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人们称为“宋四家”。然而“宋四家”的说法在宋代并没有人提出,它的出现最迟是在元朝的时候。所以,蔡襄的书法在当时被誉为当世第一。他也同苏轼一样,在书法上主张发挥个性,认为“随人做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米芾的书法风格在“宋四家”中最为全面,笔法变化也最为丰富,又因其善取百家之众长,故人称“集古字”。......
2023-08-20
苏轼一生的政治道路很坎坷。在朝任官期间,正值王安石变法,他要求改革弊政,但主张变法不宜过于激烈,反对急于求成,由于建议未被皇帝采纳而请求外调。苏轼在外任官期间,一些官僚趁机从苏轼诗文中罗织罪状,将他逮捕入狱,酿成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王安石变法失败后,苏轼被重新起用,因反对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完全废除新法,先后被迁到杭州、颍州、扬州等地任官,任职期间曾减赋赈灾,抗洪保堤,整饬军纪,加强边防,政绩很突出。绍圣元年(1094年),新党得势,苏轼再次成为新贵打击的对象,被一贬再贬,由英州(今广东英德)、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州)。直到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苏轼才遇赦北归,一年后在常州逝世。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豪放作为文学风格,始见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杨廷芝在《诗品浅解》中将“豪放”解释为“豪迈放纵”,“豪以内言,放以外言,豪则我有可盖于世,放则无物可羁乎我”。可见豪放词气度超拔,不受拘束。豪放派的特点,大体上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来写词,善于运用典故,不受音律束缚,气势恢弘雄放。作为豪放派的始创者,苏轼突破了词必香软的樊篱,创作了一批风貌一新的词章,为词体的长足发展开拓了道路。从现存的作品来看,苏轼对词的革新是多方面的。
有词以来,文人多用它来描写男女恋情,渲染离情别绪,“词为艳科”是人们的固定观念。苏轼不仅用词写爱情、离别等传统题材,而且还抒写报国壮志、农村生活、贬居生涯等,扩大了词的意境,增强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功能。他以雄健的笔力刻画英气勃勃的人物形象,寄托立功报国的壮志豪情,如《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等篇。苏轼在词中更多地倾入自我,表现个性。如《沁园春·孤馆灯青》写青年时代的政治抱负;《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写贬谪后孤高自赏不肯随波逐流的情绪;《满江红·江汉西来》即景怀古,借用祢衡的遭遇来暗喻愤懑不平的感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借日常小事反映不畏坎坷、泰然自处的生活态度。这些词作都很有个性。在徐州写的五首《浣溪沙》,以清新隽秀的语言,生动描绘了农村生活的景象,刻画了黄童、白叟、采桑姑、卖瓜人等各式各样的人物,描绘了一组富有生活气息的农村风俗画。
苏词在笔力和体制上都有所创新。他以写诗的豪迈气势和劲拔笔力来写词,格调雄健激昂,达观潇洒。咏史时长啸“大江东去”,抒怀则沉吟“鬓微霜,又何妨”,怀友时放歌“有情万里卷潮来”,写景则渲染“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饮酒时高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的词集中表现了豪放派的特点,王士祯评价苏词“挟海上风涛之气”(《花草蒙拾》);刘辰翁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辛稼轩词序》)苏轼还把陶渊明《归去来辞》改写成《哨遍》,将韩愈《听颖师琴诗》改写成《水调歌头》,在词体上堪称创制。
在语言和音律上,苏词也有新意。苏词语言大多吸收诗赋词汇,并把口语融会其中,不仅激扬顿挫,而且清新质朴,改变了以往词人镂金错采的风格。苏词还时常突破声律的限制,追求自由无拘的形式。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说:“居士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豪放杰出,自是曲子内缚不住者。”(《复斋漫录》)李清照说苏词“皆句读不协之诗耳”。实际上苏轼的《蝶恋花》《贺新凉》等在当时都广为传唱,宋代词评家也赞赏《水龙吟》“声韵皆婉”(《曲洧旧闻》)、“全章妥溜”(《词源》),这些都说明苏词并不忽视音律,只是更重视词的文学价值。
豪放派主要作家除苏轼外,同时代的还有王安石、贺铸等。宋朝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得到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干、陈亮、刘过等人都写豪放词,豪放词派蔚然成风。南宋词人辛弃疾直接从苏词中得到启发,用词抒发爱国之思,提升了词的思想高度,形成苏辛词派。豪放派的出现打破了“诗庄词媚”的传统,结束了婉约派风靡词坛的局面,开创了新的天地,把词从柳荫花下带到了山川河流、农舍阡陌的广阔天地,战士、郡守、渔夫、浣衣女、莲娃等各类人物形象也进入了词的描写范围。这些都大大拓展了词的表现空间,加强了词反映生活的功能。由于内容的扩大,带来了形式上的变化,豪放词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声律的限制。在词的文学性和音乐性上,豪放派词家更重视其文学性,为了达到文学上的效果,他们“不善剪裁以就声律”(陆游《老学庵笔记》)。因此,也出现了一些过于平直甚至粗糙的作品。但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派别,豪放词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宋、金直到清代,写作豪放词的作家历来都大有人在。由于苏轼等人的倡导,豪放派形成一个巨大的流派,与被视为正宗的婉约派“并行而不能偏废”(《四库提要·东坡词》),成为古代词坛的两座奇峰。
(卢月)
有关中国文化常识的文章
宋代的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人们称为“宋四家”。然而“宋四家”的说法在宋代并没有人提出,它的出现最迟是在元朝的时候。所以,蔡襄的书法在当时被誉为当世第一。他也同苏轼一样,在书法上主张发挥个性,认为“随人做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米芾的书法风格在“宋四家”中最为全面,笔法变化也最为丰富,又因其善取百家之众长,故人称“集古字”。......
2023-08-20
瘦西湖位于扬州市西郊,原名保障河、炮山河,又称长春湖。因为此湖与杭州西湖相比,有另一种清瘦秀丽的特色,故称为瘦西湖。瘦西湖名称始于清乾隆年间。瘦西湖造园的成就突出表现在“妙造”自然得体,山水经营匠心独运,景观序列连续紧凑,似一轴水墨山水长卷。这就是前人对清代扬州瘦西湖风景的写照。台上重檐方亭有两圆门,分别引入瘦西湖的两个有代表性的主体建筑:五亭桥和白塔。......
2023-08-20
陶渊明任彭泽令时,郡里派遣一个督邮到彭泽,县里的小吏让他束带相见,以表示尊敬,陶渊明一怒之下辞官回家,在职仅80余日。当时一个县令的俸禄相当于五斗米的价钱,陶渊明此次挂冠而去,留给后人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千古佳话。田园诗在陶渊明的作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这种人格魅力,这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为封建时代所有追求独立人格和自由生活的知识分子树立了洁身自好的榜样。......
2023-08-20
吴昌硕14岁就开始在父亲的指点下学习刻印。吴昌硕的篆刻中有坚实的书法基础,同时也融汇绘画的技法。吴昌硕的印章中少则一二字,多达数十字,但在布局上比前人更精于设计。吴昌硕的第一个日本学生河井仙郎也加入了西泠印社,这在当时成为印学界的一段佳话。不仅如此,在吴昌硕去世之后,日本人还为他雕铸了铜像,置于西泠印社内。现在的西泠印社也成为西湖著名游览胜地之一。......
2023-08-20
早期敦煌壁画中的人物多着西域服装,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印度和西域对中国的影响。飞天原本只画在佛教石窟壁画中,飞仙多画在墓室壁画中,后来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曾把壁画中的飞天也称为飞仙。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有的怀抱琵琶,轻拨弦丝;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有的彩带绕身,漫天遨游;有的脚踏白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振臂,腾空向上。......
2023-08-20
由于宋代倡导以文立国的政策,于是对民间相关的文教活动相当鼓励,因此部分著名的书院便获得政府赐经、赐额及颁赐学田,书院因朝廷的提倡而更加有声誉。始建于五代后周时,曾名太乙书院。宋仁宗景佑二年,重修书院,赐名嵩阳书院并赐田1顷。......
2023-08-20
出身伊斯兰教名门望族的郑和自幼受过良好教育,并对西洋事物做过一些了解。郑和幼年参加明军,为燕王朱棣的近侍。郑和下西洋航海图从永乐三年起,郑和奉明成祖之命,率领庞大船队先后七次出使西洋。其中前三次下西洋到达的国家有:东南亚的越南、柬埔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及南亚的印度等国沿海地区。在郑和第四次到第七次下西洋的远航中,他的船队最远曾到达非洲的东海岸。......
2023-08-20
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人。正在进退两难的时候,有人推荐自己的门客蔺相如,认为他可以应对这个局面。蔺相如估计秦昭王只是假意应付,就提出秦王应当斋戒5天,以示郑重,昭襄王只得答应。秦王此时也毫无办法,只好让蔺相如返回了赵国。廉颇见自己居然不如一个文人,十分恼怒,多次扬言要羞辱一下蔺相如。蔺相如听说后,却多次回避廉颇,不与他正面交锋。手下人愤愤不平,蔺相如则说:“我和廉将军必须团结,这样才能抵御强敌。”......
2023-08-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