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吸取了先秦史传文学及诸子散文的艺术精华。在语言方面,《史记》和《汉书》呈现各自不同的风格。《史记》语言通俗晓畅、不避繁复、多散句,《汉书》语言整齐典雅、文笔凝练、多骈偶。[1]通过分析《史记》和《汉书》的叙事语言,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作者个性的不同,也可以从中看出汉代文学由散而骈的发展轨迹。......
2023-08-20
一个大的历史事件往往有众多历史人物参与,人物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有大有小,事件对人物的影响也有大有小,如何安排这一历史事件,如何简洁清晰地叙述这一事件,往往体现出史家独到的见识。
《史记》虽然开创了纪传体体例,但并没有拘泥于纪传各体的界限,而是高屋建瓴,从历史全局着眼,将个人命运放在与之相关的大事件中,侧重历史事件的完整,《汉书》则严格遵循纪传体体例,本着为个人立传的原则,将一个人的事迹完整地放在本传中。《淮阴侯列传》中蒯通劝韩信自立,《汉书》将之分离出来,放在蒯通传中,这种改动明显不如原文。因为蒯通劝立事在韩信传中有证实他清白的作用,在形势完全有利于他的时候,他没有听从蒯通的劝告,而是反复提及刘邦对他的恩德,这一情节更能证明后面造反事纯属莫须有。班固将之分离,只是为了成全蒯通这一个人的传记,破坏了原有的重要意义,未免束于成格,不如《史记》的“圆而神”。
再如景帝斩晁错事,《史记》将之放在《吴王刘濞列传》中详写,《袁盎晁错列传》中仅简单叙述,《汉书》则将此事放在《袁盎晁错传》中详写,在刘濞传中略写。从这里可以看出,司马迁的写法是从大局出发,把晁错放在七国之乱的大环境中,因为七国之乱是由晁错主张削藩引起,诸侯国以清君侧为借口,发动叛乱,最后景帝平定了叛乱,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加强了中央集权,却将晁错斩了,这一冤案与七国之乱息息相关,《汉书》将之分离,放在个人传中,成全了个人传记的完整,却脱离了社会大背景,《史记》“圆而神”与《汉书》“方以智”由此可见一斑。
《汉书》之改《史记》,为的是守纪传体例,这种改变往往为它招致讥评,林纾甚至称《史记》之文“一经班氏窜改,即索然无味。余故谓《史记》所既有者则可不读班书”[34],对《汉书》之改作林纾全部否定。
有关《史记》《汉书》叙事比较研究的文章
《史记》吸取了先秦史传文学及诸子散文的艺术精华。在语言方面,《史记》和《汉书》呈现各自不同的风格。《史记》语言通俗晓畅、不避繁复、多散句,《汉书》语言整齐典雅、文笔凝练、多骈偶。[1]通过分析《史记》和《汉书》的叙事语言,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作者个性的不同,也可以从中看出汉代文学由散而骈的发展轨迹。......
2023-08-20
史氏继《春秋》而有作,莫如马、班,马则近于圆而神,班则近于方以智也。《史记》无成法可循,自为创体,且行文通变化,故“圆而神”,《汉书》有成例可依,断代为史,但固守绳墨,故“方以智”。《史记》之“圆而神”与《汉书》之“方以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23-08-20
先秦文学中《尚书》、《春秋》等史书初步彰显了叙事文学的特质,《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则进一步推进了叙事艺术的发展。《左传》叙事详略得当,善于描述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历史事件,能利用白描手法叙述事件的始末由来,长于将史实的记录与神话传说、历史传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历史记叙故事化。[7]这一说法其实早已言明史著的叙事特征。中国的叙事研究即以中国文本为主的叙事研究以及对传统叙事理论的研究。......
2023-08-20
不过,人们对《史记》、《汉书》的研究多从史学角度着眼,从文学角度着眼主要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事。目前还没有出现专门的《史》、《汉》叙事研究专著,重复研究大量存在,有必要对《史》、《汉》叙事进行研究和比较。《史记》、《汉书》的研究资料所在不少,然而,要对两书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却又殊非易事,主要原因在于两书皆博大浩瀚。......
2023-08-20
[30]现代西方叙事理论也认为,叙事节奏取决于叙事时间总量与历史时间总量的关系。叙事时间并不同于历史时间,历史时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常数,叙事时间则是一个变数,叙事时间速度,是由历史时间的长度和叙事时间的长度相比较而成的,历史时间越长而文本长度越短,叙事时间速度就越快;反之,历史时间越短而文本长度越大,叙事时间就越慢。[33]短短四十余字概括了桑弘羊一生大节,言简意赅,叙事时间速度非常快。......
2023-08-20
《史记》篇法上的变化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史记》中最明显的特征是因人成文,文如其人。与《史记》篇法多变不同的是,《汉书》按部就班,多用顺叙手法,以事件发生的先后为线索,如《苏武传》就以出使匈奴、牧羊北海、回归汉朝等先后叙述。固所修者《汉书》,则所奉者一王之制,所编者宜有一定之程,不得任为参差。[44]刘师培认为《史记》往往能寓褒贬于叙事,《汉书》则讲究字斟句酌,平实叙事......
2023-08-20
最早对《史记》用叠字的情况作分析的是南宋洪迈:予每展读至《魏世家》、苏秦、平原君、鲁仲连传,未尝不惊呼击节,不自知其所以然。十余语之间五用“魏”字。至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于堂下,其英姿雄风,千载而下,尚可想见,使人畏而仰之。卒定从而归,至于赵,平原君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少者百数,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2023-08-20
如班固将《史记》中的《世家》并入传中。两书总体目录上有所不同,《汉书》中的目录比《史记》清晰,每篇传下有一个二级目录,读者可以很便捷地找到传主的传记。(五)《汉书》常移置《史记》文。[45]纪、传各有分职,《汉书》体例比《史记》更为严谨。关于《汉书》对《史记》的改造,冉昭德在其《班固与〈汉书〉》一文中有过精彩论述:1.《史记》没有《惠帝本纪》,但在《吕后本纪》中,仍用惠帝纪年。……......
2023-08-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