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可谓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最精练的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代表是儒家文化、佛家文化、道家文化,合称儒、释、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和思维方式,更是一种行为准则。“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论是心性二分,亦或心性一体,都大体相当于现代哲学的“精神”。......
2023-08-20
(一)文化
当代社会,文化是一个热词,举凡婚丧嫁娶、居家礼仪、艺术形态、民族交往、国策政纲、文化教育等莫不与文化二字关联。
从汉字字源学的角度来看,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文,错画也,象交叉”,“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礼记·乐记》中则有“五色成文而不乱”。所以,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文”的基本字义为各色交错的纹理、纹路。“化”最初指变化多端,色彩艳丽的花朵。引申出教人行走,引申出改易、造化等义。“化”,甲骨文为“”,是会意字,从二人,象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引申为变易、生成、造化等。“文”与“化”二字同时出现,见于《周易·贲卦》:“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文”,指人伦社会规律,即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纵横交织的关系,如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构成复杂网络,具有纹理表象……治国者必须观察天文,以明了时序之变化,又须观察人文,使天下之人均能遵从文明礼仪,行为止其所当止。
而“文化”作为一个词出现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对“文化”一词的使用有两个维度,与“天文”相对应,指社会秩序;与“武力”相对应,指文治教化,具有精神和人文的多重指向。
西方社会“文化”的定义源自拉丁文cultura一词,大意是指人类为栽培植物所采取的耕耘和改良措施,隐喻人类具备的某种才干和能力,侧重于无形的东西,译为“文化”。
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下了一个定义:“所谓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的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任何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这个定义基本表达了西方社会对于文化内涵的阐释。
当代学者界定“文化”一词也是各抒己见,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一种观点认为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第二种观点认为文化指人类在精神方面的成就,核心内容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第三种认为文化单纯指给人类提供精神享受的文学艺术形态,侧重于人类审美方面的成就。我们认为,广义的“文化”泛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二)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一词,突出的是文化的本土性、国度性、民族性。由于近百年特殊的历史情势与政治境遇,当代中国文化呈现出多种文化源流杂糅并陈的现实格局。以马列思想为主导的主流意识形态、以民俗或是隐性的民间文化为样式传承于民众日常生活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近代百年中选择性接受的各种西方思想(譬如对现代民主和科学思想的认同)等文化源流共同建构了当代的中国文化体系。
在世界经济文化日趋一体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当代中国文化海纳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同时,却面临着失去自我根脉文化的危险。被西化了的年轻一代要确认自己的文化身份越发艰难。鉴于此,许多学者呼吁中国文化在文化主流传承上要认祖归宗。
(三)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是人们在历经千百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选择和积淀下来的经验和观念,是一种反映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规律、具有广泛适应性的行为模式。“传统”不是静态的积淀物,而是动态的价值取向,它保留在现代人记忆、话语和行动当中,是对“现在”仍然起作用的“过去”。
一种文化现象一旦成为传统,必定成为影响社会组织及人心理结构的强大能量,日益积淀为社会成员共同秉持的集体无意识和深层次的文化心理,时刻支配、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现代人类无法割断传统,传统文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宝贵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从时间维度上来说,指远古至清晚期辛亥革命以前的文化。其体系浩瀚博大,根深叶丰,是华夏文明历经万世沧桑汇聚而成的、反映中华民族独特的心理情感及思维方式的各种道德观念及信仰体系,是中国人区别于西方人、也区别于东方其他民族国家的基本特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其核心价值观是历朝历代的治国安邦之本,是调整社会关系和家庭秩序的根本法则,也是生命个体安身立命之道。
有关传统文化与应用文写作的文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可谓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最精练的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代表是儒家文化、佛家文化、道家文化,合称儒、释、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和思维方式,更是一种行为准则。“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论是心性二分,亦或心性一体,都大体相当于现代哲学的“精神”。......
2023-08-20
广泛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汉、京、仫佬等民族均有该风俗。《汉书》《后汉书》以及《梁书》也有相关记载,这些史书中的黑齿国位于倭国的东南部或南部。......
2023-08-20
具体地说,主旨就是贯穿于一篇应用文中的核心思想或主要意图,是通过材料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思想或主要观点。在记叙类文章中称为主题、中心思想或主题思想,在议论文中称为中心论点或基本观点,而在应用文中则叫作主旨,它往往是对某项工作提出的原则或实施的方案,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务实性决策。......
2023-08-20
(一)标题计划标题的写法,常见的有以下3种:1.完整式标题由计划单位名称、时限、内容和文种4要素构成,如《××大学20××年教学工作计划》。由计划内容和文种构成,如《业务考核计划》。如果是个人计划,姓名不必写在标题内。有的计划主体内容表述完毕就结束全文,因此,写不写结尾,要根据内容表述的需要确定。署名写上制订计划的单位名称、个人姓名。......
2023-08-20
目前,所属事业单位也按市体育局统一部署要求,分别成立了本单位相应的组织机构,初步形成了领导重视、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年共受理退休、退职审核,工伤认定,劳动合同鉴定,职业资格证书核发等事项2 222项,年度办结事项2 222项,办结率达100%。××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印章)20××年1月9日评析:这是一篇情况报告,采用全称式标题,可见报告的重要性及发文机关对报告的重视程度。......
2023-08-20
如《关于当代青年消费问题的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调查报告》。有时也可不用“关于”二字,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县乡镇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重庆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等等。总结经验的调查报告,主体一般由“成果、做法、经验”或“做法、经验、成果”组成。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主体一般由“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组成。(四)结尾其写作的基本要求是简洁明快,意尽言止。......
2023-08-20
总结的结构一般由标题、正文和落款3部分构成。(二)正文总结的正文因内容种类不同,写法也不尽相同。经过总结经验教训,明确了任务和方向,提出今后的打算。采用这种结构方式,可以使全文条理清晰,便于掌握工作的进程和每一工作阶段的任务完成情况,此结构适用于阶段性较强的工作总结。在正文右下方写明总结的单位名称和具体日期。......
2023-08-20
(一)书法与中国书法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书法。(三)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中国书法有三个特点:气势、意态和韵律。字也是这样,它由实的线条和布白相互映衬,虚实相生、主次疏密对比、笔势呼应顾盼,构成了书法作品独特的意态美。书法的线条、结构、墨色等方面是构成书法艺术美学的原理。......
2023-08-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