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紧密对接产城,强化高校人才培养

紧密对接产城,强化高校人才培养

【摘要】: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在维吾尔医药传承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该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创业情况直接关系到维吾尔医药未来的发展。学校要主动调整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注重实践,探索多元合作的办学模式,依托维吾尔医药企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平台,达到理论与实践能力双丰收的效果。

产教融合是当前职业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重要领域。产业所需的人才需要通过职业教育来培养,而职业教育的内容、目标、服务对象、培养途径等都离不开产业的支撑。产、教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是马克思关于全面教育和综合技术教育的重要思想,是杜威以经验为核心的知行统一论、福斯特产学合作论的主要观点;也是世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经验总结,是对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F模式、美国的社区学院、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的有效借鉴。这也是我国许多学者的共识,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与产业界为了推动技能养成与发展而进行的资源优势互补的合作活动,但不限于人才培养与合作关系,更是一种融合了教育制度与产业制度的职业教育基本制度。[5]同样,由产业、产业链形成的新城镇也离不开高校培养的规划类、建设类、管理类等人才,因此产、城发展都需要教育提供人才保障。

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在维吾尔医药传承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该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创业情况直接关系到维吾尔医药未来的发展。学校要主动调整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注重实践,探索多元合作的办学模式,依托维吾尔医药企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平台,达到理论与实践能力双丰收的效果。

(一)主动调整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

马克思指出,大工业生产同样不断地使社会内部分工发生革命,不断地把大量资本和大批工人从一个生产部门投到另一个生产部门,从而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6]大工业生产的这一特性,使得职业教育要想在当今的社会形势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要求。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要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主动调整专业结构,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通过田地实践、车间实习、药房练习,认清新时期的就业形势,学会运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养成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从注重知识学习向注重能力、提高素质方面转变。因此,学校要依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构建课程体系,高度重视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走访各地医疗单位,动态监测毕业生质量状况,并将调研报告及时反馈给各培养单位,作为调整人才培养计划的依据,不断根据医药类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信息反馈,合理调整招生计划,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将岗位需求、职业要求、产业诉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产业和专业对接,理论和实践对接,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

(二)注重实践,探索多元合作的办学模式

搭建坚实的合作平台是实现产教融合的动力。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要坚持以医学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宗旨,进一步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与各维吾尔医药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的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模式,和医院、企业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习实训,学生既可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又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维吾尔医药企业的产品开发研制中,实现校企合作,优势互补。

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要不断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依托维吾尔医药企业,利用好实践实训平台,将实践技能培养由过去单纯的课内实验、实践(实验、见习、实习)形式向以临床基本技能为主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转变,集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还要合理调整课程的门数和时数,减少理论教学时数,增加实验教学和毕业实习时数,积极引导学生注重能力、提高素质,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