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工程变形监测:实现工业和民用建筑监测

工程变形监测:实现工业和民用建筑监测

【摘要】:建筑变形监测是指对建筑变形进行观测,并对观测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的工作。

建筑是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通称,本章主要讲述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工作。

建筑变形是指建筑的地基、基础及上部结构及其场地受各种作用力而产生的形状或者位置变化现象。建筑变形监测是指对建筑变形进行观测,并对观测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的工作。

6.1.1 建筑物变形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建筑物变形监测的目的是通过监测手段确切地反映建筑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及其场地在静载荷或动载荷及环境等因素影响下的变形程度或变形趋势,从而有效监视新建建筑物在施工及运营使用期间的安全,以利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同时,有效监测已建建筑物以及建筑场地的稳定性,为建筑维修、保护、特殊性土地区选址以及场地整治提供依据; 为验证有关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结构设计的理论及设计参数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6.1.2 建筑物变形监测的等级和精度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将建筑变形监测的级别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其精度指标及其适用范围应符合表6.1的规定。

表6.1 建筑变形监测的级别、精度指标及其使用范围

续表

6.1.3 建筑物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

1. 建筑物变形监测的对象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规定,下列建筑在施工和使用期间应进行变形测量: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

(2)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

(3)加层、扩建建筑;

(4)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

(5)需要积累经验或进行设计反分析的建筑。

2. 建筑物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

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变形监测主要是对建筑物的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及场地的沉降、位移和特殊变形进行监测。依据观测项目的变形性质、建筑设计及施工习惯用语,将建筑变形监测分为沉降监测、位移监测和特殊变形监测三类。

沉降监测包括建筑场地沉降、基坑回弹、地基土分层沉降、建筑主体沉降等; 位移监测包括建筑主体倾斜、建筑水平位移、基坑壁侧向位移、场地滑坡及挠度监测等; 特殊变形监测包括日照变形、风振、裂缝及其他动态变形监测等。

6.1.4 建筑物变形监测技术设计

建筑变形测量工作开始前,应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的等级和要求、变形类型、测量目的、任务要求以及测区条件进行施测方案设计,确定变形测量的内容、精度级别、基准点与变形点布设方案、观测周期、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观测与数据处理方法、提交成果内容等,编写技术设计书或施测方案。

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案的设计与编制,通常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1)接受委托,明确建筑物变形监测对象和监测目的;

(2)收集编制监测方案所需要的基础资料;

(3)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踏勘,了解现场环境;

(4)编制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案初稿,并提交委托单位审阅;

(5)会同有关部门商定各类监测项目警戒值,并对方案初稿进行商讨,以形成修改文件;

(6)根据修改文件来完善监测方案,并形成正式的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案。

6.1.5 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案的编制依据

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案的编制依据包括:

(1)工程设计施工图;

(2)工程投标文件及施工承包合同;

(3)工程有关管理文件及有关的技术规范和要求;

(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8)《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