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西亚园林的设计与发展

西亚园林的设计与发展

【摘要】:从西班牙到印度,横跨欧亚大陆,有着一种独特甚至从今天来看显得刻板的园林形式,这就是西亚园林。古巴比伦于公元前2世纪衰落了,波斯(今伊朗)便成为西亚园林中心。公元8世纪,伊斯兰教徒控制西亚后开始按照伊斯兰教义中的天堂来设计园林。这时期,人们对水景的造型更加细心推敲,西亚水景的设计技术在当时首屈一指,并传入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为欧洲园林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从西班牙到印度,横跨欧亚大陆,有着一种独特甚至从今天来看显得刻板的园林形式,这就是西亚园林。它处于波斯阿拉伯文化的双重作用下,伊斯兰教对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也是伊斯兰文明的体现和组成部分。

(一)古埃及园林

古埃及气候干燥火热,又因邻近沙漠,水便成为人们生存的重要条件。受自然环境制约,古埃及园林有着鲜明的特色,最重要的有两点:为了减少水的蒸发和渗漏,水渠为直线型,而水是绿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制约因子,植物须随其布置,这便导致当时的古埃及园林为规则式园林;由于人们在实用作物的栽植上已积累了丰富经验,园中植物种类也多为无花果、枣、葡萄等便于存活的果树,这意味着园林植物的发展是由实用到观赏逐步过渡的。以古埃及某重臣宅园(见图2-25)为例,宅园大门正对着主体建筑,中间是宽敞的葡萄架,中轴线的两侧对称分布着方形地块,各个地块上布置着草坪、园庭、水池树木

除宅园外,古埃及尚有神园、墓园等形式。神园为使人有崇敬肃穆的感受,常建于易受风沙侵蚀的高处,有时需凿石填土,又因灌溉不方便,为了成行成片地栽植树木,人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古埃及神园卢克索神庙如图2-26所示,墓园哈特谢普苏特女王陵庙如图2-27所示。

图2-25 古埃及某重臣宅园 

图2-26 古埃及卢克索神庙遗迹

图2-27 古埃及哈特谢普苏特女王陵庙

(二)古巴比伦和波斯园林

相对于古埃及,古巴比伦水源条件较好,雨量较多,气候温和,有茂密的森林。人们利用起伏的地形,在恰当的地方堆筑土山,在高处修建神庙、祭坛,庙前绿树成行,引水为池,豢养动物。由此,园林产生的另一个源头——猎园,在古巴比伦蓬勃发展起来。

猎园要在农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能作为高级娱乐形式产生,并需用墙加以范围,不让常人进入。中国和古巴比伦都较早地出现了这种园林形式,后者约在公元前3500年就有猎园,并逐渐向游乐园演化。这充分证明古巴比伦在人类早期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巴比伦人开始赋予园林更鲜明的特点。公元前6世纪,古巴比伦悬空园林——空中花园诞生了。传说是为了治愈从多山的波斯娶来的公主染上的思乡病,古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在草原上建起高大的、能承受巨大重量的拱券,覆上铅皮、沥青,再在积土上种植植物,形成了中空、可住人的人工山。此人工山顶部设有提水装置,保证树木生长。空中花园远望如天间山林,构想之奇妙大胆,为世界所罕见,其想象图如图2-28和图2-29所示。

古巴比伦于公元前2世纪衰落了,波斯(今伊朗)便成为西亚园林中心。公元8世纪,伊斯兰教徒控制西亚后开始按照伊斯兰教义中的天堂来设计园林。他们将《古兰经》中描述的水河、乳河、酒河、蜜河在现实中化作四条主干渠,成十字形,通过交叉处的中心水池相连,将园林分成田字形。由于干旱,无论在传说还是现实中,水都是值得歌颂的、美好的象征,也正是为了节省水,伊斯兰教徒们才采用了这样规则的输水线路。不仅如此,伊斯兰教徒们甚至将点点滴滴的水汇聚起来,用输水管直接浇到植株根部。这时期,人们对水景的造型更加细心推敲,西亚水景的设计技术在当时首屈一指,并传入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为欧洲园林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图2-28 古巴比伦悬空园林想象图1 

图2-29 古巴比伦悬空园林想象图2

(三)西班牙古典园林

公元15世纪,西班牙人在欧洲西南端的伊比利亚半岛上创造了一种新文化以及与之相应的新环境,并将其反映于当时的园林设计理念之中:由厚实坚固的城堡式建筑围合成内庭园;庭园被白墙环绕,被水道和喷泉切分;种植大量的常绿树篱和柑橘树,用于调节庭园和建筑的温度;材料选用非常简单的灰泥、木材瓷砖等。这些建筑内外空间的组合及布局反映出西班牙古典园林建造的要旨,即在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又要为居住者提供凉爽的小气候条件。

西班牙南部的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是西班牙古典园林典型的例子。在西班牙的阿拉伯式宫殿中,阿尔罕布拉宫并非最重要者,但却是保存得最完好的。“阿尔罕布拉”在阿拉伯语中是红色的意思,它代表了该宫殿所在地的山体颜色,而宫殿的外墙也由用细砂和泥土烧制的红色砖块砌筑。阿尔罕布拉宫园林景观如图2-30和图2-31所示。在阿尔罕布拉宫中,有四个主要的中庭(或称为内院):桃金娘中庭、狮庭、达拉哈中庭和雷哈中庭。环绕这些中庭的建筑布局都非常精巧而对称,但每一中庭综合体的自身空间组织却较为自由。就这四个中庭而言,最负盛名的当属桃金娘中庭和狮庭。

阿尔罕布拉宫中的桃金娘中庭(见图2-32)是一处引人注目的大庭园,也是阿尔罕布拉宫最为重要的群体空间,是外交和政治活动的中心。它由大理石列柱围合而成,其间是一个浅而平的矩形反射水池以及漂亮的中央喷泉。在水池两侧排列着两行桃金娘树篱,这也是该中庭名称的来由。

桃金娘中庭东侧是狮庭(见图2-33)。此处列柱支撑起雕刻精美考究的拱形回廊,从柱间向中庭看去,中心处12只强劲有力的白色大理石狮托起一个大水钵(喷泉),石狮布局成环状。狮庭是一个经典的阿拉伯式庭园,由两条水渠将其四分。水从石狮的口中泻出,经由这两条水渠流向围合中庭的四个走廊。走廊由124根棕榈树般的柱子架设,拱门及走廊顶棚上的拼花图案尺度适宜且相当精美,表现出当时极其精湛的木工手艺。拱门由石头雕刻而成,做工精细考究,错综复杂。由于柱身较为纤细,四根立柱常组合在一起,这样,既满足了支撑结构的需求,又增添了庭园建筑的层次感,使空间更为丰富、细腻。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放松精神和转换个人心态。

图2-30 阿尔罕布拉宫外观 

图2-31 阿尔罕布拉宫内部景观

图2-32 阿尔罕布拉宫桃金娘中庭 

图2-33 阿尔罕布拉宫狮庭

西亚园林在近现代发展缓慢,但古埃及园林对古希腊园林产生的影响及西班牙古典园林对中世纪后园林复兴的影响不容忽视,离开了西亚园林,欧洲的园林发展便失去了推动力。虽然西亚园林对东方园林的影响相对要小得多,我们最终还是会认识到它的历史价值,因为它如同巍峨的金字塔一样,也凝聚着人类的智慧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