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西部水电工程滑坡灾变的形式和规模研究

西部水电工程滑坡灾变的形式和规模研究

【摘要】:现以乐安水电站林达滑坡为例分析滑坡灾变形式和规模。综上所述,现阶段林达滑坡体内发育的主滑动体和3号次级滑体整体稳定性较好,不存在失稳滑动的可能。滑坡的失稳破坏模式主要受控于现阶段滑坡变形破坏特征,以及滑体潜在最危险滑面。林达滑坡整体将呈现出渐进式塌落后退的牵引式破坏模式,林达滑坡整体稳定性较好。

根据大量水库失事经验,水库区内变形体或堆积体的失稳不仅影响岸边工程建筑物的安全,更重要的是,一旦形成高速滑坡将会造成涌浪,若变形体距离坝址近,传递至坝前的涌浪会严重影响大坝的安全运行。现以乐安水电站林达滑坡为例分析滑坡灾变形式和规模。

林达滑坡位于林达坝址下游1.7km处,一旦失稳形成堵江,其回水将直接影响其上游林达电站的正常运行,并对其下游乐安电站、乐安乡及尼古寺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林达滑坡堆积体进行堵江分析,具有重要的实际工程意义。

根据刚体极限平衡法计算和数值模拟变形分析结果,综合判定林达滑坡稳定性特征如下:①主滑动体:坡体变形较小,整体稳定性较好,不存在失稳滑动的可能。发育其内部的次级滑体整体稳定性也较好,仅在极限工况下,其表层发育的1号次级滑体位移量相对增大,但不存在失稳滑动的可能;②1号次级滑体:坡体变形较大,其变形目前主要发生在坡体的中前部,并向后部发展,在天然工况下即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其发生失稳滑动的可能性较大;③2号次级滑体:坡体变形相对较大,其变形现阶段主要发生在坡体的中后部,天然工况下处于临界状态,在外动力作用下存在失稳滑动的可能;④3号次级滑体:坡体变形较小,整体上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不存在失稳滑动的可能。

综上所述,现阶段林达滑坡体内发育的主滑动体和3号次级滑体整体稳定性较好,不存在失稳滑动的可能。而坡体内发育的1号、2号次级滑体则变形相对较大,稳定性较差,存在失稳滑动的可能。因此,在对滑体形成的堵江和涌浪分析中,主要考虑潜在危险区1号次级滑体和2号次级滑体的失稳破坏。

滑坡的失稳破坏模式主要受控于现阶段滑坡变形破坏特征,以及滑体潜在最危险滑面。潜在危险区1号、2号次级滑体,受前缘河流冲刷外动力地质作用,可能会形成牵引式破坏模式,将呈现出渐进式塌落后退的破坏形式,次级滑坡一次性整体失稳的概率较小。结合刚体极限平衡法稳定性分析中自动搜索滑面的计算结果,1号次级滑体最危险滑面为搜索滑面,2号次级滑体最危险滑面也为搜索滑面。

综上所述,综合判定林达滑坡的失稳破坏模式是:1号、2号次级滑体沿前缘最危险搜索滑面先行滑动,次级滑坡一次性整体失稳的概率较小。林达滑坡整体将呈现出渐进式塌落后退的牵引式破坏模式,林达滑坡整体稳定性较好。

尽管次级滑体出现大规范一次性失稳的风险不大,但考虑工程的重要性进行了两种失稳情况的工程影响分析:即沿最危险搜索滑面滑动和次级滑体整体滑动(最大方量)。各失稳情况下,具体失稳方量如下:①1号次级滑体沿搜索滑面滑动,搜索滑面后缘高程为3244.00m,厚度约为25m,从次级滑体前缘剪出破坏滑入江中,失稳方量约为75万m3;②1号次级滑体整体滑动,方量约为284.4万m3;③2号次级滑体沿搜索滑面滑动,搜索滑面后缘高程为3330.00m,厚度约为10m,从次级滑体前缘剪出破坏滑入江中,失稳方量约为40万m3;④2号次级滑体的整体滑动,方量约为103.8万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