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师文化素养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价值

教师文化素养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价值

【摘要】:在当代以科学文化为主导的人类社会中,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一环便是要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因此,科学文化素养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STS是一种视野、一种方法和一种重要观念。STS是解决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确保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和思维。通过STS方法审视、考察、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进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新课程对教师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教师的专业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并逐渐成为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正如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在其著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中的导言中所说:“我们坚信,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这就是说,尽管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在当代以科学文化为主导的人类社会中,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一环便是要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养是教师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具有高水平的科学文化素养,一方面是教师作为高素质公民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是作为文化传播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因此,科学文化素养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文化素养可以使教师认识当代学校科学教育的目标

按照美国的科学教育和科普专家J.D.米勒的看法,科学文化素养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知识目标

科学文化素养以掌握一定程度的知识为基础。现代科学探索已经深入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从自然科学来看,作为科学文化素养所应当具备的科学领域和相关知识有以下几方面。

(1)宇宙科学

宇宙科学主要探索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包括星系的形成和演化,太阳系的形成和变化,等等。目前,科学家在这个领域探索的主要方面有:膨胀学说、宇宙爆炸说以及黑洞理论,等等。对于宇宙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有助于形成一种科学的世界观,能够使人的眼界、思路更加开阔,思想得到升华,为哲学思考提供丰富的营养。

(2)基本物质

世界是物质的,那么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各种不同的粒子是怎样结合起来的?对于物质的结构、本质,物质的运动、能量转化和相互运动的了解,是树立唯物史观的知识基础,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一些基本的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也没有离开运动的物质。

(3)地球科学

人类产生在地球上,从目前来看,地球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场所。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也是唯一的家园。但到目前为止,人类仍处于无休止的索取当中,地球家园已经遭受了严重的创伤。因此,今天在对地球科学进行学习、认识、研究的时候,应从科学文化素养的角度,加强人类对地球科学、地球与环境、人类与地球等各方面的了解,以在今后的科技、经济活动中,主动地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4)生命科学

生命究竟是怎样产生的?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偏偏在地球上出现生命?在众多的生物中,为什么唯有人具有智慧?智慧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生命科学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科学,但也是人类至今还没有完全揭开的难题。关于生命科学,人们应该了解:基因、遗传、细胞、克隆、DNA,生命的相互依存,生命的进化,生命的多样性,生命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代谢、交换和流动。关于人自身,人们应该了解和熟悉:人的特性,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人的生长发育,人的生殖、繁衍,群体行为和社会性,人类与环境、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5)探索复杂性的非线性科学

我们日常遇到的事物大多呈现以因果关系为基础的线性关系,这种关系的特点是,直观、按比例变化、可预测等。但这种处理事物的线性逻辑,一般是经过科学抽象和整理的。现实中的事物却是错综复杂的,例如,涌动的大气、奔腾的河流、起伏的山脉、大量原子结合起来的固体、生命和大脑的本质,等等。非线性科学就是一门以探索复杂性为目标的新科学。目前解决复杂性问题的科学对于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和增加科学文化素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6)关键的技术领域

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领域也日益扩大。我们不需要掌握所有的技术,但需要对影响人们生活最大的当今高新技术有所了解。所谓高新技术,一般是指源于一定的科学原理、知识密集程度高、实现难度大、对设备和条件要求严、对人类社会经济影响大等特点的技术。它包括六大领域:材料及其加工技术、现代制造及其工程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以遗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现代交通运输航天技术能源和环境技术。

2.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培养公民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对问题做出明智的选择,使他们有足够的能力胜任各种重要而富有成效的工作,使每位公民都成为那种善于学习、善于推理、思维具有创造性、能决善断、会解决问题的人。基本的科学方法包括:观察与思维、逻辑推理和判断、归纳和演绎、实验的方法、调查研究的方法等。

观察方法是获取直接经验事实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逻辑思维是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判断、处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归纳和演绎是两种不同的推理和认识现实的科学方法。实验的方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尤其是在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实验的方法是求证和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和发生、发展规律的可靠方法。调查研究的方法是指对某一地区、研究对象或社会现象,用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系统地搜集资料,然后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资料,得出结论,运用研究成果解释和说明问题,指导社会实践的过程。

3.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由于对自然界有所了解和认识而产生充实感和兴奋感,认识到科学、数学和技术是人类共同的事业,认识它们的长处和局限性。同时,还应该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处理个人和社会问题

4.对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关系的了解

STS是一个专门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作用关系的综合性学术领域。它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科学技术史、科学哲学、科学伦理、科学人文相互综合和交叉的结果,也是为解决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而产生和发展的。STS是一种视野、一种方法和一种重要观念。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只有通过STS的审视,才能确保其向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

STS是解决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确保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和思维。通过STS方法审视、考察、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方法是把科学技术作为社会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从社会需要和对社会有利而又不损害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发展和使用科学技术。

STS是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它帮助人们树立一种正确的观念。科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科学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类社会只有与自然界保持和谐,才能得到持续发展。STS所提供的就是一种开放的、发展的、共享的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和防止僵化的意识形态和盲目的排外主义。

上述科学文化素养的四个方面的目标为制订学校科学教育的目标奠定了基础。事实上,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小学科学课程、初中科学课程制定的“四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初中、高中各分科科学课程制订的“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就是科学文化素养内容要求的具体反映。

(二)科学文化素养可以使教师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科学探究是科学家用以研究自然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也是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在科学教育中,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当前科学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那么,为什么在科学教育中如此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呢?过去我们一般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把科学探究看成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有效手段。毫无疑问,这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有重要意义的。 但是,从科学文化素养的要求本身来看,它们只是外部的原因。科学文化素养的要求说明,科学不仅是系统的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方法体系。所以,在科学教育中,把科学探究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是科学文化素养中科学方法内容的本质要求。在我国,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教育教学方式具有更为深刻的意义。事实上,我们现在研究和学习的科学形成于14~15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19世纪中叶,西方科学开始大规模地传入中国。由于我国是非近现代科学发源之地,加之西方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样,在向西方学习近现代科学的过程中难免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重视科学研究的结果和应用,忽视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及科学研究中的价值因素。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一直存在一些积重难返的问题,例如,重知识的灌输、轻知识的自我建构和探究,重视科学事实和结果传授、忽视方法过程和态度价值观教育,重知识的重复、轻知识的创新等,不能不说与此有极大的关系。

(三)科学文化素养可以使教师认识科学的本质

科学的本质说明了科学知识是如何产生、发展的,阐明了科学不仅是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一种不断发展和自我矫正的探究过程,任何科学知识都是人们进行科学探究的成果;在科学的发展历程中,不仅要涉及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理解科学的本质,对于确立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目的、内容以及教育教学方式等具有重要的价值。具有科学文化素养的人不仅应具有科学知识,更主要的是形成关于自然的基本观点,获得探索自然规律的方法,同时形成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认为: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知道科学是格物致知的一种途径,其基本特点是以实证为判别尺度、以逻辑作为论辩的武器、以怀疑作为审视的出发点;认识什么样的东西是科学、什么样的东西不是科学,科学能够做什么、科学不能做什么,以及科学如何在文化中起作用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认清科学的本质已成为进行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课程是建立在对科学本质认识的基础上,它应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这些事实表明:教师理解科学的本质对于科学课程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