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五华区黑林铺街道志:妇幼保健工作成果初现

五华区黑林铺街道志:妇幼保健工作成果初现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农村经济文化落后,无专门机构进行妇幼保健工作,妇幼保健常识一般靠有经验的妇女互相传播。1955年7月,市卫生局决定将西坝保健站迁至龙院村,建立了昆明市第八区妇幼保健站。配备助产士2人,设有门诊、检查室、接生室、休养室,有床位5张,负责全区的妇幼保健的宣传教育,新法接生、新生儿和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同时,对妇女产生的宫脱、闭经、尿道瘘等疾病进行普查。未发生孕产妇死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农村经济文化落后,无专门机构进行妇幼保健工作,妇幼保健常识一般靠有经验的妇女互相传播。因为孕妇产前胎位无法检查,分娩时出现难产,大流血以致母婴死亡时有发生,妇女视分娩为“过关”,听天由命。接生以老法,常因消毒不严,造成婴儿破伤风(俗称七日风)死亡,这是当时婴儿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疾病,不少妇女生育七八胎乃至十几胎,最后存活仅一两胎。

1952年后,普遍推行新法接生,由县人民政府分期分批培训接生员。黑林铺地区农村先后有20余人参加培训,培训结束由县发给产钳、产包等器材开展工作。1955年7月,市卫生局决定将西坝保健站迁至龙院村,建立了昆明市第八区妇幼保健站。配备助产士2人,设有门诊、检查室、接生室、休养室,有床位5张,负责全区的妇幼保健的宣传教育,新法接生、新生儿和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1958年,妇幼保健站迁至马街。1959—1961年间,国家对农村产妇住院分娩,规定只交生活费,其他费用全由国家补贴,同时由生产队记给一个月工分,凭出生证供给产妇肉食、红糖、鸡蛋等。同时,对妇女产生的宫脱、闭经、尿道瘘等疾病进行普查。1970年,镇区内分别在黑林铺、普吉卫生所内建立保健站,落实对经期、孕期哺乳期怀孕期间调轻不调重,哺乳期间调近不调远,月经期调干不调湿的“三调三不调”。

20世纪80年代后,对新婚妇女建立卡片管理。规定妊娠至20周前检查一次,以后第4周检查一次;从28周起每两周检查一次,从36周起定期检查一次。至1993年,全镇建卡率99%,产前产后检查检查率98%,住院分娩率100%。

1996年《母婴保健法》颁布实施后,对婚前保健和孕产期保健作出规定,辖区加大宣传,不断提高妇女、儿童两个系统管理率,降低妇女、儿童死亡率。2001年,全镇有孕产妇352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100%。未发生孕产妇死亡。

2002年,全镇孕产妇257人,产妇158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100%,住院分娩率100%。全年出生159人,产后访视率100%。

2003年,办事处有孕产妇206人,高危产妇67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100%,住院分娩率100%,未发生孕产妇死亡。年内出生婴儿136人,产后访视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