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需求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需求

【摘要】:“产教融合”的办学原则逐渐成为建设应用型高校的核心目标、关键途径和重要内容,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方法,也成为新常态下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从上面可以看出,虽然我国从国家正式文件层面提出“产教融合”的时间不长,但近年来所有重要的文件和教育改革方案都明确地把“产教融合”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理念。

2010年,教育部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2011年,教育部等九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提出:“按照以服务现代农业为目标、以行业产业为纽带、以资源共享为核心、以互利共赢为基础的原则,在人才需求分析、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教师培养培训、学生实习就业、企业职工在职培训和产教研一体化等方面开展合作,促进产教深度合作,共同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提高为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这是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明确提出“促进产教深度合作”这一概念,后来逐渐演化为“产教融合”。

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相继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把应用型高校的办学思路真正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

“产教融合”的办学原则逐渐成为建设应用型高校的核心目标、关键途径和重要内容,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方法,也成为新常态下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

从上面可以看出,虽然我国从国家正式文件层面提出“产教融合”的时间不长,但近年来所有重要的文件和教育改革方案都明确地把“产教融合”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理念。其主要原因有:对高校教育改革而言,产教融合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拉近了教育与产业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教育发展与产业发展的适应性,加强了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的融合度,能够将科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并直接为产业发展服务;对经济社会发展而言,产教融合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产业,节能环保、生物、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这些科技含量高的产业优化升级将引领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而这些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知识密集型研究者和从业人员,这些都离不开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对解决高等教育的结构性矛盾而言,有利于解决高校的分类发展,拉近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有效缓解我国高等教育的类型单一、同质化发展、就业难、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