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景明的复古主张单纯从形式上着眼,没有继承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与唐寅、祝允明、文征明合称“吴中四才子”,影响仅次于李梦阳、何景明。他们推崇前七子,效法汉魏、盛唐,提倡格调,拟古风气比前七子更严重。前七子和后七子之间有一定的承继关系,他们前呼后应,在明代文坛上形成声势浩大的复古运动,取代了“台阁体”的地位,统治文坛100多年。......
2023-08-20
“建安七子”是东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最早提出“七子”之说的是曹丕的《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伟长、陈留阮蠫元瑜、汝南应!德琏、东平刘桢公。”这七人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以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孔融(153-208年),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汉献帝时任少府,因不满曹操的作为而被免职。好士待客,声望很高,遭到曹操忌恨而被杀。孔融是东汉末年的名儒,为建安七子之首。他的文章以议论为主,大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风格典雅,善于引古论今和运用巧妙的比喻,因此很有气势。曹丕曾盛赞孔融为“扬(雄)、班(固)俦也”(《典论·论文》),把孔融和扬雄、班固列为水平相当的同一类作家。主要作品有《荐祢衡疏》《与曹公论盛孝章书》等,诗有《折杨柳行》《临终诗》等五首。
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江苏淮安县东南)人。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后为袁绍幕僚,官渡之战后依附曹操,先后任司空军师祭酒和丞相门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瘟疫流行,与刘桢、应!、徐等染病去世。陈琳诗、文、赋都擅长,散文风格尤其雄放,笔力强劲,很有文气,朝廷文书很多出自他的笔下。作品有诗歌《饮马长城窟行》,散文《为袁绍檄豫州文》《为曹洪与世子书》等,辞赋有《武军赋》《神武赋》等。
王粲(177-217年),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金乡)人。早期依附刘表,但没有被重用。曹操南征荆州时转到曹门下,赐爵关内侯。王粲是“七子”中政治地位最高的,是唯一封侯的人,很受曹操信任,和曹丕、曹植的关系也很密切。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在随军途中病逝。王粲天资聪颖,精通数学、棋艺,熟悉前代典章礼仪,经常参与朝廷奏议和制度拟订。他很看重文学的社会功用,作品比较能够反映时代风貌,偏重写实风格。刘勰说:“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赋,则七子之冠冕乎!”(《文心雕龙·才略》)主要作品有《七哀诗》《从军诗》等,抒情小赋也很出色,《登楼赋》流传很广。
徐(170-217年),字伟长,北海郡(今山东昌乐附近)人。建安初年受曹操召见,先后任司空军师祭酒掾属、五官中郎将文学,几年后因病辞职。曹操后来又授以上艾长,徐以病推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染病身亡。徐少年时勤奋好学,闭门潜心研读典籍,从不随波逐流。他的文章以“清玄体道”著称,语言比较朴实,但旨意深远,而且逻辑性强。主要作品有诗《室思》《答刘桢》等;辞赋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有《玄猿赋》《漏卮赋》《橘赋》《齐都赋》等,刘勰曾把他和王粲并举为魏朝的“赋首”。另外有《中论》,是一部有关伦理及政治的散文论集,也是“七子”中唯一保存至今的专著。
阮蠫(?-212年),字元瑜,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少年时拜师蔡邕。建安初期阮蠫为躲避徭役而隐居,曹操赏识其才气,先后授以司空军师祭酒和丞相仓曹掾属。阮蠫擅长章表书记,与陈琳齐名。传说他曾在马背上草拟致关西军阀韩遂书,写完后呈给曹操改定,曹操竟不能增减一字。他的作品文气流畅,舒卷自如,《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最受人称颂。他的诗在“七子”中格调最为凄凉低沉,主要有《驾出北郭门行》《七哀诗》《失题》等。另外有《文质论》,反映了他“意崇敦朴”、重质轻文的文学观。
应玚(?-217年),字德琏,汝南(今河南汝南)人。建安年间先后为丞相掾属和五官中郎将文学,和曹植关系密切。应!的诗歌音调舒缓柔和,情感悲切忧伤。他的赋或咏物,或咏怀,刻画精致,想象丰富,形象生动,表现了作者的文学素养和运用文字的功力。总体上看,应!的作品语言风格趋向平和,比较注重藻饰,文采斐然。与“七子”中其他人的雄壮悲凉相比,应!的风格是别具一格的,前者犹如山中之瀑布,而应!的文字则如山涧中一股清新的溪流。
刘桢(?-217年),字公,东平(今属山东)人。建安年间曹操授以丞相掾属,与曹丕、曹植来往密切。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染病去世。刘桢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特别是五言诗的创作方面,曹丕曾说“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又与吴质书》)。他的作品气势激扬,意境峭拔,与王粲合称“刘王”,也有人把他同曹植合称“曹刘”,都是针对其作品的气势而言。但他创作的弱点是辞采不够丰富,钟嵘在《诗品》中说刘桢“气过其文,雕润恨少”。代表作有《赠从弟》三首等。
“七子”的创作各有独特的风貌,同时也具有共同特点,这就是“建安风骨”。关于这种时代风格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概括为“雅好慷慨”,“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七子”集中体现了“建安风骨”慷慨悲凉却又典雅俊朗、气贯长虹的风格。曹丕评论说:“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典论·论文》)对“七子”给予了高度评价。“建安七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们和曹氏父子构成了建安作家的主力军,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卢月)
有关中国文化常识的文章
何景明的复古主张单纯从形式上着眼,没有继承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与唐寅、祝允明、文征明合称“吴中四才子”,影响仅次于李梦阳、何景明。他们推崇前七子,效法汉魏、盛唐,提倡格调,拟古风气比前七子更严重。前七子和后七子之间有一定的承继关系,他们前呼后应,在明代文坛上形成声势浩大的复古运动,取代了“台阁体”的地位,统治文坛100多年。......
2023-08-20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今天大纵湖景区修建“七子岛”和陈琳墓,正是这种历史文化担当的体现。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间,故后世称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为“建安文学”。此时袁绍惜其才华,于是陈琳归附于袁绍帐下,自此袁绍军中文书,多出自陈琳之手。最为出名并在历代史书中均有记载的,当数为袁“讨伐曹贼”而作的《为袁绍檄豫州文》。......
2023-11-23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四大类别,统称“四部”,分为经部、史部、子部和集部,又可分为甲部、乙部、丙部、丁部。这种四部分类法自唐代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作为一种传统分类法,它在类分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2023-08-20
瘦西湖位于扬州市西郊,原名保障河、炮山河,又称长春湖。因为此湖与杭州西湖相比,有另一种清瘦秀丽的特色,故称为瘦西湖。瘦西湖名称始于清乾隆年间。瘦西湖造园的成就突出表现在“妙造”自然得体,山水经营匠心独运,景观序列连续紧凑,似一轴水墨山水长卷。这就是前人对清代扬州瘦西湖风景的写照。台上重檐方亭有两圆门,分别引入瘦西湖的两个有代表性的主体建筑:五亭桥和白塔。......
2023-08-20
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各诸侯国实力越来越强,其中较大的诸侯国强迫弱国臣服,并互相争夺,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先后成为霸主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经过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7个国家实力最强,被称作“战国七雄”。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战略,先灭韩国,然后集中兵力趁赵国遭灾之时灭了赵国。......
2023-08-20
陶渊明任彭泽令时,郡里派遣一个督邮到彭泽,县里的小吏让他束带相见,以表示尊敬,陶渊明一怒之下辞官回家,在职仅80余日。当时一个县令的俸禄相当于五斗米的价钱,陶渊明此次挂冠而去,留给后人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千古佳话。田园诗在陶渊明的作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这种人格魅力,这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为封建时代所有追求独立人格和自由生活的知识分子树立了洁身自好的榜样。......
2023-08-20
吴昌硕14岁就开始在父亲的指点下学习刻印。吴昌硕的篆刻中有坚实的书法基础,同时也融汇绘画的技法。吴昌硕的印章中少则一二字,多达数十字,但在布局上比前人更精于设计。吴昌硕的第一个日本学生河井仙郎也加入了西泠印社,这在当时成为印学界的一段佳话。不仅如此,在吴昌硕去世之后,日本人还为他雕铸了铜像,置于西泠印社内。现在的西泠印社也成为西湖著名游览胜地之一。......
2023-08-20
早期敦煌壁画中的人物多着西域服装,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印度和西域对中国的影响。飞天原本只画在佛教石窟壁画中,飞仙多画在墓室壁画中,后来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曾把壁画中的飞天也称为飞仙。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有的怀抱琵琶,轻拨弦丝;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有的彩带绕身,漫天遨游;有的脚踏白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振臂,腾空向上。......
2023-08-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