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20世纪经典住宅:伍重住宅全方位展示

20世纪经典住宅:伍重住宅全方位展示

【摘要】:约恩·伍重丹麦海勒拜克;1952年20世纪50年代早期,现代主义影响至丹麦,此时约恩·伍重已是好整以暇。单层平顶,壁炉与厨房置于中央核心区的平面布局,伍重住宅清晰地袭自赖特的美国风住宅,如1936年的雅各布斯住宅,但又有本质差异。在伍重住宅里,是毫不起眼的“砖”确定了内部与外部的模数。这一由中国传统建筑激发的思想将成为伍重后来众多作品的中心主题,不仅仅是在那个让他名留青史的建筑—悉尼歌剧院中。

约恩·伍重(Jørn Utzon,1918—2008)

丹麦海勒拜克(Hellebaek,Denmark);1952年

20世纪50年代早期,现代主义影响至丹麦,此时约恩·伍重已是好整以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赫尔辛基为阿尔瓦·阿尔托工作;1949年,他获奖学金得以前往美国,造访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和密斯·凡·德·罗;他还到墨西哥和摩洛哥学习非西方建筑传统。1951年,32岁的伍重已婚并育有三子。家庭需要住房,而他作建筑设计的收入并不稳定,这决定了住宅造价必须低廉。伍重在靠近赫尔辛格(Helsingor)附近林地中找到一处很大的地块,并申请了政府低息贷款—条件之一就是居住面积不得超过130平方米。他决定与相熟的本地建造商签订正式合同,实现自己的设计。其最终成为丹麦历史上最早的、真正现代主义的开放式布局住宅之一。

单层平顶,壁炉与厨房置于中央核心区的平面布局,伍重住宅清晰地袭自赖特的美国风住宅(Usonian House),如1936年的雅各布斯住宅(Jacobs House,参见90~91页),但又有本质差异。北立面为一面实墙,仅在入口处内凹,长长的车道止于横跨于车库与此砖墙间的凉棚。

这是一个单面住宅,其概念之纯粹不容毫厘之失;因而无开窗的卧室只能依靠屋顶采光。赖特是决然不会如此教条的。宽大的长方形起居区南面为玻璃幕墙;厨房位于起居区东南角上,在中央砖砌壁炉和烟囱后方。如此开放式布局其时正在美国近郊住宅里兴起,而在丹麦还是大胆的创新。然而布局的开放度是在小心控制之下的。壁炉大致划分出不同的起居空间—景观区、就餐区、壁炉边的闲适区—藏于烟囱砖体内的一道推拉门,在需要时可以隔出厨房的操作间。

当时,意识到预制建筑潜能的进步建筑师对比例模数的兴趣与日俱增。赖特的美国风住宅设计基于0.6米×1.2米(2英尺×4英尺)的平面网格,基于古代“木割”(Kiwari)模数体系建造的日本传统住宅也引发伍重莫大的兴趣。在伍重住宅里,是毫不起眼的“砖”确定了内部与外部的模数。所有建筑尺寸均为120毫米(丹麦砖加上灰浆宽度的尺寸)的倍数,地砖、砖铺地面和木制步道均为格状。伍重喜欢或纵或横,完整无缺的平面,不喜欢门窗破坏建筑的完整性。因此住宅内门都是全高到顶,外覆与其他非承重部分隔墙一样的纵向面板。隔墙与天花之间留出的一道暗缝预示着室内隔墙有变动的可能。

此住宅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必须提及。于南面看去,宛如立于坚实砖台上的轻质木框架;或者用掉书袋的说法讲,这是朴素地基上的超级精巧结构。这一由中国传统建筑激发的思想将成为伍重后来众多作品的中心主题,不仅仅是在那个让他名留青史的建筑—悉尼歌剧院(Sydney Opera House)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