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一运动略史五一运动是全世界工人阶级的伟大革命运动,是国际工人运动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五一运动在俄国革命的影响下发生,成为世界五一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工人运动史的重要方面。但关于中国五一运动的形成及其发展状况,迄今尚无人进行深入的研究,略有涉及的几篇文章,不系统不全面,且多疏漏和错误。根据第二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决议,1890年,国际无产阶级第一次举行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活动。......
2023-11-28
词,又称长短句,是合乐的歌词。词虽然是合乐的歌词,但和汉魏以来古乐府不同,它是隋唐时期音乐革新的产物。隋唐时期,从西域和国外传入的音乐逐渐和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了燕乐。燕乐与传统的“雅乐”是相对而言的,也称为“俗乐”,它在当时是传播最广、最有群众性和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抒情音乐。当时的词,就是和这种新兴音乐的乐曲相配的歌词。词的名称,是和曲调相对而言的。唐代出现了“曲子词”的名称,敦煌写本则称之为“曲子”,如《云谣集杂曲子》。宋代也有“曲子”的名称,又称“今曲子”。此外,词又称“长短句”、“诗余”。长短句歌词在唐代兴起的时候,还未能与诗相抗衡,进入宋朝以后,却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于诗坛、乐坛,并迅速发展成为一代文学。宋代是长短句歌词繁荣兴盛的时代。文学史上,宋以词著称,宋词不管是作为文学样式还是音乐样式,在中国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词有“令”、“引”、“近”、“慢”等。“令”一般比较短,在文人创作中比较早盛行起来。如“捣练子令”、“浪淘沙令”等。“引”和“近”一般较长,如“望云崖引”、“阳关引”、“祝英台近”、“诉衷情近”等。“慢”又比“引”和“近”长,它虽然在唐五代时已经有,但盛行是在北宋中叶以后。如“雨霖铃慢”、“木兰花慢”等。随后又出现“小令”、“中调”、“长调”的名称。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中说:“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词除了一部分字数较少的小令如“十六字令”、“如梦令”等以外,都要分段落,一段叫作“一片”。一部分词分两段,少数词分三段、四段。两段的词,第一段被称为“上片”或“上阕”、“前阕”,第二段被称为“下片”、“过片”或“下阕”、“后阕”。不分片的称单调,分两片的叫作双调。
词调(或称词牌)种类众多,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等不同而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清代万树《词律》搜集整理,得出660调,1180余体。康熙时王奕清等所编的《词谱》,列出826调,2306体。后来还陆续有人补充,总共在1000调以上,其中,常用的大约只有100多个。词调名称的由来,绝大部分已经无从考证,只有极少数有记载流传。如“菩萨蛮”,据《南部新书》和《杜阳杂编》说,唐代宣宗大中初年,女蛮国入贡,女使者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挂着珠宝,号“菩萨蛮队”,有人就据此创作了这个曲调。又如“念奴娇”,据王灼《碧鸡漫志》所说,是唐代天宝年间所创制的曲子,当时有一个歌女名叫念奴。另外有的词调的名称,是用某一首有名诗词中的语句,如“潇湘逢故人”,出于梁柳恽的诗句;又如“如梦令”原名“忆仙姿”,出自李存勖《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句。
词的格律,即词律,具有一些基本特征。第一,字数一定。每一词调都规定一定字数。词调短的如“十六字令”,只有16字;长的如“莺啼序”,有240字。第二,讲究平仄。按照宋人的严格要求,仄声还要分上去入,但有选择余地,入声字有时可以当平声和去声用;上声字有时也可以当成平声用。第三,句式参差不齐。最短的有一字句,二字句至七字句都是常见的。此外还有八字句、九字句、十一字句等。第四,各个词调押韵的位置不同。有上下句押,有隔一句、二句或三句押,还有句中押等等,配合句式的参差不齐,显得错综复杂。第五,对仗可灵活掌握。对仗可以按照习惯运用,如果上下两句字数相同,就有用对仗的可能。词的对仗,不限定平对仄、仄对平,它服从于词调中平仄的规定。
词的押韵方式可以分为通首平韵、通首仄韵、不同韵部的平仄换韵、同韵部的平仄押韵四类。通首平韵的,都是一韵到底,如“浣溪沙”。通首仄韵的,有的一韵到底,如“满江红”;有的换韵,如“钗头凤”。不同韵部的平仄换韵一类中,有各种变化:有的前面押平韵,后面换成其他韵部的仄韵,如“南乡子”;有的上片押仄韵,下片换其他韵部的平韵,如“清平乐”;有的一首中换几次韵,如“菩萨蛮”;有的以一韵为主,中间夹有其他韵,如“定风波”。同韵部的平仄押韵中,有的上片和下片都是平仄韵通押,如“西江月”;有的上片都是平韵,下片夹有仄韵,如“长相思”的两句叠韵。
宋以前词人填词,要求合乎音乐腔调,又要求合乎一定的格律,如字数、平仄、句式、韵位等。格律的规定和音乐的腔调是相关联的,它是通过合乎格律来达到合乎音乐的腔调。但格律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许多词人只懂得格律不懂音乐,他们只是按照格律填词,这样就导致音乐与词逐渐相脱离的道路,也就无人演唱了。这种无人演唱的词纯粹是抒情的文学作品,没有合乐的功用。唐宋的燕乐,到元代趋于衰落,代之而起的是北曲。明代以后,宋词曲谱大多失传,按照格律填词却继续不断,词逐渐成为一种单纯的诗歌形式了。
(卢月)
有关中国文化常识的文章
中国五一运动略史五一运动是全世界工人阶级的伟大革命运动,是国际工人运动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五一运动在俄国革命的影响下发生,成为世界五一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工人运动史的重要方面。但关于中国五一运动的形成及其发展状况,迄今尚无人进行深入的研究,略有涉及的几篇文章,不系统不全面,且多疏漏和错误。根据第二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决议,1890年,国际无产阶级第一次举行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活动。......
2023-11-28
经络学说是研究经络的基本概念、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形体官窍相互关系的理论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经脉在四肢部位各分出一支别络,再加上躯干部的任脉之络、督脉之络及脾之大络合为“十五别络”,简称“十五络”。可见经络学说在中医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2023-08-20
植物群落的生活型组成是群落对外界环境适应性的综合反映。在不同调查时期,群落物种组成发生变化,优势种的相对重要值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3 个群落中蒙古冰草、甘草、短花针茅和牛枝子4 种优势种的重要值在7月均大于在9月的。蒙古冰草群落中牛枝子重要值在2017年7月重要值仅次于蒙古冰草,成为次优势种,而猪毛蒿在2016年春夏雨水相对充沛,其重要值在3 个群落中达到11.47 ~21.75,在2017年7月,其重要值急剧下降到1.02 ~3.00。......
2023-11-04
柳永对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而在宋代所用880多个词调中,有100个词调都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词至柳永,形式体制完备。柳永词还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如《望海潮》。柳永9.“花间派”是因词集《花间集》而得名;它的编者是五代后蜀人__________。......
2023-11-30
汉代大文学家蔡邕不仅在汉赋史传上有很高的成就,音乐的造诣也十分高超。在乐器史上十分有名的“焦尾琴”,就是在蔡邕手中诞生,这和他超绝的辨音能力密不可分。就在蔡邕准备启程回京的前一天,他闲来无事,又信步在江边散步。蔡邕走到门外,听见琴声,就习惯性的停下来听琴。蔡邕就把刚才听琴的事情说了。就像蔡邕只是听音就可以救下一把好琴的琴木,被传为佳话一样。......
2023-11-27
中国哲学与文化自东周以来,几经起伏,终至于宋明则理学昌盛。在对儒学的重新诠释中,朱子在前贤的基础上,做了文化下移的工作。有宋一代,中国精英文化之取向发生了重心的转移,适应了社会文明化的需要。朱子在学风上重现了先秦子学好尚论辩批判的学术精神。朱子总结了有宋以来的道学,乃至孔孟以来的整个儒学,建立了一套思想精深、体系庞大的儒学系统,其中尤以他的经学与理学为代表。......
2023-11-20
历书,古时称“通书”或“时宪书”。中国的阴阳合历不仅考虑月亮的圆缺变化,而且要考虑到太阳的周年运动。干支记日法是中国古人的一项重要创造。于是,太史令司马迁上书汉武帝,要求下令改历。刘洪还创立了中国古代计算月亮不均匀性改正值的传统方法,后世所有的历算家都沿袭了刘洪的方法。但是,祖冲之对中国历法的贡献也是卓越的,这些贡献集中体现在他编制的《大明历》中。......
2023-08-20
在四川流传于现今的民族民间舞蹈中,仍保留着许多巴蜀舞蹈文化的遗存,显现出四川民族民间舞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与众不同的色彩。基于以上的思考我们展开了对巴蜀舞蹈史的课题研究,希望巴蜀舞蹈文化在新时代中,迸发出它应有的光辉,希望我们这一地域舞蹈史的研究,为我国舞蹈史以及艺术史、文化史的研究尽绵薄之力。......
2023-11-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