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所学校招收5岁半至6岁半儿童1班,学校不纳入计划内招生。昆明市五华区第一幼儿园开办的分园,隶属昆明市五华区教育局民办教育科管辖。2018年,团山幼儿园评为2017学年度教育先进集体。格林芙国际幼儿园昆明高新区磊鑫幼儿园金种子幼儿园五华区贝尔乐幼儿园昆明高新一小附属经典双城幼儿园光明洋草地幼儿园2019年黑林铺街道幼儿园情况小学教育1950年,人民政府接管了辖区内11所小学。同时,普通小学在一些村里建立民办小学。
学前教育 1958年,东风人民公社在团山、海源、联家3个管理区免费开办了托幼不分的33个幼儿园,收托幼孩1440人,配备教养员82人。这些幼儿园分散在各管区、生产小队,开办时间有先有后;入园儿童年龄不等,小的两三岁,大的六七岁,人数少则六七人,多则几十人。由管区或生产队抽调热心幼托工作的中老年妇女为教养员,经费由区文教科适当补助,用粮由小队供给。至1961年,公共食堂(伙食团)解散而停办。
1984年,小普吉开办1家幼儿园,房屋6间,面积近200平方米。开办大、小幼儿班各一班,入园儿童65人。此后,各村社办纷纷开办幼儿教育。1985年,在海源、联家、普吉三所小学内增办学前班各一班,学童132人。其中:海源1班学童36人;联家1班学童53人;普吉1班学童43人。师资、经费、设备由区文教局拨调添置。
至1988年,有9个村社开办幼儿园,主要分布在团山、海源、大塘、普吉办事处,其中团山和海源各有4家。同时,镇境内6所完小均开办常年学前班1班,学童合计在200~300人之间。每所学校招收5岁半至6岁半儿童1班,学校不纳入计划内招生。使用省编学前班教材,开设语言、计算、手工、游戏4门课程。1990年,黑林铺镇被评为“昆明市幼儿教育先进单位”,其中普吉、联家2校开办的学前教育班为云南师大实习试点班。截至1993年度,共有学前班8班,入学儿童291人。此后几年间,随着城市化迅速发展,辖区内人口增加,各类民办幼儿园数量激增。至2019年,全街道共有幼儿园29所,其中有证16所,无证13所。
团山幼儿园
团山幼儿园。昆明市五华区第一幼儿园开办的分园,隶属昆明市五华区教育局民办教育科管辖。2011年6月开园。位于五华区黑林铺前街121号,占地面积2644平方米,有7个教学班,280名幼儿;教职工34名,教师学历均为大专以上,其中本科6名,学历合格率100%;小学副高级教师1名,一级教师3名,小学二级教师3名,三级教师3名,区级学科带头人3名。区级青年骨干教师1名,区级教坛新秀2名。从2012年起,每年都是五华区民办年检优秀幼儿园,2013年评为云南省二级一等幼儿园。2017年11月,剪纸课题《通过剪纸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的实践研究》结题。2018年,团山幼儿园评为2017学年度教育先进集体。同时,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在2018年、2019年分别获得五华区综合评估三等奖、二等奖。
慧谷幼儿园。云南省一级二等示范幼儿园,坐落于五华区春城慧谷小区A区,是五华教育产业有限公司与昆明市政府机关第三幼儿园合作开办的一所民办幼儿园。2012年9月开园,采用“公建民办,管办分离”的办园模式,由昆明市政府机关第三幼儿园全权管理。占地面积4736.76平方米,建筑面积5621.19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为1656.8平方米,绿化面积1062平方米。共有12个班,有教职工64人,其中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市级教坛新秀1人,区级学科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1人,区级教坛新秀4人,园内骨干教师8人。幼儿园以“孩子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服务幼儿、服务家长、服务社会”为办园宗旨,以“健康强壮、勇敢自信、活泼乐群、聪颖创新、健全人格”为培养目标。建园至今先后获得昆明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A级单位、昆明市儿保卫生合格单位、昆明市平安校园、昆明市绿色学校、五华区文明单位、五华区模范职工小家等称号。在五华区年检工作中连续五年获得优秀等级,被评为2017—2018学年度优秀幼儿园、2017学年度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获得“2019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云南站)幼儿体育项目”团体一等奖和最佳组织奖。
格林芙国际幼儿园
昆明高新区磊鑫幼儿园
金种子幼儿园
五华区贝尔乐幼儿园
昆明高新一小附属经典双城幼儿园
光明洋草地幼儿园
2019年黑林铺街道幼儿园情况
小学教育 1950年,人民政府接管了辖区内11所小学。翻身农民迫切要求子女读书,不少适龄儿童入学,使得小学教育复苏。此后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学生和班级也得到发展。20世纪60年代,辖区内昆明制药厂、云南冶炼厂、昆明平板玻璃厂、昆明轻功机械厂、云南汽车厂等厂矿纷纷建立普通小学,一般名为“子弟小学”,招收本厂职工子女。同时,普通小学在一些村里建立民办小学。1978年后,教育事业恢复,辖区内学生数量稳定增加。尤其进入21世纪后,城市化快速发展,大量外来人口进入辖区,随着居民小区的建设,普通小学也不断增加。2004年,昆明市区划调整后,黑林铺中心学校(含梁源、洪园、麻园、团山、联家、海源、大塘、普吉、昭宗)及云汽实业小学、十四冶三建司子弟学校、黑林铺厂矿中学、昆明平板玻璃厂子弟学校、昆明制药厂子弟学校等厂矿子弟学校均划归五华区管理。2008年,昆明制药厂子弟学校与昆明平板玻璃厂子弟学校合并为五华区平玻小学,撤销昆明黑林铺厂矿中学和云汽实业小学,合并组建昆明市五华区瑞和实验学校。2010年7月,撤销云南汽车厂子弟学校、团山小学,整体并入昆明市瑞和实验学校。至2019年,辖区有瑞和小学、春城小学、煌达学校、海源小学、昭宗小学、红旗小学、锦玉学校、钟英实验学校等学校。
海源小学。源于清代的义学,乾隆元年(1736),城西十四里钗村(今自卫村大村),由知府储之盘、知县扬大绅倡导,创建义学。1905年,钗村义学新定校名为海源堡钗村初等小学,1909年搬迁至龙苑村。1950年,被人民政府接管,次年定名为昆明县第十二中心小学。1953年,改名为昆明市第八区第一中心小学。1956年,改名为海源小学,领属普吉、林家院、自卫村、大塘子4个村小学。1966年,普吉、林家院分划新立;1969年大塘子新立。1977年,与七三二一兵工厂、电化厂、区农具厂合办,大队派民办教师,厂派厂办教师。1978—1984年,被列为西山区重点小学。此后几年,校舍多次整修,2013年经过重新规划,校舍占地面积22493平方米,建筑面积9731平方米。至2018年,学校有班级36个,教师队伍近百人。
昭宗小学。源于清同治年间昭宗河底村创办的私学(义学),始建于1930年。2001年,搬迁至昭宗路109号。学校占地8337平方米,建筑面积1525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4520平方米,绿化率34.1%。有在职在编教职工42人,其中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5名,区级骨干教师、青年骨干6名,区教坛新秀5名。学校有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01名。生源主要为眠山社区、昭宗社区适龄儿童、附近厂矿企事业职工的适龄子女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先后获得“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实践基地”“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云南省二级一等示范学校、昆明市文明学校、昆明市绿色学校等称号。
海源小学
昭宗小学
瑞和实验学校。位于滇缅大道2556号,建于2008年。自建立后,历经两次整合,五校合并,至2019年,有瑞和本部和团山校区2个校区。团山校区原教学楼于2018年9月拆除,新教学楼于2019年8月正式开始使用,基本设施设备完善,有音乐教室、舞蹈教室、计算机教室、劳技教室、合班教室等功能室。学校以“扬科技、体育、阅读特色,促校本课程发展,育身体好、素养好、思维好的新时代学生”为主题,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孩子的校本课程。曾获全国篮球特色学校、全国人工智能特色单位、云南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平安校园、云南省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云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云南省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云南省体育传统学校等称号。
春城小学西校区。位于昌源中路18号,建于2015年,为春城小学的公立分校。占地面积12960平方米,各班安装电子白板和多媒体教学系统、校园广播系统和视频监控防盗报警系统等现代化设施;同时音、体、美、科学等学科器材和仪器设备均按相关标准配备,设备基本齐全。有23个教学班级,1013名学生,教职工58名,专任教师54名。有昆明市骨干教师2名,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3名,区级教坛新秀2名。学校开齐开全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理念以人为本,为差异发展,多彩课程,以“多”和“彩”为特征。2018年9月,引入三点半课堂,坚持兴趣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多样化原则等原则,通过课程多元化、学习的选择化、教学个性化、评价多样化等手段,满足不同受教育者的多样化需求。
瑞和实验学校
瑞和实验学校荣誉墙
瑞和实验学校团山校区
锦玉学校。为民办非企业非营利性事业单位,位于五华区黑林铺前街110号。前身是五华区先锋实验学校的分校。创办于2002年,创办时全称昆明市西山区先锋实验学校。2005年由于区划调整变为昆明市五华区先锋实验学校,2006年小屯校区新建,2008年海屯路校区新建。2012年,海屯校区成为独立校区。占地面积10亩,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有标准教室16间,配有办公室、会议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形体室等基本办公、教学设施,篮球场、乒乓球桌等活动场地。学校有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0余人,教职员工15人。学校主要招收低收入群体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作为五华区西片区唯一一家民办学校,生源不仅包括黑林铺社区下的黑林铺村、班庄村、小团山新村、老村、尹家村、大河埂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而且也辐射到周边社区如海源寺片区,普吉片区,张家村片区等等。
高新第一小学海源校区。高新一小建于2000年,由昆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兴建。至2019年,有科医路、海源、经典3个校区和2个附属幼儿园,124个教学班,师生6402名。海源路校区于2010年8月23日开学,校区占地面积近56亩,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规模60个教学班。
煌达学校
锦玉学校
春城小学西校区
高新一小海源校区
钟英实验学校
红旗小学明苑校区
2019年黑林铺街道小学情况表
普通中学教育 1974—1976年间,在昭宗、海源、大塘、联家、普吉和团山6所小学内增设二年制(后改为三年制)附设初中班,由各小学和生产大队及附近厂矿抽调公、民、厂办教师17人担任专职教师。1981年后,为摘掉小学戴帽初中班的现象,昆明搪瓷厂、昆明氧气厂、昆明蓄电池厂等7个单位联合,创办黄土坡厂矿联办学校。1984年,学校正式被教育部门接管,命名昆明市西山区第二中学。至2019年,辖区内有西山区一中、师大附中、亨德森中学、昆明市第十四中学、昆明市第一中学高新校区、昆计附属高中、昆明市煌达实验学校、昆明市五华区德仁中学等中学。
昆明市第十四中学校舍
昆明市第十四中学。云南省一级一等完全中学,位于昆明五华区黑林铺前街79号,1954年1月由省教育厅投资建盖,12月1日建成并交给昆明市教育局管理。从昆明地区较好的学校中抽调优秀教职工,组成教职工队伍。将昆三中、昆八中、昆十中的高中部学生,整体调入共10个班,100余名同学组成第一批学生。从1955年秋季开始,学校面向全市招生。1998年1月,按行政区划属地管理,学校划归西山区管理;2005年1月,昆明市区划调整,又划归五华区管理。2009年7月,增设初中部,借用五华区瑞和实验学校教室办学。学校占地100亩,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有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20人,昆明市首席高级教师、名师工作室名师1人,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0人。初中每个年级4个班,共12个班,合计449名学生;高中每个年级12个班,共36个班,在校学生1676名。曾获云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云南省绿色学校、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云南省文明单位等称号。
昆明市第十四中学
昆明市第十四中学高新校区
昆明市第十四中学荣誉墙
西山区第一中学。成立于1979年,原位于马街镇张峰村,1986年曾迁至西郊梁家河,21世纪后,迁至海源中路368号。学校刚建成时只招收初中学生,1988年,原昆明天南中学(1939年由西南联大开办,1956年停办)在西山一中校内挂牌,重新恢复天南中学,招收高中学生。1993年两校合并,定名为昆明市西山区第一中学,学校发展成为一所完全中学。1994年被评定为云南省二级完全中学,是西山区重点中学。学校有3幢教学楼,2幢宿舍楼,可供1200多名学生住宿。各种教学设施齐备,有标准的田径运动场及其他体育运动设施,有2个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会议室,还配备有语音室、电教室、音乐室、美术室、阅览室,并有配套的理、化、生实验室。有教学班42个,在校学生2500多人,高级教师45人,一级教师81人,省、市、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30多人。学校始终坚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办学方向,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注重全方位培养塑造学生。成立了文学社、合唱队、舞蹈队、乐队、篮球队、足球队、田径队等许多学生团体。是昆明市体育局批准设立的体育传统项目(田径)学校。
师大附中。创建于1940年11月21日,前身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附设学校,简称“联大附校”。1942年,中、小学分开设置,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简称“联大附中”。抗战胜利后,组成西南联大的清华、北大和南开三所大学复员北返,1946年更名为国立昆明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管,1950年改名为昆明师范学院附属中学。1984年,昆明师范学院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附中随之易名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位于高新技术开发区洪源路36号,占地面积160亩,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有教学综合楼、信息中心、音体馆、生活服务综合楼、学生公寓等设施;另有达到国家标准的塑胶田径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馆藏图书59679册,电子图书3万册,书刊220种,报纸20多份。学校有52个教学班,学生人数近3200人;教职工有333人,高级教师148人(其中特级教师13人),一级教师129人,硕士研究生66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55人,先后有20多位教师接受了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云南师大附中历史悠久、治学严谨、学风浓厚、人才辈出。是云南省科技教育的示范学校,国家基础教育重点科研课题基地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部分大学附中协作体、全国知名中学科研联合体的理事单位,是全国民族团结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昆明市西山区第一中学
云南师大附中
煌达实验学校。位于黑林铺前街151号,由香港龙昊投资有限公司开办的民办学校,建于2006年。校园占地面积100多亩,总建设面积3万平方米,设有幼儿园,小学,初中等教学管理区,有学生1000余名,教职工100多名。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先进,连续4年获得优秀学校称号。2009年,初中升高中进入优秀高中的学生比例达83.7%。在抓好文化教育的同时,利用第三课堂的时间,举办武术训练班,特色教育班,举行武术套路表演、朗读比赛、歌咏比赛、美术、书画展等。
德仁中学。由云南德润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的民办学校,2019年经昆明市五华区教育体育局批准成立,位于高新区科锦路139号。学校为全封闭寄宿制的半军事化管理的高中。以传统文化、民族文化、艺术、安全、健康进校园、进课堂的育人模式,把学生的成长放在第一位,在快乐成长中提升成绩。
高新区亨德森高新一中。由亨德森投资控股集团与高新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民办中学,创办于2004年。位于科锦路70号,有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97人。拥有专职教师139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36人,一级以上教师90余人,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6人。
昆明市五华区德仁中学
达城中学
高新区亨德森高新一中
职业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辖区多所小学校内都曾开办过农民夜校,配合党的工作,教授文化和政治。1987年,海联办事处开办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由镇农科、共青团、经委、妇联等部门联合开办,对象为农村成年人,教学内容主要为基础实用技术。开班后,先后举办了果木栽培、快速养猪、家畜家禽饲养和防病、水稻小麦品种改良和病虫防治等课程,参加人员超过1000人次。1992年,海源办事处开办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教授课程有汽车修理和家用电器修理,学期半年,由有关部门颁发合格证。
进入21世纪后,随着黑林铺地区经济发展,海屯路等地逐渐开办了多个职业教育学校,形成昆明市著名的学校聚集区。至2019年,辖区内有云南省经济管理学院海源分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昆明卫生职业学院、昆明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云南经贸管理学校、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云南农业大学五华校区、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新校区等十数个职业教育学校。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建于1992年,2011年被确定为云南省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7年被评为云南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院校。学校有海源和安宁两个校区,共占地1305亩,图书馆藏书190.33万册。设有财会金融学院、国际商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教育学院、工程学院、医学院等二级学院,开设本科专业36个,专科专业57个,涵盖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医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法学8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1350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539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806人,有全日制在校生31720人。学校成立后,主持省厅级课题100余项,出版教材、著作6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荣获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1项。生态农业研究所研发的国家863项目作物基因表型诱导调控表达技术(GPIT),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领域、环境保护领域。学校科研综合实力常年排名云南省民办高校第一。连续8年获得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曾获中国民办教育优秀学校、云南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云南省省级文明学校等称号。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建于1993年,原为云南省骨伤科中等专业学校。2011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具有独立颁发学历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有晋宁、海屯、海源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278亩,建筑总面积55余万平方米。学校设有公共学院、基础医学院、临床学院、中医学院、护理学院、口腔学院、检验学院、药学院、影像学院、继续教育学院10个二级学院。开办医学、护理、医技、药学类等专业39个,其中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省级骨干专业)、中医学、预防医学、中医骨伤、针灸推拿等均为国控专业。学院有教职工1236人,其中专任教师991人;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130人,中级职称教师229人;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154人,本科学历教师727人;国家级骨干教师25人,省级名师1人。有在籍学生30559人。主持省厅级科研课题17项,院级课题138项,出版教材、专著160余部,编写校本教辅资料8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24篇,获国家专利授权9项。曾获中国民办教育百强学院、省级优质民办院校、省级文明学校、省级优质教师素质培训基地等称号。
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建于2018年,在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医学院基础上组建而成。占地面积268亩,建筑面积16.86万平方米。下设护理系、康复医学系、基础医学系、药学系和医技系5个系部,2019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口腔医学专业。目前学院设有口腔医学(临床医学类)、口腔医学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学美容技术、护理、助产、药学、中药学、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和健康管理12个专业。有专任教师106人,其中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及以上教师45人。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位于海源北路1268号,建于2001年,由昆明理工大学和云南城投集团共同投资合办,经教育部审核批准,确认为独立学院,属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有高新、空港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289亩,在校学生12000余名,教职工700余人。学校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发展,下设6个二级学院、2个教学部,40个本科专业;有137个校外实习实训及联合培养基地。设有云南省国资委干部培训中心、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园、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园、3个EMBA联合办学点、4个研究机构、2个网络技术学院。不断加强教学建设,有院级精品课程5门,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5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3个。在京领新国际所发布的“2019年中国民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300强”中,位居第195名。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位于海源北路389号,建于2001年,由昆明医科大学联合昆明富达发展实业集团创办,2004年通过教育部审核的医学类本科独立学院。学校有杨林、高新2个校区,两校区办学用地698.2亩,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有500余名专任教师,全日制本科生8000余人。设有人文社科部和基础教学部2个部;临床一、临床二、临床三、护理学一、护理学二、药学、公卫、口腔、文理9个系,开设18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有1个省级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设项目,1门省级精品课程,4个省级特色专业,3项省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在创业时代网所发布的“2020年中国大学创业创新竞争力300强”中,位居第81名。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云南经贸管理学校。位于黑林铺昭宗路87号,原为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昆明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创办于1979年,由原国家建材工业部(局)开设,国家建材局撤销后,隶属中国材料科工集团,为云南省教育厅直管的23所普通中专之一,2001年更名为云南经贸管理学校。学校紧靠眠山公园,占地面积155亩,有专兼职教师近200名,在册学生近7000人。开办有普通中专、高中、成人大专、成人本科等办学层次,开设信息技术类、商贸与旅游类、公共事务类、资源与环境类、艺术类、财经类、交通运输类、土木水利工程类、加工制造类共9大类,43个专业。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成立于2000年,本部海源校区位于商院路1号,由云南师范大学利用社会投资,按新的机制和新的模式举办的独立学院,属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层次。2012年,新校区杨林校区一期建成投入使用。两校区共占地1000余亩,建筑面积46.3万平方米;有专兼职教师1000余人,在校学生18000余人。开设有工程与信息学院、经济与财务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语言文学学院、法学院、艺术学院、教育学院8个二级学院,开设有45个本科专业60多个专业方向;有云南省特色专业3个,省级精品课程5门。2012年6月,成为云南省首家通过学士学位授权评估,具备独立颁发学士学位资格的独立学院。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