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优秀代表。这种价值体系体现了中医药文化最具特色的内涵。正是由于这种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中医药学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三)《神农本草经》与《本草纲目》中国现存最早的中草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全书载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文字简练古朴,为中药理论精髓,后世本草著作莫不以此为宗。......
2023-08-20
我国中药麻醉的经验和知识颇为丰富,古代小说中有许多关于蒙汗药的描述,古代中医文献中也有相当多使用麻醉中药的记载,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麻沸散。
远在人类社会初期,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地认识到有些植物或动物,吃了以后会出现头晕、麻木、昏迷及至死亡等情况;但有些植物吃了之后,创伤疾病的疼痛程度却减轻甚至消失了。这些具有消除疼痛的药物,便被人们作为止痛、麻醉药使用。在《神农本草经》里,已记载了某些药物的麻醉作用。如莨菪的种子这味药,书中说“多食令人狂走”。又如“乌头”也具有麻醉的作用,在古代被用于麻醉毒杀禽兽。《神农本草经》说“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古代中医文献里还记载了其他多种具有麻醉性能的药物,如莨菪、草乌和曼陀罗花等等。
按古代文献记载,至少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医学中已经应用麻醉药了。《列子·汤问》中有中国古代应用中药麻醉进行外科手术的最早记载,其中有一个故事,说“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疾,同请扁鹊求治……扁鹊遂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投以神药,既悟如初,二人辞归”。这故事中说的“毒酒”,看来就是含有麻醉药物的酒;所谓迷死,即是由于麻醉药物的作用而使人暂时失去知觉。汉代末年(2世纪初)时,华佗已把“麻沸散”应用于腹腔大手术了。《后汉书·华佗传》里记载有:“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今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这里所说的“麻沸散”,就是麻醉中药。《后汉书》《三国志》中都记载有华佗使用“麻沸散”施行外科手术并取得惊人效果的医案。如三国时期,华佗使用刮骨去毒的方法割掉中毒的死肉,挽救了关云长的性命。华佗的外科疗法能够手到病除,首先是因为他掌握了安全使用麻醉药的方法。
据说猎人使用的“麻药”是用曼陀罗种子、草乌和天南星制成的,华佗把这种“麻药”和酒拌成散剂,并且取名“麻沸散”。至于麻沸散到底用什么药合成,年久失传,现已无从查考。据说它是由曼陀罗花一斤,生草乌、香白艾、当归和川草各四钱,天南星一钱共六味药组成的。华佗首创了用酒内服“麻沸散”的全身麻醉术,这不仅在我国医学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麻醉学和外科手术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难怪后世尊华佗为我国外科始祖。
宋代以后,文献中屡有记载的曼陀罗花,又称为风茄花、山茄花、醉心花、洋金花等,是中药里常用的麻醉药物。宋代窦材的《扁鹊心书》(1146年)简要记述了曼陀罗花的麻醉功效,认为“人难忍艾火灸痛,服此即昏睡不知痛,亦不伤人”。现代科学实验证明曼陀罗花产生麻醉作用是因为其有效成分是东莨菪硷。
元代大量使用骑兵,外伤与骨折较多发生,因此,骨伤科及整形复位时用的麻醉术也相应地有了发展。14世纪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详细地叙述了内服与外用麻醉药,并且正确地提出服用原则,服用麻醉药的剂量须依据病人的年龄大小、体质强弱、有无出血等情况而有所区别,并提到孕妇应慎用。其后,明、清时代的中医文献对中药麻醉也有过不少论述。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一本概述世界药物学历史书籍《药物学的四千年》写道:“一些阿拉伯权威人士谈及的麻醉术,可能是从中国传去的,因为中国名医华佗擅长此术。他所使用的药物,是草乌头、曼陀罗花等。”可见,公元2世纪中国成功施行腹腔大手术这件事,充分证明当时中医麻醉术和外科手术,都曾居世界先进地位。欧美各国直到19世纪初期,才使用全身麻醉法施行手术。
麻沸散的发明意义十分重大,历代中药麻醉无不是在它的启发下发展起来的。后世医生在金创、痈疽、骨折等手术治疗和麻醉药使用方面有所发展,然而开创者仍然是华佗。
(蒋燕)
有关中国文化常识的文章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优秀代表。这种价值体系体现了中医药文化最具特色的内涵。正是由于这种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中医药学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三)《神农本草经》与《本草纲目》中国现存最早的中草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全书载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文字简练古朴,为中药理论精髓,后世本草著作莫不以此为宗。......
2023-08-20
“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对世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四种发明,具体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以及印刷术。“四大发明”这一提法最早始于英国汉学家李约瑟,后被中国的历史学家所接受和继承,并延传至今。16世纪,中国造纸术传遍欧亚大陆并传入美洲,取代了当地传统的羊皮纸。到了近代,中国造纸术传遍五大洲,为整个人类科学、文化的繁荣昌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023-08-30
用于手术中的麻醉药最早发明麻醉药是我国东汉时期的名医——华佗,不过当时的药名不是叫麻醉药,而是叫麻沸散。华佗是东汉末年的一代名医,他精通各种医术,尤其擅长于外科手术,被尊为中医外科手术的祖师。历史上,欧洲人进行手术,用的是放血麻醉法。后来西医中常用的全身麻醉药乙醚,是1848年由美国人莫尔顿发明的。也有研究者认为,保留在医书《华佗神方》中的麻沸散,是由羊踯躅、茉莉花根、当归、菖蒲4味药组成的。......
2024-05-22
奥格本认为发明是一个有序的过程,这是他在发明的影响的研究中的另外一个贡献。奥格本的创新在于他汇合了两种类型的研究,关注于发明的影响并以此来划分发明的过程[37]。奥格本的时间序列过程终结于调适。奥格本提出的发明的时间序列过程并不是发明设想产生的思维或者心理过程,实际上他已经涉及了创新的过程,只不过他并没有认清这一点,因此在他的著作中,未出现“创新”这个词。......
2023-11-27
纺织技术的发明和改进人们常把“衣食住行”作为生活的代名词。这个故事讲的是丝织技术的发明。黄道婆黄道婆只身流落他乡,淳朴热情的黎族同胞不仅在生活上给予她无微不至的照顾,而且把先进的纺织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当时黎族人民已经掌握了比较先进的棉纺织生产技术,生产的黎单、黎饰、鞍搭闻名内地。黄道婆虚心学习纺织技术,并且融合黎汉两族人民的纺织技术的长处,逐渐成为一个出色的纺织能手。......
2024-05-19
玩火玩出的发明——煤气的应用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在中国许多城市的公共汽车顶上,都堆放着一个大橡皮包。这可说是煤气第一次用于照明,也是煤气的第一次投入实际应用。1830年,英国人詹姆斯在自己的家中证实了煤气还可以用于炊事,开拓了煤气的另一用途。这也是我们的读者至今仍能感受到煤气的存在的用途。......
2024-05-19
奥格本时代的发明社会学研究者恰恰是抛开了“需要是发明之母”的原则,才能够转向社会中去寻求发明产生的原因。肯普佛特分析了发明之母不是唯一的,推动发明出现的因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陶西格认为不可否认的是,所有的发明者都渴望财富,发明者群体和赞助商以及投资者相关联,发明者整体上是需要利益刺激的。陶西格教授还认为发明的推动力来自于发明者所具有的发明的天性,发明是自发的,需要不是发明之母[13]。......
2023-11-27
绝大部分中药,鲜用与干用差别不大,如大青叶、野菊花、马齿苋、罗布麻、薄荷、荆芥等,只是剂量不同而已,一般鲜药为干药的2~3倍。因此,为保证药物安全有效,中药贮存的时间不宜过长。......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