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20世纪经典住宅:施罗德住宅介绍

20世纪经典住宅:施罗德住宅介绍

【摘要】:施罗德住宅就是这样的、世界的缩影,未来全球城市中一个生活与艺术合一的片段。1919年施罗德住宅的设计师之一赫里特·里特费尔德加入风格派。业主是特鲁丝·施罗德·施雷德,一位受过训练的药剂师,有进步思想的艺术品热爱者。尽管与此片最后一座红砖住宅共用一道隔墙,但施罗德住宅完全无视其邻里,似乎在宣称,未来已来到此地,过往与之没有一丝干系。直至1985年去世,特鲁丝·施罗德·施雷德一直在此居住。

赫里特·里特费尔德(Gerrit Rietveld,1888—1964)

荷兰乌得勒支(Utrecht,The Netherlands);1923—1924年

想象一下,若这世界上只有垂直相交的直线和平面这样的形式,也仅有黑色、白色、红色、蓝色和黄色这些色彩—换言之,世界如同一幅巨大无比的、三维的蒙德里安抽象画。施罗德住宅就是这样的、世界的缩影,未来全球城市中一个生活与艺术合一的片段。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荷兰先锋艺术团体—风格派(De Stjil)的画家与设计师们对未来的憧憬。其成员包括特奥·范杜斯堡(Theo van Doesburg)、J. J. P.奥德(J. J. P. Oud)、罗伯特·范特霍夫(Robert van't Hoff),当然还有皮特·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

1919年施罗德住宅的设计师之一赫里特·里特费尔德加入风格派。他本是一名家具设计师,一年前他设计了一把绝对可以称之为“要素主义”(elementarist)的木制扶手椅。最初设计为原色无漆的木椅,在20年代早期,被覆以蒙德里安的色彩方案,从此以“红蓝椅”之名闻名。

除了家具,里特费尔德还为一些商店和公寓设计了内部装修,施罗德住宅是其第一个完整的建筑作品。业主是特鲁丝·施罗德·施雷德(Truus Schröder-Schräder),一位受过训练的药剂师,有进步思想的艺术品热爱者。自从身为律师的丈夫去世后,特鲁丝·施罗德·施雷德决定新建一所房子,与三个孩子一起开始新的生活。那时里特费尔德可能已经与她相恋了,即便不是已经,那也是在此次合作开始后不久他们就相爱了。项目地块甚为普通,是一片红砖住宅尽头的一块空地—恰位于小镇的边缘,面对开阔的乡间平畴。而今这一良好的视野已为后建的一条高速公路所遮挡。

尽管与此片最后一座红砖住宅共用一道隔墙,但施罗德住宅完全无视其邻里,似乎在宣称,未来已来到此地,过往与之没有一丝干系。它不是以传统的墙和屋顶构成,而是由或白色或灰色,或水平或垂直的“面”组合而成。出乎人们意料的是,这些面并非用混凝土制成,而是由砖木着色而成。这些面给人以漂浮的感觉,特别是面向东南方向的阳台和东面屋角全玻璃房间之上悬挂的屋顶。线形元素,如直棂、横框和钢柱都被以强烈的色彩—黑色、红色和黄色—似乎在表明各个面都是由此生长出来的。窗户是在平面之间展开的玻璃薄膜。窗框的合页只可以选择两个位置,紧闭或以90°打开。内外空间不设区隔,建筑“外部”的面和线条与“内部”的完全一致—都是上漆的硬质表面,视野之中没有地毯或窗帘之类的软装。家具大多固定内置与建筑形成一体,述说着相同的风格。衣柜上下分区,书桌由窗台延伸而来,卧床朴素到只有床箱加床垫,而没有床架。在住宅下面一层,平面布局相当中规中矩,承重墙将空间分隔成一个个独立的房间,但在二层却采用一种前所未有的、创造性的灵活分隔,或为日常起居所用的子空间,或是作为开敞通透的娱乐空间。

施罗德住宅在作为一件艺术品的同时,也不失一幢住宅的良好功用。直至1985年去世,特鲁丝·施罗德·施雷德一直在此居住。如今,施罗德住宅既是一座建筑,也是一个曾经闪亮耀眼的艺术风格的标志。住宅矗立至今,而这一艺术风格却没有那么长久。1924年,蒙德里安与范杜斯堡的失和—因其斗胆在画作中引入了对角线条—已经标志了这一艺术理想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