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产业主导,产教融合带动作用: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

产业主导,产教融合带动作用: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

【摘要】:产业对高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产业应该进行战略调整,合理规划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关系,引导高校调整专业结构,促使其形成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机制;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建设,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由流动。这也是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基本途径。

产业对高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和促进作用。对于大部分高校而言,优势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依然是他们进行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的重要参考。产业应该进行战略调整,合理规划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关系,引导高校调整专业结构,促使其形成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机制;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建设,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由流动。

(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合理规划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关系

产业结构调整既包括国家层面的宏观产业结构调整,也包括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各级政府要根据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因地制宜地规划产业结构转型战略和措施。这也是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基本途径。当前,第二产业虽然规模较大,但就业需求量相对饱和,就业弹性系数不高。第三产业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容量。解决这一结构性矛盾的根本途径就是通过技术进步和调整产业结构,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作为政府来说,今后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向是适当压缩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加快发展知识和技术行业,着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要重视信息、计算机服务、软件文化创意金融等行业的发展。从发展趋势而言,这些行业的发展能够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产生强大的吸纳效应。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区域之间地理、资源禀赋、政策空间差异较大,产业结构调整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把产业结构调整与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结合起来。还要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流动对区域就业结构的影响,把产业结构调整与少数民族大学生流入政策结合起来。对于企业来说,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简单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得经济效益的做法越来越没有优势。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必须顺应劳动力市场供求形势的变化,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把经济发展转移到更多依赖大学生就业的轨道上来。

(二)引导高校调整专业结构,促使其形成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机制

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就业结构和就业素质与产业结构不协调,产生了结构性失业。因此,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供给结构和就业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要优化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要求。在政府层面,教育主管部门要着重从宏观调控信息系统建设、总量控制、区域布局等方面加强对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与调整的管理,下放高等教育专业设置权限,放松对专业目录的限制,给予高校更多的专业设置自主权。探索、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制定分类管理办法,克服同质化倾向,针对不同的学校和专业制定不同的准入标准与质量标准。地方政府要统筹高等教育发展,制定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的规划,在充分调研和摸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市场需求与发展潜力,合理布局学术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专业的设置比例,避免重复设置和资源浪费。国家和省级政府要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与失业情况、市场需求态势、经济发展趋势等建立专业预警机制,并从招生计划、专业存废、准入审批等方面进行调节和控制。在高校层面,不同高校要根据各自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对象等,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确定相应的学科专业结构,把改造旧专业与建设新专业结合起来,一方面要通过拓宽专业口径、确立新的培养方向、充实现代教学内容等途径提升传统专业品质,整合相关专业;另一方面要根据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在市场需求调研和专业论证的基础上,设置和建设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不同专业要根据学术教育、职业教育的不同定位,确立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尤其要把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三)引导大学生就业市场建设,促进大学生人才资源的自由流动

合理的专业结构只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必要条件,要达到人才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需求的平衡,还取决于自由流动市场机制的形成。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劳动力市场依然具有强大的惯性,如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工资待遇等,使少数民族大学生自由流动受到很大限制,致使相关区域和行业无法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需求。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市场建设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消除制度障碍,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大学生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就业效率,建立覆盖全国、区域之间共享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信息平台,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有序、高效流动,建立城乡、区域、行业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障、区域补助等,免除少数民族大学生自由流动的后顾之忧。在尊重人才市场规律和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政策杠杆,包括产业发展和产业转移政策、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等,来驱动少数民族大学生跨行业、跨区域就业,把稳定本区域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与引进区域外大学生就业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