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对这两个词组,“风景”与“景观”相似,“园林”与“设计”不同。显然,“园林”属于更具涵盖性和历史感的学术范畴。如此,“正名”问题伴随着近现代以来中国园林的发展历程。对于“园林”这一耳熟能详的传统概念的深入理解,则是剖析、认识中国园林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各种纷繁错综问题与现象的一个关键。“园林”因之暗示并揭示了园林营造包含着随时间生长的过程,也包含了人为干预的因素和规划设计的过程。......
2023-11-28
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中国古典园林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营造出一幅把自然景物与人造山水以及植物、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画卷。在这具有浓厚诗情画意的布置和造景艺术手法中,“借景”是非常重要的一种。
中国古典园林由于长期受到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而且除少数皇家宫苑外,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如何突破空间的局限,表现无限丰富的园景,就是一个需要创新的问题了。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就在于它采用了曲折而自由的布局,采用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借景”的艺术手法。
“借景”是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使之成为园景的一部分。这种手法在我国古典园林中运用得非常普遍,而且具有很高的成就。例如,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建园历史最早的沧浪亭,它的重要特色之一便是善于借景。由于园门外有一泓清水绕园而过,沧浪亭就在这一面不建界墙,而是把有漏窗的复廊对外,巧妙地把河水之景“借”入园内。再如北京的颐和园,为了“借”附近玉泉山和较远的西山的景,除了在名为“湖山真意”处充分发挥借景手法的艺术效果,在其他方面也作了精心的设计。如在颐和园的西堤一带,除了用六座形式不同的桥点景外,没有高大的建筑遮挡视线。昆明湖的南北长度也正适合将园内看得见的西山群峰全部倒映湖中。同时,两堤的垂柳,恰到好处地遮挡了围墙,使园内外的界限无形之中消失了。西山的峰峦、两堤的烟柳、玉泉山的塔影,都自然地结合成一体,成为园中的景色,园的空间范围无形中扩大了,景物也更加丰富了。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以万寿山佛香阁为近景、两堤和玉泉山为中景、西山群峰为远景的锦绣湖山、诗境画卷。
中国古典园林的这种借景手法,在《园冶》一书中,总结为五种方法,即“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
“远借”是借园外之景,如上述之例。
“邻借”是借园内距离不远的景物,彼此对景,互相衬托,互相呼应,如颐和园中“知春亭”附近的亭、桥、柳、石等互相邻借,显得协调而优美。
“仰借”一般是指园林中的碧空白云或明月繁星等天象。不过,像仰望山峰、瀑布以及苍松劲柏、宏伟壮丽的建筑也可称为仰借。如进入北京北海公园的正门,抬头即可仰望出类独秀的白塔。
“俯借”是指凭栏望湖光倒影、临轩观池鱼游跃等。
“应时而借”是指善于利用一年四季或一月之间不同的时辰景色的变化,如春天的花草、夏日的树阴、秋天的红叶、冬天的雪景,早晨的朝霞旭日、傍晚的夕阳余晖等,都可应时而借。如苏州以精巧幽深见长的网师园,园中的重要景区“殿春鋎”就是根据宋人芍药诗里的两句“多谢化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借春末的芍药花来造景的。
(张雨)
有关中国文化常识的文章
比对这两个词组,“风景”与“景观”相似,“园林”与“设计”不同。显然,“园林”属于更具涵盖性和历史感的学术范畴。如此,“正名”问题伴随着近现代以来中国园林的发展历程。对于“园林”这一耳熟能详的传统概念的深入理解,则是剖析、认识中国园林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各种纷繁错综问题与现象的一个关键。“园林”因之暗示并揭示了园林营造包含着随时间生长的过程,也包含了人为干预的因素和规划设计的过程。......
2023-11-28
园林的组成要素都已具备。全园清新有韵味,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答案:A,掌握11.[单选题]()是广东“四大园林”中保存原貌最好的古典园林。()A.正确B.错误“师法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融入自然——这是中国古典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的所在,是独立于世界园林之林最大的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2023-11-23
论园林“现代化”斗转星移,与时俱进,在历史长河的推进中,传统“园林”势必走向现代化,才能得以存续、发展。本书所讨论的中国园林“现代化”即始于“近代园林”的发生。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园林”现代化,则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道路。综上所述,“公园”的出现是传统园林“现代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基于“私园”的“公园”化,便必然是传统园林“现代化”最便捷的途径之一。......
2023-11-28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创作,集中体现了中国人追求自然美和生活美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包括建筑小品和建筑装饰的处理,一般是通过与自然要素的直接关系而组织于园林景象当中的。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过程中,建筑的布局、体量、式样、色彩等处理手法,对形成全园的艺术风格影响很大。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空间,由此获得了景观的多变性和意境的连续性,从而有别于其他门类的造型艺术。......
2023-11-18
中国是一个礼乐之邦,音乐文明源远流长。中国传统音乐的时间上限可以追溯到迄今发现的九千年前的贾湖骨笛,下限至清王朝灭亡的1911年,音乐文化的空间遍及亚洲东方古代中国广阔的疆域。唐燕乐中最突出、最辉煌的是大曲,它集中代表燕乐的全部艺术成就,将中国的宫廷音乐推向了顶峰。社会矛盾的激烈,还促进了戏曲艺术及其音乐的发展成熟,杂剧和南戏已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
2023-08-30
“戏曲”是中国的传统戏剧,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近代的京剧和所有的地方戏,与话剧、歌剧、舞剧、哑剧等同属于戏剧艺术的一个门类。在这些节目中,戏曲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如人物、故事情节、歌舞表演等艺术成分发展得更为成熟,向着戏曲艺术的形成又迈进了一步。北宋末到元末明初,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流行的戏曲艺术形式被称为“南戏”,又称“戏文”。......
2023-08-30
“绿化祖国”:新中国的园林绿化愿景“绿化祖国”是新中国成立后发动全民植树造林的一个口号,最初在《人民日报》1956年2月17日的社论中正式提出[1]。本书将乡村与城市一并探讨,试图对“绿化祖国”运动发生的背景与过程进行较为全面的剖析与再评估。发展生产与自力更生相关,力求平等与集体主义相应,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相联,所有这些统领于政治的觉悟与意识形态的诉求,决定了“绿化祖国”运动的背景及其实践。......
2023-11-28
提起长城,人们总认为是秦始皇开始修筑的。楚国在今河南、湖北等地筑的“方城”,长达几百里,就是最早的长城。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怕再度出现地方割据的局面,将这些长城拆掉。清王朝也是幅员广大的帝国,长城是内城,没有进行修补和增筑。至于明代以前所筑的长城虽已废坏,遗址尚存。现在黄河流域和黄河流域以北的省市加上湖南、湖北2省,共16个省市都有长城的遗迹,可以想象当时的规模。......
2023-08-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