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绿化”1从传统“园林”到现代“绿化”我国传统园林经历千百年发展,无论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精益求精,臻于极致。笔者认为,在这其中,“绿化”堪称传统“园林”的一种现代化过程和形态。这些事实提示我们将“绿化”概念及其实践放在中国园林传统与文化“现代化”的背景下追溯其历史源流与本质内涵。显然,“绿化”一词所表达的这两层含义至少已存续数千年。与上述对“绿化”词性的考量相应,本书主要关注后两者。......
2023-11-28
现代园林发端于1925年的巴黎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20世纪30年代末,由罗斯(J.Rose)、基利(D.Kiley)、埃克博(C.Eckbo)等人发起的“哈佛革命”,给了现代园林一次强有力的推动,并使之朝着适合时代精神的方向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批现代景观设计大师大量进行理论探索与实践活动,使现代园林的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极大的深化与扩展,并日趋多元化。现代风景园林在其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中,与现代建筑的一个最大的不同之处是,现代风景园林在发生了革命性创新的同时,又保持了对古典园林明显的继承性。谈继承,就必须了解各主要古典园林类型的长处与短处,只有这样,才能弄清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应怎样取长补短、开拓创新。
(一)造园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来源于道家学说,强调“师法自然”,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其组景和造景的手法之高超,在世界古典园林中已登峰造极。但由于受空间所限,中国古典园林喜好设置小景,偏爱雕琢细部,往往使得园林空间局促拥塞,变化烦冗琐碎。
日本园林更抽象和写意,更专注于永恒,尤其是枯山水,仅以石块象征山峦与岛屿,而避免使用会随时间推移产生枯荣与变化的植物和水体,以体现禅宗“向心而觉”“梵我合一”的境界。其形态更为纯净,意境更加空灵,但往往居于一隅,空间局促,略显索漠冷落,寡无情趣。
法国园林,受以笛卡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推崇艺术高于自然,人工美高于自然美,讲究条理与比例、主从与秩序,更加注重整体,而不强调玩味细节,但因空间开阔,一览无余,意境显得不够深远;同时,人工斧凿痕迹过重。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造园指导思想来源于以培根和洛克为代表的“经验论”,这一思想认为美是一种感性经验。总的来说,它排斥人为之物,强调保持自然的形态,肯特甚至认为“自然讨厌直线”。英国园林空间注重整体与大气,但由于它过于追求“天然般景色”,往往源于自然却未必高于自然,又由于过于排斥人工痕迹,细部也较粗糙,园林空间略显空洞与单调。钱伯斯(W.Chambers)就曾批评它“与普通的旷野几无区别,完全粗俗地抄袭自然”。
由以上分析可知,古典园林无论中西,无论是强调“师法自然”,还是“高于自然”,其实质都是强调对自然的艺术处理。不同之处仅在于艺术处理的内容、手法和侧重点。可以说,各时期园林在风格上的差异,主要缘于不同的自然观,即园林美学中的自然观。现代园林在扬弃古典园林自然观的同时,又有自己新的拓展。
(二)功能定位
无论东方古典园林还是西方古典园林,其基本的功能定位都为观赏,服务对象都是以宫廷或贵族等为代表的极少数人,因此,园林的功能都围绕这一服务对象的日常活动与心理需求展开。这实际上是一种脱离大众的功能定位,同时也反映等级社会中园林功能的局限与单一。
随着现代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更加开放的生活方式引发了人们不同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现代园林设计顺应这一趋势,在保持园林设计观赏性的同时,从环境心理学、行为学理论等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大众的多元需求和开放式空间中的种种行为现象,对现代园林进行了重新定位。总之,现代园林在功能定位上,不再局限于古典园林的单一模式,而是向微观上深化细化、宏观上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三)造景手法
中西各古典园林在景观的塑造上,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模仿性,如中国的千山万水、英国的平冈浅阜等。现代园林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另一方面又充分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和全新的艺术处理手法,对传统要素的造景潜力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开发与挖掘。
(四)现代技术的促进
新的技术,不仅能更加自如地再现自然美景,而且能创造出超自然的人间奇景。它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用来造景的方法与素材,还带来了新的美学观念——景观技术美学。
古典园林由于受技术所限,对景观的表现被限定在一定的高度上。典型的例子为凡尔赛宫的水景设计。虽然天文学家阿比·皮卡德(Abbe Picard)改进了传输装置,建造了一个储水系统,并用一个有14个轮子的巨型抽水机,把水抽到162 m高的山丘上的水渠中,造就了凡尔赛宫1400个喷泉的壮丽水景。但凡尔赛宫的供水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喷泉不能全部开放。路易十四游园的时候,小童们跑在前面给喷泉放水,国王一过,就关上闸门,其水量之拮据,由此可见一斑。
相比之下,现代喷泉水景,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供水问题,而且体现出极高的技术集成度。它由分布式多层计算机监控系统进行远距离控制,具有通断、伺服、变频控制等功能,还可通过内嵌式微处理器或DMX控制器形成分层、扫描、旋转、渐变等数十种变化的基本造型,将水的动态美几乎发挥到极致,并由此引发出一大批动态景观。当然,现代高新技术对景观设计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它最为重要的贡献是将一大批崭新的造园素材引入园林景观设计之中,从而使现代园林景观焕然一新。
无论古典园林还是现代景观,其设计灵感大都来源于自然,而自然的景观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如季节的变换、草木的荣枯、河流的盈涸等,自然景观最美的一刻往往稍纵即逝。古典园林对此基本上只能顺其自然,现代景观设计则可利用众多的技术手段将之“定格”下来,以令“好景常在”。
(五)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
传统留给我们大量宝贵的艺术遗产,现代技术也给我们提供了众多崭新的艺术素材。如何运用它们,使之既符合时代精神,又具有现实意义,是景观艺术逻辑必须解决的问题。古典景观艺术逻辑造就了意大利台地园、法国广袤式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辉煌,现代景观艺术逻辑如果没有根本性创新,就不可能产生园林设计的全新演绎。现代派绘画与雕塑是现代艺术的母体,景观艺术也从中获得了无尽的灵感。20世纪初的现代艺术革命,从根本上突破了古典艺术的传统,从后印象派大师塞尚、凡·高、高更等人开始,诞生了一系列崭新的艺术形式(架上艺术),因此完成了从古典写实向现代抽象的内涵性转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艺术又从架外艺术方向铺展开来。时至今日,其外延性扩张仍在不断地进行当中。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极少受到单一艺术思潮的影响。正是因为受到多种艺术的交叉影响,现代园林景观呈现出日益复杂的多元风格。要想对这些风格进行明确的分类和归纳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景观艺术的表现有一个共同的前提,那就是时代精神与人的不同需求。众多的艺术流派,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其本身也是时代文化发展的结果。在园林与景观设计领域,既没有产生如建筑等设计领域初期的狂热,又没有激情之后决绝的背弃,而始终是一种温和的参照。更高、更新的技术让景观艺术的风格表现更加彻底和不受局限。
有关景观设计初步(第2版)的文章
论“绿化”1从传统“园林”到现代“绿化”我国传统园林经历千百年发展,无论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精益求精,臻于极致。笔者认为,在这其中,“绿化”堪称传统“园林”的一种现代化过程和形态。这些事实提示我们将“绿化”概念及其实践放在中国园林传统与文化“现代化”的背景下追溯其历史源流与本质内涵。显然,“绿化”一词所表达的这两层含义至少已存续数千年。与上述对“绿化”词性的考量相应,本书主要关注后两者。......
2023-11-28
“中而新”:新中国园林营造理念及其反思1解读“中而新”“中而新”这一短语,是1958年建设国庆“十大工程”之际由梁思成先生提出的。而在新中国的城市建设中,“中而新”不仅是以梁思成为代表的建筑学界所关注的问题,园林学界亦然。本书以“中而新”的思想理念为基本框架,关注与考察“中”(传统)与“新”(现代)在新时期园林设计实践中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以期深化对新中国园林营造理念与实践的认识。......
2023-11-28
“园林革命”:“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下的造园始于1966年5月、终于1976年10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新中国发展历程中特殊的一页。“文化大革命”发动三年后,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其会议公报中激扬地宣告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本文尝试在这种语境下对“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下的园林营造作一些初步的剖析和探讨。......
2023-11-28
清代道光年间塘栖韩应潮筑“蒹葭水榭”。据以可知,韩氏蒹葭水榭建成后,曾向文友征集诗文。超山为屏湖为镜,天然图画难描摹。其族叔韩崇本也有《为琴溪宗侄题蒹葭水榭图》诗:避俗远尘市,忘机订鸥鹭。韩琴溪《蒹葭水榭用徐野君前辈东小湖诗韵》诗:莲花插座妙新裁,良友携樽水榭开。琴溪二兄饯饮于蒹葭水榭,指斯图索题,醉赋二绝以应。在蒹葭水榭中吟诗觞酒,为一时之胜。......
2023-11-01
比对这两个词组,“风景”与“景观”相似,“园林”与“设计”不同。显然,“园林”属于更具涵盖性和历史感的学术范畴。如此,“正名”问题伴随着近现代以来中国园林的发展历程。对于“园林”这一耳熟能详的传统概念的深入理解,则是剖析、认识中国园林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各种纷繁错综问题与现象的一个关键。“园林”因之暗示并揭示了园林营造包含着随时间生长的过程,也包含了人为干预的因素和规划设计的过程。......
2023-11-28
早期的城市公园有不少都是以我国古典园林为范本进行建设,而新华公园在最初进行园林规划时,就希望将其打造成一座具有时代感的现代城市公园。[5]可以说,作为改革开放之后修建的城市公园,新华公园更多地借鉴了西方现代园林的造景方法和设计理念,形成了以疏林草地为主体,大色块鲜花为点缀的新型园林景观,营造出与其他公园不同的时代氛围,为前来休憩的游人们带来了新的感受。......
2023-10-26
论园林“现代化”斗转星移,与时俱进,在历史长河的推进中,传统“园林”势必走向现代化,才能得以存续、发展。本书所讨论的中国园林“现代化”即始于“近代园林”的发生。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园林”现代化,则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道路。综上所述,“公园”的出现是传统园林“现代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基于“私园”的“公园”化,便必然是传统园林“现代化”最便捷的途径之一。......
2023-11-28
20世纪30年代塘栖界河图清代康熙间,塘栖有名士宋琦,王同《唐栖志》有其传。宋受谷居界河云深草堂,堂内有橘颂轩,面山环水,古木交荫。宋氏为栖水望族,其族自宋末元初即已迁居塘栖。烛跋更阑人未静,烟云落纸为余留。篱外屐因寻菊至,邻家船为采菱开。此外,李邺嗣《杲堂诗文集·杲堂文续钞》卷四载有《宋母某太夫人五十序》一文,这是一篇为塘栖宋受谷母亲50寿诞所写的寿序。从以上记录“云深草堂......
2023-11-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