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及影响因素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及影响因素

【摘要】:为了更准确地把握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我们选取30个民族自治州的17所高职院校进行调查分析。对新疆地区高职院校的性别结构进行统计,5所民族自治州高职的男女生平均比为0.83∶1;少数民族学生平均占比为54.31%,男生中少数民族平均占比为50.3%,女生中少数民族平均占比为56.01%。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我们选取30个民族自治州(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统计公报主要数据计算,30个民族自治州人口数达到5558.0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平均占比超过60%)的17所高职院校(包括伊犁职业技术学院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红河卫生职业学院、德宏职业学院、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延边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调查分析。统计数据来自2015年各校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和阳光高考平台数据。

(1)生源结构:女多男少、本省域为主。对新疆地区高职院校的性别结构进行统计,5所民族自治州高职的男女生平均比为0.83∶1;少数民族学生平均占比为54.31%,男生中少数民族平均占比为50.3%(最高达到92.02%,最低为28.84%),女生中少数民族平均占比为56.01%(最高为80.14%,最低为41.69%)。在生源地缘结构方面,总体上以院校所在省份为绝对生源基地(占比达到88.06%),17所高职院校省内招生数平均为1250人,省外招生数169.58人;分院校看,有6所院校超过15%(在16.17%~25.90%之间)的生源来自省外,有7所院校主要来自省内,有4所院校生源全部来自省内,有个别院校生源一半来自本州。

(2)就业创业特征:以省内企业就业为主,创业只是少数。第一,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就业率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2014年,高职院校大学生平均就业率为91.69%,高出2013年7.55个百分点。分地区平均就业率有较大差异,民族高职院校2014年平均就业率分别为:湖北(96.5%)、新疆(95.7%)、贵州(91.42%)、云南(87.83%)、湖南(83.12%)。第二,就业去向以省内就业为主,2014年高职院校省内就业率平均为96.69%。但选择本地就业的比例不足一半,2014年平均占比为45.43%。第三,就业单位性质以企业为主。高职院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平均占比为79.31%,机关事业单位就业平均占比为9.66%,升学平均占比6.82%。

此外,创业只是少数人的选择。第一,自主创业率偏低。2014年平均自主创业率为1.17%,低于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3.3%。[1]第二,创业典型案例不足。总体上,有5所高职学院(占调查院校的29.41%)在质量报告中记录了7个自主创业典型案例。首先,这些案例涉及6个专业,且所学专业与创业行业对口或密切相关的比例达到71.43%。其次,从创业案例的时间来看,大学毕业就直接创业的占42.85%,积累一定经验再创业的占28.57%,其他的占28.57%。再次,创业案例产生了较大经济效益,带动社会就业。从经济产出来看,案例间的差距比较大,多数企业年产值在100万元以内,个别能达到1000万元。最后,从创业实体的区位分布来看,在就读院校所在自治州创业的4个(占57.14%),在省内中心城市的2个(28.57%),在省外中心城市的1个(14.29%)。

表1.6 创业典型案例

说明:1.资料来自相关院校2015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2.涌现出的典型案例的民族身份无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