中所起的作用,于193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1925年,沃纳·海森堡提出了一个新的物理学说,一个在基本概念上与经典牛顿学说有着根本不同的学说。沃纳·海森堡于1901年出生在德国,1923年在慕尼黑大学获得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海森堡1976年溘然长逝,享年七十四岁,他留下了妻子和七个儿女。......
2023-11-29
石峁遗址位于神木县髙家堡镇东1.5公里的石峁村的山梁上。石峁遗址出土文物石峁石城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墙体残长2000米,面积约235万平方米;外城墙体残长2840米,面积约425万平方米。1983年,石峁遗址被神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3-08-21
马镇镇位于距离县城52公里的黄河西岸。其中,70%集中于黄河沿岸和公路沿线。镇政府驻地马镇村。境内属黄河水系,马镇境内长约21公里,境内无大的河流。马镇村有中性肥料“中华麦饭石”。农业马镇镇总耕地面积76199亩,其中,水浇地8000亩。商业马镇镇为农业乡镇,境内无工业企业。交通镇区内神盘公路、府佳公路、神马公路穿镇而过,有城镇桥梁2座,总长度23米。表1-2-132012年马镇镇各行政村、自然村统计表续表续表......
2023-08-20
03走出大山奔小康宁夏中南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各种灾害频发,人民生活极其艰苦。贫困问题与生态问题,在宁夏半壁河山相互交织,成为当地群众面对的两大难题。宁夏人民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通过大规模移民搬迁,将贫困人口从“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地区搬出,实现了“走出大山奔小康”。红寺堡是其中规模最大的移民开发区。......
2024-10-03
大禹南征三苗就此确立起黄河流域对长江流域以后数千年的政治优势,但这一时期中国境内最大的城址却不在大禹所在的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而是位于西北河套地区的陕北神木石峁古城。石峁古城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的史前古城,其面积达到425万平方米,不仅远在黄河流域的陶寺古城、长江流域的良渚古城之上,甚至超越了商朝以前中国所有的古代城址。......
2023-10-15
从15世纪起,卢森堡先后被奥地利、法国、西班牙等国统治长达400多年。1883年,卢森堡被正式承认为中立国家,此后首都部分城堡被拆除。现在遗留下来的城堡,则成了世界文化遗产,让卢森堡市成为世界最具特色的热点旅游城市之一。卢森堡市除了古堡,众多的古代桥梁也是其城市特点之一。这个美丽的国家,正以她杰出的投资环境和热情的胸怀,日渐成为一处投资、工作和生活的现代世外桃源。......
2024-01-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