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林铺社区东起大团山后所村和昌源中路,西至昭宗水库和团结镇,南接小团山省建五公司和昆明平板玻璃厂,北至第九污水处理厂,总面积4平方千米。成立于2005年5月,为城市社区。截至2019年,总户数约13500户,3万余人,其中流动人口约6000人。辖区以昌源中路、滇缅大道和黑林铺前街3条主干道为主。黑林铺社区居委会黑林铺社区为民服务大厅黑林铺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黑林铺社区荣誉展示......
2023-08-20
1989—1991年,共安排就业2452人。2004年,办理《失业证》449本、《就业证》711本、办理《再就业优惠证》中报审批1809人,组织《劳动法》培训1160人、组织125家企业开展劳动保障执法年审。年内,组织开展辖区内56家单位进行空岗和技能人才调查。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一次性接收云南路桥公司居住在辖区内的140名退休人员并发放服务联系卡。建立企业退休人员生病住院慰问机制和身故慰问机制,组织对身故退休人员家属的慰问,并及时发放丧葬费。
2005年,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春雨行动”等活动,举办劳务交流会,组织51家用工单位进场招聘,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800余个,为56名失业人员找到岗位。2005年办事处安排城镇新增就业710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06人;安置“4050”人员84人;安置特殊困难群体就业139人。动员、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参加引导性和职业技能培训896人;完成劳务输出866人。全年办理《失业证》2201本,办理《就业证》145本,办理《再就业优惠证》申报审批104人,办理退工108份,发放失业救济金19.88万元,配合劳动监察部门做好辖区用工企业劳动保障执法年审。2006年,办理《失业证》620本,《就业证》246本,发放《再就业优惠证申领审批表》322份。定期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农村进城员工180人就业培训。配合区劳动监察部门,进行辖区用工单位劳动保障执法年审,砖瓦厂、石灰窑厂用工情况、使用童工情况等作专项检查。年内,举办12次“就业日”劳务交流会,组织68家用工单位进场招聘,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530个,148名失业人员找到合适岗位。开展辖区企业失业职工档案接收、管理工作。共办理退工773份,办理《失业职工手册》773本,外区户口转移224份,领取失业救济金人数447人,发放失业救济金2170516元。年内,组织农民工进城务工及用工法律法规培训,参加培训30余人;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参加引导性培训483人,职业技能培训91人;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工作,省外输出18人。
2007年,参加“五华就业日”活动,组织48家用工单位进场招聘,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854个;为120名失业人员找到合适岗位。完成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8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为1500名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就业培训。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引导性培训620人,职业技能培训68人。完成省内区外输出297人,省外输出15人。2008年的“五华就业日”活动中,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983个,432名失业人员找到就业岗位。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5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到3%以内。办理《失业证》2840本,《就业证》167本,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参加引导性培训627人,职业技能培训65人。完成省内区外输出374人,区内转移374人,省外输出12人。培训“两后双百”人员24人。2009年的“五华就业日”活动中,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578个,223名失业人员找到工作。办理《失业证》880本,组织1538名进城务工人员参加引导性培训,595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农转非引导性培训,完成省内区外转移就业46人,区内转移316人,省外输出12人。
2010年,做好劳动保障执法年审和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工作,督促用工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6053份。全面实施城乡劳动力资源全员普查、全员分类、全员培训、全员转化的“四全工程”。进行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77人,技能提升和创业培训240人,农村转移就业引导性培训837人。实现省内区外转移就业152人,区内转移674人,省外输出11人。为484名新增失业人员办理失业证,提供有效就业岗位2010个,促成1605名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全年办理退工952份,《失业职工手册》424本,核定失业保险13280人,认定就业困难岗位160个,帮助2个“零就业家庭”实现再就业。发放贷款79万元,完成6家小额担保贷款和10家“贷免扶补”审批。
2011年,结合辖区失业人员实际、举办计算机、家政服务、营业员、营养配餐员等不同工种的就业再就业技能培训,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148人。对城镇失业人员、本省户籍进城务工人员进行技能提升和创业培训,共计培训93人。组织1103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农转引导性培训,完成省内区外转移就业301人,区内转移502人。全年提供有效就业岗位2100个,为132名失业人员找到合适的新岗位。为辖区5户家庭申报“零就业家庭”并进行就业安置。受理小额担保贷款24户,贷免扶补19人,发放贷款47万元,使一批有创业愿望、缺乏资金的下岗失业人员走上创业之路,实现再就业。完成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的任务。扎实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督促用工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6023份,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2012年,扎实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进行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完成执法年审514家,督促企业签订农民工劳动合同5134份。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110人;组织创业培训10人;组织688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引导性培训。成功办理30户自主创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已发放贷款225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2013年,在街道、社区两级指定专人负责再就业工作,主动与餐饮、物业管理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协调,多渠道、多途径寻找就业岗位,为失地农民、失业居民再就业创造条件。维护和谐劳动关系。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规范企业劳动用工行为。对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完成执法年审1000家,督促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4100份。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50人;进行创业培训6人;组织605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转移就业引导性培训;成功办理20户自主创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发放贷款160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2014年,办事处全年收集有效就业岗位1900个,安置新增就业人员172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组织各类技能培训108人,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325人,新增转移就业155人。发放自主创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169万元。2015年,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905人。新增城镇就业2300人,帮助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55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45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50人,进行中级技能培训50人;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5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人,实现转移就业收入440万元。开展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20人,进行贷免扶补扶持创业10人,进行“两个十万元”微型企业培育6户。2016年,全街道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501个,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38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2人。继续加大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完成5户“两个十万元”微型企业培育,推荐劳动密集型企业2户。
2017年,新增就业人数2403人,再就业723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94人,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2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小额担保贷款完成20个,贷免扶补完成15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完成1050人,新增转移就业人数完成10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完成55人。2018年,新增就业人数2670人,再就业75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746人,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307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小额担保贷款完成19个,贷免扶补完成9个。其他培训1141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100个,新增转移收入123.1万元。
2019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671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751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746人;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428个。年内,完成小额担保贷款17个,贷免扶补7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1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收入194万元。办事处开展餐厅服务员培训47人,全年接受培训人数1090人。加强劳动监察工作,组织黑林铺、团山、眠山、龙院、海源、西城、昭宗7个片区服务站工作人员对辖区各用工单位开展专项检查,对辖区内重要建设项目的工地进行农民工工资专项排查,同时,对70余家个体工商户开展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禁止使用童工规定执行情况;遵守工时、休息、休假规定情况;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等。通过专项行动,较好地规范劳动用工行为,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有关五华区黑林铺街道志的文章
黑林铺社区东起大团山后所村和昌源中路,西至昭宗水库和团结镇,南接小团山省建五公司和昆明平板玻璃厂,北至第九污水处理厂,总面积4平方千米。成立于2005年5月,为城市社区。截至2019年,总户数约13500户,3万余人,其中流动人口约6000人。辖区以昌源中路、滇缅大道和黑林铺前街3条主干道为主。黑林铺社区居委会黑林铺社区为民服务大厅黑林铺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黑林铺社区荣誉展示......
2023-08-20
1989年,财政总收入435.1万元。21世纪后,黑林铺街道进一步加大税收宣传力度,不断增强纳税意识,积极走访驻镇大中型企业进行税收剥离。2000年,财政收入5100万元,财政支出1534万元。2001年,全镇全年总体财政收入完成4875万元,其中国税、地税完成2764万元,工商各税完成2111万元,地方财政支出1056.8万元。2016年,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2亿元,完成区级临商税收入309万元。2018年,全年实现公共预算收入3.15亿元、非税收入101万元。......
2023-08-20
公安分局职能职责不变,由市公安局直接管理,经费由高新区予以保障。剥离移交范围内的社会管理职能划归五华区政府行使后,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对所辖区域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2023-08-20
从居民小组抽调17人组建河道保洁员队伍,对辖区内河道及入滇河道进行长期管理和保洁,确保农田用水。管理水政水资源,加大防汛工作的投入,投入资金20余万元对海源社区自卫大村排洪沟改道衬砌。分门别类,采用干管截污或开挖生态塘等方法实现辖区内所有城中村污水全收集、全处理。2018年,成立水库管理所,设水库管理员3名,加强对昭宗小(二)水库、大牛厩坝塘的规范管理工作。......
2023-08-20
辖区内的回族为零星分布,大部分为周边各地迁居而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回族人口1448人,占总人口的1.67%。昆明地区的回族传统服饰与云南省内各县回族基本相同。回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由于饮食上的差异一般是族内通婚。回族的丧葬,认为死是“归真”,临终前由家人亲属提念真言。回族特有的食物为油香。回族肉食上以牛羊肉为主,忌食猪、马、骡、驴和猛兽的肉;忌食一切动物的血和非经宰杀而死亡的动物;忌吸烟和饮酒。......
2023-08-20
民青全称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1950年3月,经中共昆明县第五区工委批准,建立民青支部,指定李文鼎为书记,定期过组织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青成员纷纷走上工作岗位,至12月底,民青支部自动消失。至2020年,黑林铺街道下辖团组织20个,在册团员685人,其中社区团支部17个,“两新”团组织3家,培育、联系、服务青年社会组织15家,覆盖青年2600余人。......
2023-08-20
全年办理省老年人优待证15本,市老年人优待证406本。2005年,发放老年慰问金33500元,慰问80岁以上老人335人,为辖区65岁老人办理《优待证》77本。2014年,开展辖区内失能、独居老人的摸底调查。2015年,办理老年优待证453本,向区老促会捐款9758元。年内,按要求开展养老机构扫黑除恶治乱线索排查,组织养老机构进行防范电信诈骗和消防安全培训3次,开展养老机构安全检查4次。......
2023-08-20
民国年间也有驻军。1980年底,成都军区后勤部曾在普吉驻军,但此后逐渐撤出。街道人民武装部认真贯彻《征兵工作条例》,每年依法开展兵役登记。加强国防政策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努力提高全民国防素质。稳定社会秩序,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结合实际,突出工作职能,强化文化市场、娱乐场所管理,预防和遏制社会丑恶现象蔓延,维护辖区社会政治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2023-08-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