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及意义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及意义

【摘要】: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彝族年像汉族的春节一样,是一年中最喜气,最令人向往的节日。圣纪节亦称圣忌节,阿拉伯语称“冒路德”节,回族一般称为“圣节”,或“圣会”,为纪念伊斯兰教圣人穆罕默德的诞生日和忌日而来,日期为伊斯兰历3月12日。

插花节 插花节是颇具特色的彝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一般活动3天,昭宗等地的彝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欢聚一起唱歌跳舞,举行祭花活动。把从山中采回马樱花等鲜花,插在房门、农具等地方及一些神位上,并且互相插戴马樱花,表示美好祝愿,祈祷人寿年丰。云南民族村也会组织庆祝活动和表演。插花节的来历说法很多,流传最广的是咪依鲁传说。相传咪依鲁是位聪明美丽的彝族姑娘,为使众姐妹免遭恶霸凌辱,假意身许,在婚礼上与恶霸共饮放有马樱花的毒酒,牺牲自己,为民除害。为此,每年马樱花开花之时,彝族就要举行盛大的插花节,纪念美丽善良的咪依鲁。

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彝族年 彝族年,彝语称为“库斯”,意思是新年。“库斯”一般选定在农历十月,庄稼收割完毕的季节。彝族年为3天,主要内容是祭祖。彝族年像汉族春节一样,是一年中最喜气,最令人向往的节日。彝族年有很多传统的规矩:过年前就准备好一坛荞麦甘酒,劈够过年3天烧的柴火,备够吃的米面、盐巴、豆花等。在过年前一天上午把屋内外、院子周围打扫干净,以表示除旧迎新。大年初一早上,人们身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到各家恭贺新禧。每到一家,主人都以坨坨肉、碗碗酒相待,彝语叫“志依博”。年轻人要在寨边的坡上唱歌跳舞弹琴,之后,小伙子们进行赛马摔跤比赛。在年节中,寨里人爱吃“团圆饭”,从这家吃到那家,以化解平时的气恼,加强邻里团结,有外族人路过,将被留住一同吃喝。年节的最后一晚,全家人围坐在火塘边。上半夜,总结本年的经验教训,策划来年的生产生活蓝图。下半夜,家长叫孩子们端上装有各种杂粮的小簸箕到院坝,向四方往上簸,同时学家畜的叫声,并大声呼唤牲畜。然后把簸里的杂粮撒进畜圈,以示来年六畜兴旺。公鸡报晓后,外寨他乡嫁来的妇女,就带上娃娃,背上过年的菜肴和一坛荞麦酒,回娘家拜年。走亲访友的人也在此时动身,以图吉利

圣纪节 亦称圣忌节,阿拉伯语称“冒路德”节,回族一般称为“圣节”,或“圣会”,为纪念伊斯兰教圣人穆罕默德的诞生日和忌日而来,日期为伊斯兰历3月12日。回族有特别重视过圣节的传统,旧时城区回族往往捐公德,郊区回族村寨则邀请市区清真寺的阿訇光临。节日这天,各清真寺张灯结彩,拉条幅,扎牌坊,挂彩旗,纪念穆罕默德诞辰。回民们换上新衣新裤,戴上小白帽来到附近清真寺,沐浴后进入大殿跪经,各阿訇围坐金香四周高声诵读《古兰经》,接着赞圣,声音洪亮,感情激昂。活动结束后,所有回民均参加聚餐,如同过年一样,热闹非凡。

开斋节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费图尔”的意译,意思是“斋戒”。伊斯兰历9月为“莱麦丹”,就是“斋月”,斋戒期满,10月1日为开斋节。伊斯兰历每三年向前提早一个月,因此“斋月”有时在冬天出现,有时在夏天。每逢斋月,穆斯林在东方发白前,吃饱喝足后,至太阳落山前,断绝一切饮食,傍晚后才吃简单清淡的晚餐。开斋节前夕,外面工作的、做买卖的、出差的穆斯林都要提前赶回家中,与家人共度美好节日。开斋节一般为期3天。每逢开斋节家家户户打扫室内外,清洁沐浴净身,穿着盛装到清真寺礼拜。由阿訇带领游祖坟,念苏勒,追悼亡人。之后恭贺节日,串亲访友。节日中,家家户户炸油香,宰鸡、兔、羊,做凉粉、烩菜等。互送亲友邻居,互相拜节问候,已婚和未婚女婿要带上节日礼品给岳父母拜节。

古尔邦节 “古尔邦”,是阿拉伯文的译音,意为“牺牲”或“献身”,也称“宰牲节”“献牲节”或“忠孝节”,云南等地的回族称为“小尔德”,或“小开斋”。一般在开斋节过后70天举行。在伊斯兰历每年12月上旬,穆斯林去麦加朝圣,朝觐的最后一天,开始举行庆祝活动。相传,“古尔邦”的来历是古代伊斯兰教的先知易卜拉欣夜间梦见安拉命他宰杀爱子伊斯玛仪献祭,考验他对安拉的虔诚。易卜拉欣执行真主的命令时,真主派天仙背来一只羊作为祭献,代替了伊斯玛仪。从此,将伊斯兰历12月10日规定为宰牲节。每逢节日,穆斯林全家沐浴盛装,一大早到南城、顺城和金牛清真寺聚会礼拜。礼拜之后,互致祝词,给儿童赠送礼品。回家后杀牛宰羊,到坟地去祈祷,为死去的亲人祈福。然后招待来宾,欢度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