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二劳动就业保障-五华区黑林铺街道志

二劳动就业保障-五华区黑林铺街道志

【摘要】:全年办理《失业证》2201本,办理《就业证》145本,办理《再就业优惠证》申报审批104人,办理退工108份,发放失业救济金19.88万元,配合劳动监察部门做好辖区用工企业劳动保障执法年审。维护和谐劳动关系。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50人;进行创业培训6人;组织605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转移就业引导性培训;成功办理20户自主创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发放贷款160万。

1989—1991年,共安排就业2452人。2004年,办理《失业证》449本、《就业证》711本、办理《再就业优惠证》中报审批1809人,组织《劳动法》培训1160人、组织125家企业开展劳动保障执法年审。年内,组织开展辖区内56家单位进行空岗和技能人才调查。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一次性接收云南路桥公司居住在辖区内的140名退休人员并发放服务联系卡。建立企业退休人员生病住院慰问机制和身故慰问机制,组织对身故退休人员家属的慰问,并及时发放丧葬费。

2005年,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春雨行动”等活动,举办劳务交流会,组织51家用工单位进场招聘,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800余个,为56名失业人员找到岗位。2005年办事处安排城镇新增就业710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06人;安置“4050”人员84人;安置特殊困难群体就业139人。动员、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参加引导性和职业技能培训896人;完成劳务输出866人。全年办理《失业证》2201本,办理《就业证》145本,办理《再就业优惠证》申报审批104人,办理退工108份,发放失业救济金19.88万元,配合劳动监察部门做好辖区用工企业劳动保障执法年审。2006年,办理《失业证》620本,《就业证》246本,发放《再就业优惠证申领审批表》322份。定期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农村进城员工180人就业培训。配合区劳动监察部门,进行辖区用工单位劳动保障执法年审,砖瓦厂、石灰窑厂用工情况、使用童工情况等作专项检查。年内,举办12次“就业日”劳务交流会,组织68家用工单位进场招聘,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530个,148名失业人员找到合适岗位。开展辖区企业失业职工档案接收、管理工作。共办理退工773份,办理《失业职工手册》773本,外区户口转移224份,领取失业救济金人数447人,发放失业救济金2170516元。年内,组织农民工进城务工及用工法律法规培训,参加培训30余人;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参加引导性培训483人,职业技能培训91人;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工作,省外输出18人。

2007年,参加“五华就业日”活动,组织48家用工单位进场招聘,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854个;为120名失业人员找到合适岗位。完成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8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为1500名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就业培训。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引导性培训620人,职业技能培训68人。完成省内区外输出297人,省外输出15人。2008年的“五华就业日”活动中,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983个,432名失业人员找到就业岗位。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5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到3%以内。办理《失业证》2840本,《就业证》167本,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参加引导性培训627人,职业技能培训65人。完成省内区外输出374人,区内转移374人,省外输出12人。培训“两后双百”人员24人。2009年的“五华就业日”活动中,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578个,223名失业人员找到工作。办理《失业证》880本,组织1538名进城务工人员参加引导性培训,595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农转非引导性培训,完成省内区外转移就业46人,区内转移316人,省外输出12人。

2010年,做好劳动保障执法年审和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工作,督促用工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6053份。全面实施城乡劳动力资源全员普查、全员分类、全员培训、全员转化的“四全工程”。进行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77人,技能提升和创业培训240人,农村转移就业引导性培训837人。实现省内区外转移就业152人,区内转移674人,省外输出11人。为484名新增失业人员办理失业证,提供有效就业岗位2010个,促成1605名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全年办理退工952份,《失业职工手册》424本,核定失业保险13280人,认定就业困难岗位160个,帮助2个“零就业家庭”实现再就业。发放贷款79万元,完成6家小额担保贷款和10家“贷免扶补”审批。

2011年,结合辖区失业人员实际、举办计算机、家政服务、营业员、营养配餐员等不同工种的就业再就业技能培训,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148人。对城镇失业人员、本省户籍进城务工人员进行技能提升和创业培训,共计培训93人。组织1103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农转引导性培训,完成省内区外转移就业301人,区内转移502人。全年提供有效就业岗位2100个,为132名失业人员找到合适的新岗位。为辖区5户家庭申报“零就业家庭”并进行就业安置。受理小额担保贷款24户,贷免扶补19人,发放贷款47万元,使一批有创业愿望、缺乏资金的下岗失业人员走上创业之路,实现再就业。完成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的任务。扎实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督促用工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6023份,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2012年,扎实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进行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完成执法年审514家,督促企业签订农民工劳动合同5134份。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110人;组织创业培训10人;组织688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引导性培训。成功办理30户自主创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已发放贷款225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2013年,在街道、社区两级指定专人负责再就业工作,主动与餐饮物业管理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协调,多渠道、多途径寻找就业岗位,为失地农民、失业居民再就业创造条件。维护和谐劳动关系。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规范企业劳动用工行为。对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完成执法年审1000家,督促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4100份。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50人;进行创业培训6人;组织605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转移就业引导性培训;成功办理20户自主创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发放贷款160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云南省青少年消防安全教育实践基地

2014年,办事处全年收集有效就业岗位1900个,安置新增就业人员172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组织各类技能培训108人,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325人,新增转移就业155人。发放自主创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169万元。2015年,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905人。新增城镇就业2300人,帮助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55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45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50人,进行中级技能培训50人;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5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人,实现转移就业收入440万元。开展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20人,进行贷免扶补扶持创业10人,进行“两个十万元”微型企业培育6户。2016年,全街道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501个,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38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2人。继续加大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完成5户“两个十万元”微型企业培育,推荐劳动密集型企业2户。

2017年,新增就业人数2403人,再就业723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94人,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2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小额担保贷款完成20个,贷免扶补完成15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完成1050人,新增转移就业人数完成10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完成55人。2018年,新增就业人数2670人,再就业75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746人,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307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小额担保贷款完成19个,贷免扶补完成9个。其他培训1141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100个,新增转移收入123.1万元。

2019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671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751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746人;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428个。年内,完成小额担保贷款17个,贷免扶补7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1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收入194万元。办事处开展餐厅服务员培训47人,全年接受培训人数1090人。加强劳动监察工作,组织黑林铺、团山、眠山、龙院、海源、西城、昭宗7个片区服务站工作人员对辖区各用工单位开展专项检查,对辖区内重要建设项目的工地进行农民工工资专项排查,同时,对70余家个体工商户开展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禁止使用童工规定执行情况;遵守工时、休息、休假规定情况;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等。通过专项行动,较好地规范劳动用工行为,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