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上看,史著中的叙事空间分为地理空间和叙事场景两种,地理空间即叙事者对各地的风土、人情、物产等的描述;叙事场景则是指叙事中人物活动的环境及其转换。......
2023-08-20
除了人物活动的地理空间增大外,人物活动的场景也不断变换。人物活动场所随着人物活动的展开而转移,如两书写项羽,空间随着项羽的南征北战而改变,巨鹿、鸿门、垓下、乌江等与项羽活动相关的地理名词成了项羽一生大事的代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先写赵国大臣朝廷论争要不要送和氏璧,次写蔺相如怀璧入秦,在秦国朝廷上的据理力争和大义凛然;保护和氏璧成功后又回到国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秦伐赵攻城,致渑池之会,会后又回赵国……场所随人物活动不停变换。“渑池之会”因蔺相如的凛然不惧而闻名后世,凌稚隆论道:“相如渑池之会,如请秦王击缶,如召赵御史书,如请咸阳为寿,一一与之相比,无纤毫挫于秦。一时勇敢之气,真足以褫秦人之魄者。太史公每于此等处,更著精神。”[62]《汉书·苏武传》写苏武出使匈奴,不肯投降—置大窖中—边地牧羊—倒叙李陵置酒劝降—李陵设酒作别—苏武回汉地,叙事场所随苏武一生行迹变换。
史传作品注重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空间,每书一事必定时间、地点确切,时空的自由切换是作者衡量叙事水平高超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司马迁对三千年史事如数家珍,往往能别出心裁,自如挥洒,如《史记》中有一种打破时空,将不同时空的人物放在一起书写的情况,《屈原贾生列传》、《刺客列传》等,以一个主题统摄全文,屈原贾生的抑郁不得志、刺客的勇敢无畏,是贯穿不同时空人物的线索。叙事者全知全能的目光穿越历史时空,“瞩高聚远,以类相并,大有浮山越海而会罗山之观”[63]。李景星曾评论《史记·匈奴列传》时空叙事之妙:“至其点动地势处,曰‘悉收河南地’,曰‘因河南为塞’,曰‘稍度河南’,曰‘与汉关故河南塞’,曰‘匈奴入居河南地’,曰‘汉远取河南地’,曰‘徙关东贫民处所夺匈奴河南、新秦中’,处处以河南之弃取,表中外之强弱;其提叙年岁处,曰‘其后三百有余岁’,曰‘其后二百有余年’,曰‘其后百有余年’,曰‘其三年’,曰‘其明年’,曰‘前六年’,曰‘后二年’,曰‘其冬’,曰‘其秋’,曰‘其明年春’,曰‘是岁太初三年也’,曰‘是岁太初四年也’,又处处以纪叙之详略,见世代之久近,错综变化,条理却自井然。”[64]对《史记》和《汉书》作总体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史记》对叙事时空的把握更为得心应手。
先秦史著因为体例问题,人物活动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在时空上,纪传体比编年体、国别体自由得多,编年体史书中人物活动往往受到时间的限制,国别体史书中人物活动受到空间的限制,《史记》、《汉书》以人为中心,打破了时空限制,可以相对完整地展示一个人的一生,这也是后世史书多为纪传体的原因。张新科说纪传体“由于不受时间的严格限制,在写人时,既可按时间顺序写,也可插写、倒写、补写,不受空间严格限制,可以人为中心,在一个舞台上多次变换活动场所”[65],纪传体的体例极大地扩展了叙事时空,更方便写人叙事。
【注释】
[1]王锺陵《我国中古时期的时空观》,《河北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
[2]王锺陵《我国神话中的时空观》,《文艺研究》1984年第1期。
[3]王锺陵《我国中古时期的时空观》,《河北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
[4]凌稚隆《史记评林》卷首《读史总评》引。
[5]兹维坦·托多罗夫《叙事作为话语》,张寅德编选《叙事学研究》,第294页。
[6]王锺陵《法国叙事学的叙事话语研究》上,《学术交流》2010年第1期。
[7]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卷六第一回,第1册。
[8]《史记·伍子胥列传》,卷六十六,第7册,第2175页。
[9]丁琴海《中国史传叙事研究》,国际图书出版公司2002年版,第243页。
[10]《史记·楚世家》,卷四十,第5册,第1694页。
[11]《史记·陈玘世家》,卷三十六,第5册,第1576页。
[12]《史记·齐太公世家》,卷三十二,第5册,第1482页。
[13]《史记·魏豹彭越列传》,卷九十,第8册,第2591页。
[14]《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卷一百二,第9册,第2755页。
[15]《汉书·元帝纪》,卷九,第1册,第277页。
[16]《四史评议·汉书评议》,第135页。
[17]《隐公元年》,《春秋左传正义》卷二,《十三经注疏》,下册,第1715页。
[18]《史记·大宛列传》,卷一百二十三,第10册,第3170页。
[19]《史记·刺客列传》,卷八十六,第8册,第2527页。
[20]《四史评议·史记评议·陈涉世家》,第49页。
[21]《汉书·终军传》,卷六十四下,第9册,第2819、2820页。
[22]《汉书·于定国传》,卷七十一,第10册,第3046页。
[23]《汉书·外戚传》,卷九十七上,第12册,第3968页。
[24]《汉书·元后传》,卷九十八,第12册,第4024页。
[25]《史记菁华录》,第84页。
[26]《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卷一百七,第9册,第2839页。
[27]《史记·项羽本纪》,卷七,第1册,第298页。
[28]林纾《春觉斋论文·用笔八则·用插笔》,《论文偶记·初月楼古文引言·春觉斋论文》,第123页。
[29]《史记·吕不韦列传》,卷八十五,第8册,第2509、2510页。
[30]杨义《中国叙事学》,第141页。
[31][荷]米克·巴尔《叙事学:叙事理论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20页。
[32]《史记·魏公子列传》,卷七十七,第7册,第2381页。
[33]《汉书·车千秋传》,卷六十六,第9册,第2887页。
[34]凌稚隆辑校《史记评林·赵世家》。
[35]《〈史记补订〉叙例》,李笠遗著,李继芬整理《广史记补订》,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
[36]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01页。
[37]《史记·礼书》,卷二十三,第4册,第1160页。
[38]《汉书·武五子传》,卷六十三,第9册,第2770、2771页。
[39]《四史评议·史记评议》,第38页。
[40]《汉书·高五王传》,卷三十八,第7册,第1987页。
[41]《汉书·苏武传》,卷五十四,第8册,第2467页。
[42]《汉书·卫青霍去病传》,卷五十五,第8册,第2490页。
[43]《史记·韩长孺列传》,卷一百八,第9册,第2863页。
[44]《史记·太史公自序》,卷一百三十,第10册,第3316页。
[45]《汉书·武帝纪》,卷六,第1册,第212页。注:班固在《文帝纪》、《景帝纪》中极力称赞文、景帝,这里则言“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指出文、景帝在稽古礼文方面之不足,这也是一处互见。
[46]《汉书·昭帝纪》,卷七,第1册,第233页。
[47]《〈史记〉〈汉书〉比较研究》,第311页。
[48]《史记·酷吏列传》,卷一百二十二,第10册,第3139页。
[49]凌稚隆《史记评林·魏世家》。
[50]吴福助:《汉书采录西汉文章探讨》,文津出版社1988年版,第16页。
[51]《史汉研究》,第158页。
[52]张大可《史记研究》,第384页。
[53]白寿彝《史记新论》,求实出版社1981年版,第39页。
[54]朱自清《经典常谈》,第75页。
[55]王锺陵《我国神话中的时空观》,《文艺研究》1984年第1期。
[56]王锺陵《我国中古时期的时空观》,《河北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
[57]《日知录集释》卷二十六“史记通鉴兵事”条,下册,第1883页。
[58]《史记·货殖列传》,卷一百二十九,第10册,第3261、3262页。
[59]《汉书·西域传上》,卷九十六上,第12册,第3871、3872页。
[60]王鏊撰《震泽长语》卷下,《明清史料汇编》初集第3册,第1185、1186页。
[61](清)王鸣盛撰《十七史商榷》卷六《匈奴大宛》,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44页。
[62]凌稚隆《史记评林·廉颇蔺相如列传》。
[63]《管锥编》,第1册,第309页。
[64]《四史评议·史记评议》,第101页。
[65]张新科《〈史记〉与中国文学》,第85页。
有关《史记》《汉书》叙事比较研究的文章
大体上看,史著中的叙事空间分为地理空间和叙事场景两种,地理空间即叙事者对各地的风土、人情、物产等的描述;叙事场景则是指叙事中人物活动的环境及其转换。......
2023-08-20
《史记》吸取了先秦史传文学及诸子散文的艺术精华。在语言方面,《史记》和《汉书》呈现各自不同的风格。《史记》语言通俗晓畅、不避繁复、多散句,《汉书》语言整齐典雅、文笔凝练、多骈偶。[1]通过分析《史记》和《汉书》的叙事语言,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作者个性的不同,也可以从中看出汉代文学由散而骈的发展轨迹。......
2023-08-20
史氏继《春秋》而有作,莫如马、班,马则近于圆而神,班则近于方以智也。《史记》无成法可循,自为创体,且行文通变化,故“圆而神”,《汉书》有成例可依,断代为史,但固守绳墨,故“方以智”。《史记》之“圆而神”与《汉书》之“方以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23-08-20
《汉书》之类传比《史记》少《刺客》、《滑稽》、《日者》、《龟策》,这些类别以汉前人物为主,因此《汉书》之删传是合理的。《汉书》与《史记》相同名目之类传往往承袭《史记》,但对汉武以后有所补充。类传形式,使人物以类相从,更有利于比照、映衬。其中,《平原君虞卿列传》是合传,其他三篇虽为专传,但书中穿插了不少其他人的传记,如《魏公子列传》中的侯嬴,《春申君列传》中的朱英、李园,《孟尝君列传》中的冯谖。......
2023-08-20
不过,人们对《史记》、《汉书》的研究多从史学角度着眼,从文学角度着眼主要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事。目前还没有出现专门的《史》、《汉》叙事研究专著,重复研究大量存在,有必要对《史》、《汉》叙事进行研究和比较。《史记》、《汉书》的研究资料所在不少,然而,要对两书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却又殊非易事,主要原因在于两书皆博大浩瀚。......
2023-08-20
如班固将《史记》中的《世家》并入传中。两书总体目录上有所不同,《汉书》中的目录比《史记》清晰,每篇传下有一个二级目录,读者可以很便捷地找到传主的传记。(五)《汉书》常移置《史记》文。[45]纪、传各有分职,《汉书》体例比《史记》更为严谨。关于《汉书》对《史记》的改造,冉昭德在其《班固与〈汉书〉》一文中有过精彩论述:1.《史记》没有《惠帝本纪》,但在《吕后本纪》中,仍用惠帝纪年。……......
2023-08-20
[6]在前贤的激励下,司马迁将自己的余生交付给了《史记》,终于写出《史记》这一煌煌巨著。兰台是皇家藏书之处,明帝命他将未完的《汉书》续写完毕。班固则出身儒学世家,班彪的《王命论》以及班固的《白虎通义》和《汉书·五行志》都借助经义附会出一套为刘氏政权辩护的符瑞天命说,这也是《汉书》比《史记》思想和文风更为正统的主要原因。......
2023-08-20
《史记》篇法上的变化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史记》中最明显的特征是因人成文,文如其人。与《史记》篇法多变不同的是,《汉书》按部就班,多用顺叙手法,以事件发生的先后为线索,如《苏武传》就以出使匈奴、牧羊北海、回归汉朝等先后叙述。固所修者《汉书》,则所奉者一王之制,所编者宜有一定之程,不得任为参差。[44]刘师培认为《史记》往往能寓褒贬于叙事,《汉书》则讲究字斟句酌,平实叙事......
2023-08-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