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20世纪经典住宅:范斯沃斯住宅极简设计

20世纪经典住宅:范斯沃斯住宅极简设计

【摘要】: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美国伊利诺伊州普莱诺;1945—1951年几乎可以肯定,密斯·凡·德·罗和他的客户—伊迪丝·范斯沃斯博士之间的确有过浪漫恋情。范斯沃斯住宅标志着密斯设计上一个重要时期的结束。密斯此后的所有作品都可以视为范斯沃斯主题的变奏。从密斯的角度看,这的确是一件近乎完美的作品,然而其不仅远超预算,还很不实用。最终,伊迪丝·范斯沃斯认定自己被耍了,拒绝付账。密斯将她告上法庭,这个项目以洒泪告终。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

美国伊利诺伊州普莱诺(Plano,Illinois,USA);1945—1951年

几乎可以肯定,密斯·凡·德·罗和他的客户—伊迪丝·范斯沃斯博士(Dr Edith Farnsworth)之间的确有过浪漫恋情。他们常常一道造访工地,而轶事不胫而走。据说曾有一次密斯要伊迪丝站到还没完工的门廊里让他“好好看看”。她爬上去,摆好姿势,展开笑脸。“好极了,”密斯说,“我就想看看比例是不是合适。”相比之下,这个设计更像是为他而做的,而不是为她。这成为他完成一座自己心目中理想建筑的良机—建筑无可挑剔,风格集其大成。所有的条件都有了:临河的大面积地块,平整广阔,树木成林;要求简单扼要,没有条条框框;加上一位单身富有的客户,他可以从容欺负。

范斯沃斯住宅标志着密斯设计上一个重要时期的结束。在这一时期,他对现代主义所有构图变化的可能性进行了试验。时至今日,探索已经完成,他又重新回归起点,回归新古典主义的肃穆庄严。密斯此后的所有作品都可以视为范斯沃斯主题的变奏。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与图根德哈特住宅(参见78~79页)设计中平移的对称性和华丽的用材,都被弃置一旁;钢结构框架的经典圭臬地位全由今日始。建筑地面与屋面是一模一样的、平整的长方形,显而易见固定在四对普通H型钢柱间,而不是置于柱顶。两端出挑,地面架空1.5米(5英尺)以防止可能的积水。在地面与屋面上下两个平面之间,近2/3的空间由连续的玻璃幕墙围合,边框尽可能地缩至最小,只在一端留下一个开敞的门廊。其旁是第三个同一比例的矩形平面,位置较低,成为入口平台。场地与平台以及平台与门廊之间均是三五步宽敞的踏步。住宅内部,一个独立的屋中之屋作为服务区,包括一个厨房、两个卫生间和一个设备间。除此以外,再无固定的墙面。

这段简要的描述足以概括整个住宅,再多的描述不过是细节的精雕细琢。例如,构图上明显的非对称性—地板与玻璃幕墙之间,或是住宅主体与平台之间。结果,细观之下呈现出以柱体为轴的复杂层叠的对称性,并围绕其产生出各种变化。

从细节层面上看,可以注意到以最细的钢条制成的窗棂将巨大的玻璃幕墙划分成雅致的正方形;每一块地板,无论内外,都由相同的白色洞石铺就;以及中央服务区的实木墙板恰好止于天花板之下,保证了起居空间的完整性。

从密斯的角度看,这的确是一件近乎完美的作品,然而其不仅远超预算,还很不实用。在冬季,埋设在地板下的地暖无法避免冷凝四溢。在夏季,酷热令人难以忍受,门廊在蚊虫袭扰下几乎毫无用处,而安装防蚊纱窗又会破坏建筑整体的通透效果,是个不可能的选项。最终,伊迪丝·范斯沃斯认定自己被耍了,拒绝付账。密斯将她告上法庭,这个项目以洒泪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