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20世纪经典住宅:6号住宅(HouseVI)的设计

20世纪经典住宅:6号住宅(HouseVI)的设计

【摘要】:彼得·艾森曼美国康涅狄格州康沃尔;1973年对于6号住宅能否被称为一个居住建筑,一直有人存疑。对艾森曼来说,6号住宅甚至并非一个过程完成后的成果,而是一个过程的记录。他们在苏珊1994年出版的《彼得·艾森曼6号住宅的用户反馈》一书中详细描述了他们(常常)感到意外与不时惊喜相互交织的经历。当第一稿草图方案提交时,弗兰克夫妇对艾森曼的艺术追求基本上持积极态度。日常生活的实用性在6号住宅的建设中也受到一些排挤。

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man,1932—)

美国康涅狄格州康沃尔(Cornwall,Connecticut,USA);1973年

对于6号住宅能否被称为一个居住建筑,一直有人存疑。它是彼得·艾森曼设计生涯中第一个创造性阶段的集中体现。在这一阶段,他发展出几近纯粹的概念上的建筑。其早期设计的住宅,构建自他所称的“普适形体”,不仅就其本身而言没有什么特殊含义,也与通常的概念(如功能、文脉)毫无关联。但尽管如此,它却对建筑有着最为根本性的意义。对艾森曼来说,6号住宅甚至并非一个过程完成后的成果,而是一个过程的记录。这个过程多少类似游戏,将各种普适形体的组合进行一系列无预定规则的变形与复合的转化操作。长方形平面、立方体空位以及各种线性元素(即“墙”“房间”“柱子”等在这个体系里的对应语) 一步步经历位移、分割、复制、削减、旋转和延伸,直到建筑师决定已经足够为止。此时我们得到的就是最终的建筑(住宅)构成。

既称住宅,就得有人住。在这个项目上,纽约的苏珊(Suzanne)和迪克·弗兰克(Dick Frank)夫妇,他们一个是艺术历史学者,另一个是摄影师,委托建设的是一个周末度假屋。他们在苏珊1994年出版的《彼得·艾森曼6号住宅的用户反馈》(Peter Eisenman's House VI:The Client's Response)一书中详细描述了他们(常常)感到意外与不时惊喜相互交织的经历。

当第一稿草图方案提交时,弗兰克夫妇对艾森曼的艺术追求基本上持积极态度。对于将两部楼梯间作为住宅的视觉中心他们不仅愿意接受,而且还兴致很高。其中一部是常规一跑楼梯,漆为绿色,规规矩矩地通向二层;另一部与其成直角,从二楼延伸到屋面,漆为红色,但是由于上下倒置,实际上根本无法使用。

让弗兰克夫妇不那么高兴的是艾森曼只设计了一间卧室,而把一层的起居室空间加为两层高。看上去这实在是在浪费空间,起居室必须要改。艾森曼不情愿地答应了,但又通过砍掉靠近楼梯间位置的一部分楼面,在视觉上找回来些两层之间的连通关系。引起更大争论的是,他坚持起居室上方加出的卧室要在其地面中间向下开口。令人意外的是,弗兰克夫妇然竟然同意了将他们的双人床更换为两张单人床,以保护这个设计概念的纯粹性。此并非孤例,虽然坚持要求餐厅能放下供六人用餐的餐桌,但事到临头,他们不得不接受一个立柱侵入餐厅,成为每日餐桌上的一个固定来客。

日常生活的实用性在6号住宅的建设中也受到一些排挤。房屋的基本结构是美国标准的木框架结构,外覆夹合板并粉刷。但艾森曼对建筑细部的处理难度过于乐观了,承包商面对各种复杂的构件连接束手无策。结果是粉刷开裂,屋面漏雨,而木料开始朽坏。弗兰克夫妇为了保持室内干燥开始进行改造,当改造到标志性特征时,他们又遭到破坏文化艺术品完整性的指责。尽管经历了这些磨难,弗兰克夫妇始终钟爱此宅,以及其卓尔不凡的特质:窗户、屋顶采光、半透明墙板、四处射入的温暖日光在室内相互交织,引人入胜的室内视角,以及典雅超群的外部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