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道路中线测量:测量员专业技能入门

道路中线测量:测量员专业技能入门

【摘要】:中线测量就是根据道路选线中确定的定线条件,将线路中心线位置测设到实地上并做好相应标志,便于指导道路施工。中线测量主要内容有测设中线上的交点和转点,测定线路转折角,钉里程桩和加桩,测设曲线主点和曲线里程桩等。图13-1 道路平面线型1.测设线路交点和转点在线路测设时,应先定出线路的转折点,这些转折点称为交点,用JD表示,它是中线测量的控制点。

道路的平面线型一般由直线和曲线组成,如图13-1所示。中线测量就是根据道路选线中确定的定线条件,将线路中心线位置测设到实地上并做好相应标志,便于指导道路施工。中线测量主要内容有测设中线上的交点和转点,测定线路转折角,钉里程桩和加桩,测设曲线主点和曲线里程桩等。

978-7-111-49763-9-Part03-232.jpg

图13-1 道路平面线型

1.测设线路交点和转点

在线路测设时,应先定出线路的转折点,这些转折点称为交点(包括起点和终点),用JD表示,它是中线测量的控制点。在定线测量中,当相邻两交点互不通视或直线较长时,需要在其连线或延长线上测定一点或数点,以供交点、测角、量距或延长直线瞄准使用,这样的点称为转点,用ZD表示。

(1)测设线路交点。测设线路交点时,由于定位条件和实地情况不同,交点测设方法有以下几种。

1)根据地物测设交点。如图13-2所示,JD2的位置已在图上选定,可在图上量出JD2到两房角和电杆的距离。在现场根据相应的地物,用距离交会法测设出JD2

2)直接测设法。当线路定位条件是提供的交点坐标,且这些交点可直接由控制点测设时,可事先算出有关测设数据,按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或距离交会法测设交点。

3)穿线交点法。穿线交点法是利用图上就近的导线点或地物点,把中线的直线段独立地测设到地面上,然后将相邻直线延长相交,定出地面交点桩的位置,具体测设步骤如下。

①放点。放点的方法有极坐标法和支距法。如图13-3所示,P1P2P3P4为图样上定线的某直线段欲放的临时点,先在图上以附近的导线点D7D8为依据,用量角器和比例尺分别量出β1L1β2L2放样数据,然后在现场用极坐标法将P1P2P3P4标定出来。

978-7-111-49763-9-Part03-233.jpg

图13-2 根据地物测设交点

978-7-111-49763-9-Part03-234.jpg

图13-3 极坐标法放点

按支距法放点时,如图13-4所示,先在图上从导线点D6D7D8D9作导线边的垂线分别与中线相交得P1P2P3P4各临时点,用比例尺量取相应的支距L1L2L3L4,然后在现场以相应导线点为垂足,用方向架定垂线方向,用钢尺量支距,测设出P1P2P3P4各临时点。

②穿线。由于图解数据和测设工作中的误差,放出的各临时点实际上并不严格在一条直线上,如图13-5所示。这时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目估法穿线或用经纬仪视准法穿线,定出一条尽可能多地穿过或靠近临时点的直线AB,最后在AB点或其方向线上打下两个以上转点桩,随即取消临时点。若钉的临时桩偏差不大,则只需调整其桩位使其在一条直线上即可。

978-7-111-49763-9-Part03-235.jpg

图13-4 支距法放点

978-7-111-49763-9-Part03-236.jpg

图13-5 穿线

③交点。如图13-6所示,当两条相交直线ABCD在地面上确定后,即可进行交点。在B点安置经纬仪,瞄准A点,倒转望远镜,在视线方向上接近交点JD2的概略位置前后打下两个骑马桩,采用盘左、盘右分中法在这两个骑马桩上定出ab两点,并钉以小钉,挂上细线。在CD方向上,同法定出cd两点,挂上细线,在两细线的相交处打下木桩,并钉以小钉,得JD2

(2)线路转点的测设

1)在两点间设置转点。如果两点间互相通视,通常采用盘左、盘右分中法测定转点,定点横向偏差每100m不超过10mm,在限差内取中点作为所求转点。

如图13-7a所示,如果JD5、JD6两点不通视,应先置仪器于任意点ZD′点,在JD6附近定出JD5~ZD′的延长线上点JD6′,并量偏差f,用视距法测定ab,则

978-7-111-49763-9-Part03-237.jpg

978-7-111-49763-9-Part03-238.jpg

图13-6 交点

将ZDe值移动至ZD,同法在ZD上安置经纬仪,如果f不超限,则认为ZD为正确位置;若f超限,重复上述步骤,直至符合为止。

978-7-111-49763-9-Part03-239.jpg

图13-7 线路转点的测设

2)在两交点延长线上设置转点。如图13-7b所示,JD8~JD9互不通视,在其延长线方向附近选一点ZD′,并在该点上安置经纬仪,瞄准JD8,用盘左、盘右分中法在JD9附近投点得JD9′点,量出f值,用视距法测定ab

978-7-111-49763-9-Part03-240.jpg

将ZDe值移动至ZD,在ZD上安置经纬仪,重复上述工作,直至f符合要求后桩钉ZD点位,即为所求转点。

交点和转点桩钉完后,均应做好标志,以备施工时恢复和查找之用。

2.线路转折角的测定

线路由一个方向偏转为另一方向时,偏转后的方向与原方向延长线的夹角称为转折角,又称转角或偏角,用α表示。转折角有左、右之分,如图13-8所示。当偏转后的方向位于原方向右侧时,称右转角αR;当偏转后的方向位于原方向左测时,称左转角αL。在线路测量中,习惯上是通过观测线路的右角计算转角α。右角β的观测角常用DJ6按测回法观测一测回,当β<180°时为右转角,当β>180°时为左转角。右转角和左转角的计算公式为

αR=180° (13-3)

978-7-111-49763-9-Part03-241.jpg

图13-8 路线转折角

αL=β-180° (13-4)

3.测设里程桩

(1)里程桩。里程桩亦称中桩,里程桩分为整桩和加桩两种。桩上写有桩号(亦称里程),表示该桩距路线起点的里程,如某加桩距路线起点的距离为3208.50m,其桩号为K3+208.50。

1)整桩。整桩是由路线起点开始,每隔20m或50m设置一桩,百米桩和公里桩均属于整桩。整桩的书写实例如图13-9所示。

2)加桩。加桩分为地形加桩、地物加桩、曲线加桩和关系加桩。地形加桩是于中线上地面坡度变化处和中线两侧地形变化较大处设置的桩;地物加桩是在中线上桥梁、涵洞等人工构筑物处,以及与公路、铁路、渠道等相交处设置的桩;曲线加桩是在曲线的起点、中点、终点和细部点设置的桩;关系加桩是在转点和交点上设置的桩。

如图13-10所示,在书写曲线加桩和关系加桩时,应在桩号之前加写其缩写名称。

978-7-111-49763-9-Part03-242.jpg

图13-9 整桩的书写实例

978-7-111-49763-9-Part03-243.jpg

图13-10 加桩的书写实例

里程桩和加桩一般不钉中心钉,但在距线路起点每隔500m的整倍数桩,重要地物加桩(如桥位桩、隧道定位桩)以及曲线主点桩,均钉大木桩并钉中心钉表示。

(2)里程桩的钉设。钉里程桩一般用经纬仪定向,距离丈量视精度要求而定,高速路用测距仪或全站仪;城镇规划路用钢尺丈量,精度应高于1/3000;一般情况下用钢尺丈量,但其精度不得低于1/1000。桩号一般用红色调合漆写在木桩朝向线路起始方向的一侧或附近明显地物上,字迹要工整、醒目。对重要里程桩如交点桩等应设置护桩,如图13-11a所示,同时对里程桩和护桩要做好点之记工作,如图13-11b所示。

978-7-111-49763-9-Part03-244.jpg

图13-11 交点桩的护桩和点之记

(3)断链及其处理。局部地段改线或分段测量以及事后发现丈量错误或计算错误等,均会造成线路里程桩的不连续,称之为断链。桩号重叠的称为长链;桩号间断的称为短链。发生断链时,应在测量成果和有关设计文件中注明,并在实地钉断链桩,断链桩不要设在曲线内或建筑物上,桩上应注明线路来向去向的里程和应增减的长度。一般在等号前后分别注明来向、去向里程,如1+856.43=1+900.00,即短链为43.57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