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傩文化浅论曹毅研究中国傩文化不可不研究土家族傩文化。傩戏是由傩祭、傩舞发展而来,是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其在土家族地区的传承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受这一地带浓郁巫风的影响,但巫文化不等同于傩文化,作者在文中做出区别。究其根本,其特点是由土家族地区相对封闭、剧烈的社会变革被淡化、原始文化意识形态遗留甚丰而塑造的。也正是基于地理环境、民族心理、社会形态原因,土家族地区傩文化才得以保存下来。......
2023-08-04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在中国古代,不少人家的大门两侧都会贴有这副对联。这句话实际上道出了中国古代家族在文化修养、政治地位等方面的传承性。由于有着先天的血缘关系,家族成员对前代精神文化遗产的继承是自然而然的,这也造就了不少名垂青史的家族,如赵奢和赵括、司马谈和司马迁,等等。
赵奢和赵括
赵奢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赵奢最初担任征收田赋的小官,他大公无私,一视同仁。当时权高位重的平原君家人拒不交租,赵奢毫不留情,杀了9个当事者。平原君问罪,赵奢则说:“如果您不奉行公事,那么国家就会衰弱,那样您的地位也难以保持了。”平原君见他不同凡响,就推荐他管理全国的赋税,从而使国力不断增强。后来赵奢被任用做将军,其比较有名的战役是解阏与(今山西和顺县)之围。当时秦军围困阏与,赵奢率军出邯郸30里后就安营扎寨,做出无意进兵之状。秦军派间谍来探,赵奢也把他放走,以迷惑秦军。然后他突然下令西进,很快就到了阏与附近,接着抢占了北山制高点。秦军十分被动,结果大败,阏与之围解除。回国后赵奢被封为马服君。作为将领,赵奢爱兵如子,赏罚分明,有很高的威信。他从不固守教条,而是灵活应变,这与其子赵括恰成鲜明的对比。赵括对兵法烂熟于心,又博闻强识,理论水平很高。但是,他仅仅是空谈其父所传授的兵法,却无丝毫的实战经验。赵奢生前即对此有深切的体察,而他死后赵括率大军抗击强秦,结果在长平之战中被全歼。
司马谈和司马迁
西汉的司马谈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对于天文、历史、哲学都颇有研究。他著有《论六家要旨》一文,对先秦到汉初6个主要学术流派作了简要而精辟的分析,为后人所称道。司马谈任太史令,也就是史官,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搜集史料。他曾计划写作一部通史,但尚未实现即逝世了,临终时将此事托付给了其子司马迁。司马迁在史官家庭中长大,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他10岁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后来跟着董仲舒、孔安国学过《公羊春秋》《古文尚书》,基础十分坚实。20岁时他曾漫游东南,饱览名山大川,搜集了许多趣闻逸事,对一些历史典故有深切的体验。担任太史令后,他有条件看到大量的图书文献和国家档案。从上古的典籍到西汉司马相如等人的辞赋;从诸子百家的著作到各代的史料,他都认真阅读。这些工作为司马迁撰写《史记》做了充分的准备。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他正式开始编写史书。几年后,汉朝与匈奴兵戎相见,汉将李陵作战时被围,因矢尽粮绝而投降匈奴。司马迁为李陵辩解,认为李陵已经尽力。汉武帝十分震怒,于是对司马迁处以宫刑。遭此奇耻大辱,司马迁痛不欲生,但是他忍辱苟活,最终完成了《史记》的写作。《史记》兼史书与文学作品于一体,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曾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谢安一家:“旧时王谢堂前燕”
唐朝诗人刘禹锡有《乌衣巷》诗,诗中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句,其中“谢”指东晋的谢氏家族。谢氏以谢鲲起家,尔后其子谢尚、从子谢奕、谢万等陆续出任要职,谢氏逐渐兴旺发达。谢氏家族中最著名的是谢安。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他名望很高,但是多次谢绝征召,直到将近40岁时才出仕。后来官至侍中,独揽朝政大权,声誉日隆。东晋太元八年(383年),前秦在统一北方之后,大举南下,进攻东晋。谢安一面命人加强防守,稳固后方;一面命其弟谢石,其侄谢玄、谢琰等率军前往前线抗敌。最初东晋战事不利,后来见前秦军队未能全部集中,于是主动出击,扭转了战局。然后又及时渡过了淝水,进行猛攻。而此时前秦军已经军心涣散,一败涂地。这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战”,此战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典故。战后谢安被封为庐陵郡公,谢石被封为南康公,谢玄为康乐公,谢琰为望蔡公。一个家族之中居然有4位公卿,实属罕见,谢氏家族至此达到了全盛。到东晋末年,皇族开始回收皇权,谢安、谢玄等人逐渐受到排挤,谢氏家族开始衰微,但仍然属于名门望族。
诸葛亮兄弟各为其主
三国时候诸葛家族显赫一时,其中诸葛亮三兄弟在复杂的社会形势中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各自大显身手。
诸葛亮,字孔明。他自幼父母双亡,跟随叔父诸葛玄生活于荆州。叔父去世后,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隐居于隆中,静观时局变幻。诸葛亮博学广记,胸怀大志,被人称为“卧龙”。后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见他为贤明之主,于是答应出山辅佐。诸葛亮按照自己三分天下的战略部署,联合东吴,抗击曹魏。后赤壁之战大胜,诸葛亮与刘备趁机西进,占领巴蜀,建立了蜀国,诸葛亮为丞相。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七擒孟获,平定南方。后又多次北伐,为重复汉室而鞠躬尽瘁,最后因积劳成疾而死。诸葛均后来也为蜀国效力,任长水校尉。诸葛瑾为诸葛亮的兄长,字子瑜。他因躲避战乱而到了江东,官至大将军、左都护等要职,是吴国政坛的重要人物。诸葛瑾气度过人,直言敢谏。同僚们对他十分尊重,吴主孙权也对他十分看重。他绝不因私废公,虽与诸葛亮常年不见,但因为各事其主,所以在出使蜀国时只与弟弟在商量公事时相见,可见其品性。
蔡邕,东汉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文学家、书法家,精通音律,造诣颇高,闻名于当时。东汉桓帝时专权的宦官听说后,就奏请天子令,让他入京。但蔡邕到了偃师后就以得病为借口,不再前行。灵帝时为议郎,校书于东观。他定“六经”文字,亲自写经文,立于太学门外,即是有名的《嘉平石经》。蔡邕是大书法家,其字严整中见灵动,肃穆中显生气,笔力刚健,古朴天然。另外,蔡邕精于天文数理,也是有名的辞赋家、散文家,他共有诗、赋、碑、诔、铭等共100余篇。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蔡邕女。蔡文姬从才华横溢的父亲处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也是多才多艺。她既解音律,又能诗赋,是历史上有名的女诗人。她所作的琴曲《胡笳十八拍》,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蔡文姬的诗中最有名的是《悲愤诗》。这首诗所记述的是她被胡人掳走直至回国的亲身经历,纪事、抒情、议论,水乳交融,将时代的动乱、个人的不幸用真切的笔触写出,读后动人心弦。
蔡邕
蔡文姬
(范松义)
有关中国文化常识的文章
土家族傩文化浅论曹毅研究中国傩文化不可不研究土家族傩文化。傩戏是由傩祭、傩舞发展而来,是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其在土家族地区的传承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受这一地带浓郁巫风的影响,但巫文化不等同于傩文化,作者在文中做出区别。究其根本,其特点是由土家族地区相对封闭、剧烈的社会变革被淡化、原始文化意识形态遗留甚丰而塑造的。也正是基于地理环境、民族心理、社会形态原因,土家族地区傩文化才得以保存下来。......
2023-08-04
然后,将因子分析得到的6个因子作为自变量,通过建立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由表37可知投入6个自变量的二元逻辑回归模型的Cox-Snell与Nagelkerke关联强度值分别为0.233及0.310,表示6个自变量与是否把企业经营权移交给子女结果有一定强度的关联(表39)。......
2023-11-27
因此,在家族财产继承方面,家族企业存在很大问题。三井家族对于家产的继承是日本家族企业解决继承问题的典型案例。相比之下,中国的家族财产继承制对财产集中极为不利。......
2023-11-27
摆手,土家语称“舍巴”。传统的摆手舞是祭祀舞蹈,是土家族人缅怀祖先创业的艰辛,再现田园生活的恬静的大型史诗。而如今已成为纯粹的娱乐性歌舞的摆手舞,主要流传在渝、鄂、湘、黔交界的酉水河和乌江流域。摆手舞在人数上没有限制,套式和内容则多种多样,多用于表现征战、狩猎、劳动和日常生活等内容。今天的摆手舞可分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集舞蹈艺术与体育健身于一体,有东方迪斯科之称。......
2023-11-07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的妇女即开始采用铅粉之类进行化妆,而伴随着化妆品的出现,化妆品容器也随之出现。古代化妆品的容器主要有漆盒、陶瓷盒以及布袋,陶瓷盒的用途非常广泛,而盛装各类化妆品是其主要用途之一。战国时期已经发现有陶盒,可能已被用于化妆品容器。盛装化妆品的瓷盒通常称为粉盒,盛装粉料、胭脂、油、香料等。可以说,陶瓷是中国化妆品最具民族文化情怀的容器包装材质。......
2023-06-22
这意味着家族企业的亲情关系和子承父业的传统作为一种文化信念,一种非正式约束,不是短期内可以消除的。所以笔者认为以“父—子”这种最亲密传递结构必然会影响到中国家族企业史的演进。......
2023-11-27
表29企业家对子女接班成为自己家族企业的新一代领导人的意愿续表关于如何识别成功代际传承的标准,在学术上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其中Handler提出家族企业成功继任的两个维度最具代表性,即继任过程的满意度和继任前后的绩效差异性。......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