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20世纪经典住宅:恩尼斯住宅的设计

20世纪经典住宅:恩尼斯住宅的设计

【摘要】:最初,如在艾丽丝·米勒德住宅中,砌块仅是用水泥砂浆垒砌,如同普通砖石。恩尼斯住宅是这种具有纺织品肌理的混凝土砌块住宅中规模最大,也是设计最为大胆的一个。建设后期,恩尼斯夫妇与建筑师的合作破裂,他们便亲自监督直到完工。然而,历史上看,无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上说,恩尼斯住宅都是赖特建筑风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1959)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Los Angeles,California,USA);1923年

用不起眼的混凝土砌块建造高层建筑似乎不那么可靠,但是在20世纪20年代的某个时候,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对其满怀信心,认为它就是属于未来的建筑技术。此时,赖特已经将办公室从中西部搬到了洛杉矶。到1921年时,借助于浪漫的、依稀带有古玛雅风格的巴恩斯德尔住宅(参见40~41页),赖特的西海岸风格已经展现。但是从建造角度来说,这一风格此时还仅限于外表,如同电影布景,尚未践行赖特对自然和真实的倡导和追求。

赖特心中的愿景是一个崭新的、坚固的、源自大地的金字塔形建筑物—无论是古埃及式的,还是古美索不达米亚式的—在修饬平整的大地上崛起。实现这样的图景,石材过于昂贵,而混凝土砌块则可通过工业生产大规模制造,即便是装饰砌块,所耗也仅比普通砌块略有增加。最初,如在艾丽丝·米勒德住宅(Alice Millard House)中,砌块仅是用水泥砂浆垒砌,如同普通砖石。随着技术的发展,赖特引入更为复杂的钢筋混凝土体系,将混凝土砌块“编织”成他所谓的纺织品。理论上说,这一体系不再需要水泥砂浆做黏合剂,而且可以作为梁,也可以作为墙和柱。

恩尼斯住宅是这种具有纺织品肌理的混凝土砌块住宅中规模最大,也是设计最为大胆的一个。同时,它也是赖特脑海中新大地建筑最为清晰的代表。占地半英亩(约2 000平方米)的地块位于圣莫尼卡山(Santa Monica)从山脚往上的盘山公路—格伦道尔大道(Glendower Avenue)的一个U形弯道。无论是立于此处眺望城市风景,或是自成风景为城市所遥望,都让人叹为观止。对于业主—查尔斯(Charles)和玛贝尔·恩尼斯(Mabel Ennis)夫妇,我们所知甚少,只知道他们起家于男装业,而且显然渴望出人头地,因为一对低调内敛的退休夫妇是决不会选择这样的地块。自山下仰望时,住宅给人的第一印象要么是居高临下的悬崖峭壁,要么是顶上堆着低矮的阶梯状锥形土块的壁垒。它并非金字塔形,但看上去与这种古老形态颇有渊源。

整幢建筑全部由边长40厘米的正方体混凝土砌块砌成,或为清水饰面,或具有交错方块构成的对称浮雕装饰。低矮的壁垒实际上是独立的挡土墙,并在结构上加强了配筋;中间回填后形成住宅的地基承台。赖特的另一些砌块住宅很紧凑,结构直上直下,但恩尼斯住宅在平面上延展开,以一条35米长的封闭长廊作为主骨架,连接各组成部分,长廊的北侧是狭长的花园。住宅内部也是同样的砌块—砌块墙、砌块柱,甚至以砌块建成平整的天花。住宅中最主要的房间是餐厅,高大规整的空间向南伸入直达基地南侧墙垣的边缘,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这一俯瞰城市的最佳视角。

建设后期,恩尼斯夫妇与建筑师的合作破裂,他们便亲自监督直到完工。尽管赖特可以因此拒绝承认这一住宅是依其设计建造的,但依旧无法推脱整幢建筑体量过大不适于家庭居住的问题,它更像是宾馆或使领馆而非住宅。然而,历史上看,无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上说,恩尼斯住宅都是赖特建筑风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赖特脑海中小至40厘米见方的砌块,大到推及整座城市景观的心胸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