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0.1大学生就业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图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人们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尤为关注。图0.2大学生就业创业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图(二)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研究视角与研究内容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
2023-08-20
在对新疆和田、云南保山、重庆彭水、贵州铜仁等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后,结合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已有研究,我们可以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问题进行清晰的界定与分类。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已有研究成果较多,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后,我们发现研究者们重点从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少数民族大学生家庭、学校专业和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赵晓芳指出少数民族大学生一次就业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就业过程艰辛,就业成本高,等待就业时间长,就业层次低,平均收入低;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无关,专业不对口。[1]调研的数据也充分显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率不增反降,虽然在就业中花费的成本较高,但是就业后的收入和成就感却不高。陈君认为产业结构不合理、拉动就业有限造成了就业艰难。[2]朱琳也认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实际就业率呈下降趋势,结构性(地区性、行业性)失衡日渐突出。[3]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地方优势产业与核心专业失衡,不但使产业发展后劲不足,还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朱琳认为有以下原因:对就业情况认识不够充分;就业期望值过高,功利化倾向较重;对就业选择的盲目性;缺乏就业主动性;职业技能的缺乏;基础文化差异;高校的自身定位;文化背景与家庭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不良心态(从众心理与保守心理;依赖心理和焦虑情绪)。[4]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少数民族大学生家庭对孩子的就业期望过高,就业行业规划过于保守陈旧。另外,少数民族大学生择业空间狭小,流动性差;基础教育落后;特有的优势在现有的评价标准中很难体现,等等。[5]
有学者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的贫困学生就业创业问题进行了研究。拉毛才让认为少数民族贫困生就业难的表现有:专业结构调整的滞后性,课堂学习与就业实际需求的差距过大;经济欠发达,供给的就业岗位偏少;择业观念陈旧,流动性不够;自身综合素质在就业前的欠缺导致就业难;没有规划好自己的职业道路,出现盲目就业现象。[6]廖娟认为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就业的特殊性有:贫困生绝对数量增多、贫困程度更重,并且主要集中在民族院校、中西部非重点院校以及地方院校;升学率上升而就业率则逐年降低;就业期望与就业现实反差极大;就业意向更倾向于回到西部偏远地区或生源地,到东中部发达地区就业的比例低;家庭经济困难,就业成本高,就业过程艰辛,待业时间长,就业层次低,平均收入低。[7]特困生常常自卑,缺乏自信;畏难、悲观失望;讲实惠,求稳定;补偿、回报心理强。[8]调研中我们关注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中家庭贫困的学生群体,他们一般较为自卑,在没有正确教育引导和积极关注的情况下,他们甚至表现出一些病态心理。家庭困难也使得他们难以支付就业成本,导致就业受限,创业受阻。
还有学者专门针对民族地区高校中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进行了研究。有研究认为,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压力主要来源于6个方面,按程度高低排位依次为:社会环境、知识与能力素质、就业期望值、专业、家庭和社会关系、职业规划。少数民族学生感受到的来自知识与能力素质、就业期望值、职业规划等3个因素的压力较汉族学生大。[9]据2005年9月的统计,我国民族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73%左右,除少数高校外,有近30%的毕业生不能实现一次性就业,就业率、就业质量都与全国重点高校有较大差距。李贞举认为,民族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民族院校毕业生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相对较弱;缺乏解决毕业生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高等教育的扩张导致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提供相匹配的就业岗位。[10]黄立峰认为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受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招生规模的扩张、产业状况的影响;国家招生政策的限制间接影响了毕业生就业。[11]马钟范等指出少数民族大学生缺乏良好的基础教育,就业观念陈旧,自我评价存在偏差,家庭和个人在社会关系中掌握的关系程度弱化,求职技能缺乏,综合素质不强,就业期望值过高,跳出“农门”的思想严重,自信心不足,过分自卑、保守。[12]
有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内生与外化的文章
图0.1大学生就业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图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人们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尤为关注。图0.2大学生就业创业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图(二)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研究视角与研究内容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
2023-08-20
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关系到千千万万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和少数民族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和族群的发展权益与未来前程,更关系到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多元文化兴盛的宏伟事业。与汉族大学毕业生相比较,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创业方面因其特殊性显得更加困难。......
2023-08-20
鉴于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和经济基础,国家通过宏观政策的调控着力发展能源、原材料工业、特色农产品加工、旅游业等特色优势产业,这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对高职大学生就业具有刚性约束。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省份第二产业明显提升,初步形成了“二、三、一”产业发展格局。也就是说,民族省份的产业结构正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过渡。......
2023-08-20
本书的核心概念是“产城教融合”中的“产”、“城”、“教”。全书的研究内容包括产城教融合的理论框架构建、产城教融合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案例剖析和产城教融合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对策建议三个方面,遵循如图0.3所示的研究思路。......
2023-08-20
当地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二是从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来看,东部普遍高于西部地区。表1.12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民族自治州的就业行业分布特征:一是就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制造业。也就是说,东部地区民族自治州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较西部地区的民族自治州产业结构转型更快。二是民族省份高职院校专业呈现“三二一”形态。......
2023-08-20
所以,少数民族大学生应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格品质和修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应端正择业心态,培养主动经营自己人生的信心,培养自己应对挫折的能力,培养自己敬业的心理素质。据调查显示,目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因职业选择而引发的心理障碍,已位居心理问题的第四位。扎实的专业知识是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要素,是一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否成为一名专业工作人员的重要考量。......
2023-08-20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我们选取30个民族自治州的17所高职院校进行调查分析。对新疆地区高职院校的性别结构进行统计,5所民族自治州高职的男女生平均比为0.83∶1;少数民族学生平均占比为54.31%,男生中少数民族平均占比为50.3%,女生中少数民族平均占比为56.01%。......
2023-08-20
大学生择业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多属适应过程中的轻度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及某些生理反应。(三)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大学生产生这些心理障碍,有其主客观原因。④留心先交押金,后被开除。⑥留心签订不平等合同。⑦留心招聘劳务工,以“合同制”作门面。......
2023-09-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