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包豪斯员工住宅,20世纪经典住宅

包豪斯员工住宅,20世纪经典住宅

【摘要】: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德国德绍;1927年格罗皮乌斯于1925年设计的、位于德绍的包豪斯学校,可能是早期现代主义建筑中最为重要的一幢。包豪斯员工住宅距学校有一定距离,位于郊外的一条林间小道边,如同包豪斯学校的一组缩影,简洁、不对称,巨大的画室窗户如同玻璃幕墙。6个员工住宅中也有1个毁于轰炸,其余5个住宅得以留存并得到全面的修缮复原。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

德国德绍(Dessau,Germany);1927年

格罗皮乌斯于1925年设计的、位于德绍的包豪斯学校,可能是早期现代主义建筑中最为重要的一幢。它的方盒子外形、玻璃幕墙以及简洁、不对称的平面,都在坚定地宣扬新风格。包豪斯员工住宅距学校有一定距离,位于郊外的一条林间小道边,如同包豪斯学校的一组缩影,简洁、不对称,巨大的画室窗户如同玻璃幕墙。最初有7个员工住宅,一幢格罗皮乌斯本人的校长住宅,三幢双拼住宅为高级员工及其家属居住。建成伊始,那些带有社会主义思想的员工便传来反对声,他们认为这些住宅过于奢华。

校长住宅(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轰炸不复存在)自然不会简朴寒酸。地下室有一套独立的管家住房,二层有访客居住的套房,此外还有一个巨大的画室。然而,住宅内部的房间布局简单明了,一个个房间如同盒子。没有柯布西耶式的坡道或挑空的两层高的空间,窗户尽管很大,但也只是墙上开出的一个个窗洞,而不是连续不断的带形窗。空间架构是三维立体的,而不是二维平面的。L形的二层架在长方形的一层平面上,而一层平面又是架在平台或基座之上的。各层墙体有时重合,有时错开。例如住宅西侧墙面平整,而在南侧,二层的楼面直接向外挑出,超出一层平面的范围,覆盖了室外露台的西侧。

6个员工住宅中也有1个毁于轰炸,其余5个住宅得以留存并得到全面的修缮复原。原本是出于经济成本考虑设计成双拼的形式,但两个住宅共用一堵隔墙所节约的成本也没多少。双拼住宅往往为镜像对称的两个住宅,因此建筑整体也是对称的。由此可能产生一种静止、古典的效果,对新风格来说显得相当别扭。格罗皮乌斯面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高明而巧妙。每对住宅实际上由三个体块构成。中心体块包括一层的2间起居室和二层的2间画室,分属两户人家,由界墙分隔。在北面,二层悬挑出去,使得画室得以配上巨大的窗户。另外的两个体块除了窗户的布局外几乎完全一样,包括一层的厨房和餐厅,以及二层的卧室。为了避免双拼产生的对称性问题,两个体块被分置于中心体块对角线的两端,并且其中一个旋转90°,构成富有变化的立面和处处新意的形态:或后退,或悬挑,或内凹,或成为凸出的阳台。尽管外形超前,但住宅结构还是采用当时常规的方案,主要由混凝土砌块承重,均粉刷上漆处理。

除了格罗皮乌斯,原来的住户还有拉斯洛·莫霍伊·纳吉(Laszlo Moholy Nagy)、莱昂内尔·法宁格(Lyonel Feininger)、格奥尔格·穆赫(Georg Muche)、奥斯卡·施莱默(Oskar Schlemmer)、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和保罗·克利(Paul Klee)。每个住户以自己喜爱的风格装饰各自的住宅,并以此拍摄了一部影片,反映这种新建筑风格下的家居艺术。诸多活跃多变、富于创造力的精神聚居一处必定会出现不谐与争议,也少不了不欢而散的场景。住户的变换时有发生。也不是所有的住户都如艺术家一般简朴生活,当密斯·凡·德·罗1930年搬入校长住宅时,他与同居伴侣,室内设计师莉莉·赖希(Lilly Reich),便雇有不离白手套的管家。

1933年,纳粹士兵以搜查武器和爆炸物为名闯入这些危险的布尔什维克建筑。然而早在此前就已经很清楚,追寻包豪斯的理想只能另觅它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