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测量员的三种基本测量方法和实例操作步骤

测量员的三种基本测量方法和实例操作步骤

【摘要】:本部分介绍在测量模式下的三种测量,即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和坐标测量。表14-11 角度测量操作步骤实例:如图14-13所示,用仪器进行两点间水平角的测量。表14-13 利用置角功能设置所需方向值操作步骤输入规则:当角度值为90°30′20″时应输入90.3020。水平角复测可以获得更高精度的角度测量结果。

本部分介绍在测量模式下的三种测量,即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和坐标测量。

1.角度测量

(1)两点间水平角的测量(水平方向置零)。测定两点间的夹角,可将初始方向设置成零。

初始方向置零操作步骤见表4-11。

表14-11 角度测量操作步骤

978-7-111-49763-9-Part03-300.jpg

实例:如图14-13所示,用仪器进行两点间水平角的测量。

978-7-111-49763-9-Part03-301.jpg

图14-13 两点间水平角的测量

两点间水平角的测量步骤见表14-12。

表14-12 两点间水平角的测量步骤

978-7-111-49763-9-Part03-302.jpg

(续)

978-7-111-49763-9-Part03-303.jpg

(2)利用置角功能设置所需方向值。可以将仪器照准方向设置成任何所需方向值,其操作步骤见表14-13。

表14-13 利用置角功能设置所需方向值操作步骤

978-7-111-49763-9-Part03-304.jpg

输入规则:

当角度值为90°30′20″时应输入90.3020。

修改已输入的数据时,BS:删除光标左侧的一个字符

ESC:删除所输入的数据。停止输入操作:ESC

方位角计算:后视

(3)利用锁角功能设置所需方向值。在测量模式下显示出所需方向值,其操作步骤见表14-14。

表14-14 利用锁角功能设置所需方向值

978-7-111-49763-9-Part03-305.jpg

(4)水平角复测。水平角复测可以获得更高精度的角度测量结果。

如图14-14所示,进行此项操作应首先按“键功能分配”中介绍的测量模式的方法,将水平角复测功能定义到键上,然后再调用,其操作步骤见表14-15。

978-7-111-49763-9-Part03-306.jpg

图14-14 水平角复测

表14-15 水平角操作步骤

978-7-111-49763-9-Part03-307.jpg

在水平角的复测中,即使设置了倾斜自动补偿为有效,仪器也不会对水平角进行倾斜补偿改正。

最大重复次数:10次。

最大角度累计值:359°59′59.5″。

(5)%坡度。KTS-440可按%形式显示坡度。

进行此项操作,应首先按“键功能分配”中介绍的方法将[ZA/%]功能定义到键上,其操作步骤见表14-16。

表14-16 将[ZA/%]功能定义到键上操作步骤

978-7-111-49763-9-Part03-308.jpg

坡度显示范围:±100%以内。

当垂直角格式设为“水平0°”或者“水平0°±90°”时,“ZA”显示为“VA”。

2.距离测量

其操作步骤见表14-17。

表14-17 距离测量操作步骤

978-7-111-49763-9-Part03-309.jpg

(续)

978-7-111-49763-9-Part03-310.jpg

距离和角度的最新一次测量值将被存储在寄存器中,直到关闭电源才消失。这些存储于寄存器中的距离、垂直角、水平角、坐标值可以被调阅,使之显示在显示窗上,而且距离测量值可以通过按切换使之在斜距、平距、高差间进行转换。

如果测距模式设置为单次精测和N次精测,则完成指定的测距次数后将自动停止。

3.坐标测量(如图14-15所示)

测站数据输入见表14-18。

978-7-111-49763-9-Part03-311.jpg

图14-15 坐标测量

表14-18 坐标测量操作步骤

978-7-111-49763-9-Part03-312.jpg

(续)

978-7-111-49763-9-Part03-313.jpg

方位角设置:如图14-16所示,在输入测站点和后视点的坐标后,便可计算或设置到后视点方向的方位角。照准后视点,通过按键操作,仪器便根据测站点和后视点的坐标,自动完成后视方向方位角的设置,其操作步骤见表14-19。

978-7-111-49763-9-Part03-314.jpg

图14-16 方位角

表14-19 方位角设置操作步骤

978-7-111-49763-9-Part03-315.jpg

坐标测量:如图14-17所示,在完成了测站数据的输入和后视方位角的设置后,通过距离和角度测量便可确定目标点的坐标。坐标测量步骤见表14-20。

未知点坐标的计算和显示过程如下:

测站点坐标:(N0,E0,Z0)

仪器高:

棱镜高:

高 差:Z

仪器中心至棱镜中心的坐标差:(nez

未知点坐标:(N1,E1,Z1)

N1=N0+n

E1=E0+e

Z1=Z0+仪器高+z-棱镜高

978-7-111-49763-9-Part03-316.jpg

图14-17 坐标测量

表14-20 坐标测量步骤

978-7-111-49763-9-Part03-317.jpg

(续)

978-7-111-49763-9-Part03-31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